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读到这样一封家书:一位22岁的女研究生在写给自己父亲的一封“不愿寄出去的信”中,对行伍出身的父亲多年来严厉苛刻的“暴政”家教提出了婉转温和的批评。这封信犹如向蛇“七  相似文献   

2.
十七岁,花一样的少年。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他,已经发育成熟了。可是长大的少年,却让父母越来越操心。逃学、恋爱、打架、沉迷网络游戏……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3.
签名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  相似文献   

4.
签名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一位读者肖朋朋给CE:Teens的电子邮箱投了一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super-long”的邮件,但是不知何故,一开始编辑并没有收到这封信。后来朋朋又给我们写了一封“怒气冲冲”的投诉信,于是编辑请她再寄一次,以下就是这封信的内容。在信中,朋朋跟我们谈到了她将CE:Teens所介绍的“新加坡”与她实际上所接触到的新加坡进行比较之后的感受,让编辑也觉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6.
易敏 《云南教育》2003,(15):5-7
序言:两个人正在打赌。约翰说,如果自己送乔治一个鸟笼,并且挂在乔治房中的显眼地方,那么他就会买只鸟回来。乔治不信,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肯定不会买。约翰就去给乔治买了一个漂亮的鸟笼,让乔治挂在客厅中引人注意的地方。结果可想而知,只要人们走进乔治的客厅,就会问他:“乔治,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怎么回事?”“我从来没养过鸟”乔治回答。“那么,你要这只鸟笼干什么呢?”朋友奇怪地看着乔治,看得乔治都觉着自己好像真的有了什么问题:缺少爱心,对动物漠不关心……乔治最后只好买了只鸟放入那个漂亮笼子里,因为他发现,这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  相似文献   

7.
一封家书     
课间,一位女同学挥动着一封皱巴巴的信,大喊:“喂!娃子,谁叫娃子?信,一定是家信,没有来信地址。快来拿信啊!”她的话音一落,来自城市的同学都笑了;来自农村的同学却远远地望着这封信。半晌,没有人上前接信。最后,信被女孩子放在了讲台上。大家开始议论起来,人群中一双羞涩的眼睛紧紧地盯住了台上的信,一双小手颤动着,想伸出双手接住这一封来自自己朝思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日子里,我为家长朋友们打开这一期信箱,特地选出了两封信。一封是张方圆家长的信,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谈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孝敬长辈,那么你自己首先得做一个敬老的表率”的体会;另一封是康纪安老师的来信,他针对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心理,呼吁:“教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孝敬与感恩吧,谨此献给所有母亲们婷婷  相似文献   

9.
那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科科长叫住我:“黄老师,请等一下。”她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你班李婷的父亲寄给学生科的,你看一下。”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我一大跳。信中,李婷的父亲说,我这个班主任不关心他女儿,对他女儿不公平,对她造成了一定伤害。他还言之凿凿地讲了一件我的不公平事。这无疑是一封告状信,一封一直以来我认为最放心的学生的家长告我的信。其实,我不单对其他学生,对李婷也是关心和爱护的。李婷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她不爱讲话,一讲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她是那种招人爱的好学生。我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10.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信     
波和前几次一样,他把父亲的来信看都没看就塞进了抽屉。来到这个远离家乡的小城已经一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到父亲的来信,偶尔一个月还能接到两封。不过,所有的信,他只看过三封——前三封。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亲的来信的。毕竟父亲一个人在乡下料理那一亩三分地,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让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在收发室里就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父亲不识字,一看就知道信是让邻居只上了三年小学就回家放羊的勾子哥写的:“儿子:你身体好吗?工作好吗?别担心我,我的身体还好,日子也还过得去。记住,别和别人打架,别和头儿顶嘴。还有,晚…  相似文献   

12.
[阅读提示] 这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是一位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写给她那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儿子的。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拳拳的母爱。这位母亲为了激发“网虫”儿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不至于对自己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竟别具匠心,运用了大量网络名词连缀成文,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耐心规劝。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肯定会被她的儿子所接受。因为这种深沉而伟大的母爱.足以感动所有读过这封信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向左走,向右走,平行还是交错?十七岁,花一样的少年。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己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他,已经发育成熟了。可是长大的少年,却让父母越来越操心。逃学、恋爱、打架、沉迷网络游戏……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少年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父亲叹了口气:你打算怎么寻找呢?“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  相似文献   

14.
1988年8月2日是我父母结婚的日子,“8882”便成为一个非常喜庆和令人激动的数字了。我一直想知道父母当年相恋的故事,母亲自豪地向我描述父亲当年如何追求她,两箱情书加起来有上百封。这些信她视若珍宝,保存得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我一封也没看过,无法领略父亲用怎样的深情和出色的文字打动了母亲。我曾调侃地让母亲拿出情书来给我欣赏一番,父亲却在一旁神秘地说,等你高中毕业后再看。父亲当年给母亲写情书的浪漫,让我对他佩服不已。不过,父亲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忙碌奔波,很少主动想起他与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往往是在母亲的提醒下,他才一拍脑袋,说“唉,忘了忘了”。母亲总是极为不满地在一旁埋怨父亲,什么时候才能记住这个日子。去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父亲又忘记了,我拿出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大束百合,悄悄地替爸爸送给妈妈,他感激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妈妈不知实情,陶醉地闻着百合的芬  相似文献   

15.
“信”骚扰     
前段时间我的一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最近,为了这篇文章,我饱受了“信”骚扰。第一封来信说,他们XX全国教育文集拟收录我的这篇文章,希望我尽快与他们联系,并交纳版面费350元,同时建议我预订一部,以长久拥有这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教育巨著。我把这封信交给同科室的老师看,他顺手从他的那叠文稿里抽出一封一模一样的信,我们相视一笑。“唉,这世道……”过了几天,又来了第二封信,是另一家文化中心寄来的。这下他们似乎公道些,不再提什么版面费  相似文献   

16.
李星来这个远离家乡的小城工作已经快十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父亲的来信。偶尔一个月能接到两封。不过,所有的信,他只看过三封———三封。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亲的来信的。毕竟父亲一个人在乡料理那一亩三分地,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让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在发室里就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父亲不识字,一看就知道信是让邻居那个只上了三年小学就回家放羊的周二狗写的:“儿子:你身体好吗?工作好吗?别担心我,我的身体还好,日子也还过得去。记住,别睡得太晚,别和别人打架,别和头儿顶嘴。还有,晚上起夜要披上衣服,别着凉了。爹说过…  相似文献   

17.
给一位女孩写了64封情书,却未见过一面,我做过这样的事,在那如诗的季节。我刚踏入大学校门时单纯得可怜。同桌明是复读了几年才挤进师大校门的老大哥,在我们都不曾涉及“爱情”时,他已有了梦中情人。明在火车上遇到了在徐州读书的玲,她不但长得漂亮,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明收到玲的第一封信时,让我们宿舍的人都很羡慕。明担心第一封回信写不好,要我为他写,我让他请我看场电影。两个小时后,一封2000字情浓意绵的信交给了明。他读后说:“绝对能打动她!”周末我享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周后,明收到了玲的信,兴奋了一天。晚上明又要我帮他写信,…  相似文献   

18.
说起文学渊源,童年的往事让江冰教授记忆犹新. 江冰教授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父亲是干部,外公是旧知识分子,两个舅舅都是老师.小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舅舅通信.舅舅写来一封信,他负责大声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自己再小心翼翼的回一封信.舅舅的信里面总是洋溢着优美的诗词歌赋,这成了他最喜欢的读本之一.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这份体验让他一直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A 在教育领域,暗示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 请听一个真人真事。有个挺出色的班主任,当它接过一个所谓的“差班”后,并不曾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先训斥一番以示“威风八面”,更不曾认定“朽木不可雕”而来个不管不问。而是首先打印好许多封信,发给大家每人一封。要求大家照此复制一份给家长寄去。那么,这是封什么样的信呢?上面写着:最近,我比以前大有进步,我变得守纪律了,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我一定会珍惜这个小小的开始,继续努力,争取新的进步。 根据这位新班主任的要求,大家都把信寄了出去。然  相似文献   

20.
家书     
和前几次一样,李星把父亲的来信看都没看就塞进了抽屉。 来这个小城工作已经快一年了,这期间,月月都要接到父亲的来信,不过所有的来信,他只看过3封——前3封。 起初,他是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父亲的来信的。毕竟父亲一个人在乡下,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让他放心不下。第一封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父亲不识字,信是让只上了3年小学就回家放羊的邻居周二狗写的: "儿子:你身体好吗?工作好吗?别担心我,我的身体还好,日子也还过得去。记住,别睡得太晚,晚上起夜要披上衣服,别着凉了,父字。" 这封信对他这个中专生来说,实在是短而无味,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