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权话语的附属身份存在而被搁浅在历史话语的边缘。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逐渐展开,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也在发生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几部电影中不同层次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传统文化对塑造女性形象的深重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观照电影艺术中女性主体意识的重构与高扬,进而思考如何真正构建一个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的艰巨性及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影视作品中女性都以男性的附属身份而存在,电影在不断塑造着彼此类似的男性嘤中的女性形象。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尊变得丰富、饱满,更接近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女性意识不断的得以体现。本文运用了综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从人物个性的复杂化、主体性意识、独立自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分析能够开拓影视作品的表演视野,塑造更加完整、真实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而典型的女性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缩影。中国作家莫言与加拿大作家门罗分别于2012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擅长塑造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门罗以塑造具有一定觉醒意识但迫于现实而选择妥协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影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包括作者因素、时代性因素及读者因素。挖掘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能够揭示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的异同,为今后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素 《文教资料》2013,(30):22-24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电影尤其是无声电影时期,女性形象在影片中多是被当做一种视觉奇观和情节剧中特定的消极形象存在着。二十年代银幕内外的女性角色和身份一直处于一种失落状态,直至二十年代末期,女性角色才开始成长为有主体性身份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转变与电影中表现的公共空间——城市和乡村密切相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第一部正式公映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女性角色几乎是我国每一部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亦是由彼时开始,中国动画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明显"弱势"形态。不仅在角色数量上少于男性角色,而且在叙事中的重要性也往往弱于男性的主要角色。动画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对女性的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对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证。追根溯源,这一弱势形态源自我国传统儒家女性观主导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对创作产生的影响。从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被弱化的现象入手查看其对应的儒家传统女性观,以得到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的现代表达策略。这样研究的意义正是在于以策略指引正确创作观,为中国动画健康发展探寻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然而其中塑造的无私付出的陌生女人形象却一直为女性主义者诟病。本文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展现出当代女性电影的困境以及探讨发展当代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宗教和神话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在宗教和神话领域里,妇女的地位也是随着世俗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通过研究宗教和神话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异同,对于研究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在一定阶段下,宗教和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变化都演绎着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女词人,又是最早担任编辑记者并游历欧美的新女性之一。她以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入词,又借助传统的典故和意象,保持词体典雅婉美的格调。她拓展了词序功能,用散文化和新闻化的笔法写词序,语言活泼有趣,夹杂着英文单词,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域外风情。词序可以注解词意发明词作内涵,成为沟通新材料和旧词体之间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大片时代。这些大片是在中西方力量对比已然发生变动的全新文化处境中叙事的,呈现出明显的弥合东西方市场分裂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大片的表意策略和叙事风格:一方面通过对古装宫廷和战争、武侠功夫打斗、民俗风物和地理山川景色等中国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二元性表现,既满足中国市场新的自我想象,同时又迎合西方市场有关中国的固有期待;另一方面则利用普适性的人性人道观念,将中西两个市场粘合得更为深刻和隐秘。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最底层人物群像的电影类型——民生电影逐渐成型,它以平民视角进行人文叙事,这种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这种已然长期存在的电影类型必将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方向,并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大陆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西方艾滋病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多用真人女性扮演,不少广告内容大胆、火爆而奇异.中国大陆艾滋病公益广告里,女性形象模糊而抽象,多用符号替代.中西方的艾滋病广告从主题到广告表现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与艾滋病的国情差异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品花宝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梨园小说,对其评论多从同性爱、士伶交往等方面切入,而针对小说中的诸多女性形象的研究涉足甚少。本文试图从女性形象分析入手,将其分为三类:贞、淫、真,来剖析小说中士伶交往之外的另一条贯穿全文的脉络——闺阁中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题材电影中塑造了理想传统女性、新旧交替中奋争的女性、新时代积极向上的女性及其文人想像的女性形象,这些以女性为主体的影片,反映了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性格特征以及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代面貌,其中也透视出导演的创作情怀和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女性教育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教育仍然非常落后。本文揭示四川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育的社会现状,透视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并为积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