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构成了陈鹤琴“活教育”学说的三大目标,而他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活教育”学说而展开的,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所形成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仍对现今的儿童音乐教育有着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操作模式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有诸多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例如,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中提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进而把做现代中国人推广为做世界人,并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应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等五项基本素质。这实际上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内涵,突出了做现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时代使命感,其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对科学教育内涵上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创立“娃娃快乐农庄”的背景光明幼儿园是一所有近50年建园历史的老园,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陈老于60多年前针对当时死板的崇洋教育提出“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适用,其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正是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中国的幼儿教育,和我们今天贯彻新《纲要》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瑰宝,“活的教育”思想在今天更具深刻的意义。学习行知思想不仅仅在“述”,更要踏踏实实地“做”。下面就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在科技教育中的应  相似文献   

5.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活教育”理论 ,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陈鹤琴先生认为,自动的学习 ,自发的学习 ,乃是以做为出发点 ,在做的过程中去教 ,在做的过程中去学 ,在做的过程中求进步。“做”是“活教育”的中心、灵魂。我园在幼教实践工作中 ,以陈老的“活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建立儿童工作室 ,努力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 ,让幼儿在做中求知、做中发展 ,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一、儿童工作室的建立在陈老先生的“活教育”…  相似文献   

7.
孙菁 《山东教育》2021,(12):1-1
观看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对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感触颇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活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陈鹤琴先生认为院在幼儿期,习惯、知识、语言、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很深的根基。倘使这个时期,根基稍不稳,将来想要建造健全人格就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8.
白洁 《教育评论》2024,(2):156-164
科学明确的教育目的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陈鹤琴立足救国卫国的现实需要,掌握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做人品格,从自身教育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提出了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内涵丰富、与时俱进,从宏观的“做人”到具体的“做现代中国人”,从幼年儿童教育到青年教育,都充分彰显了“活教育”目的论的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活教育”目的论极具前瞻性,对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具有借鉴价值,有助于强化对当前一体化教育理念的领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学生,这里我要谈的主要是在陈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干事业的。我受陈先生的教育、听他讲课三年之久,对他的教育观点、道德情操印象深刻,在多年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教育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最近,对照国内外一些名家的教育学说,更感到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地道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幼儿教育学。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三论”“三论”是指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的价值观确立的激励机制;是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是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情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素,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人性化、“抒情型”,就必须以人为本,认同人的情感;“虚功实做”,激发人的情感;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带动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你们知道陶行知先生吗?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重读陶行知人格教育理论,创造‘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康人格’学校辅导模式”的研究,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感悟了“爱满天下”的伟大思想,并从小树立起爱心。爱人生,做学会生活、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爱科学,做学会学习、求真务实、创新诚信的真人;爱道德,做学会关心、平等合作、民主自治的人中人;爱艺术,做学会创造、手脑心合一的人;爱自我,做学会自我教育、自治自强自立的人;爱自然,做珍爱生命、爱满天下的现代…  相似文献   

12.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小学时开始提出“活教育”这一主张。什么是活教育?陈老解释说:“活教育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方面: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老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做中国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陈老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 《教育》2009,(7):60-60
活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一定会有人提出这一问题,我可以很简单的回答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陈先生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这样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育者.因此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认识能力等无疑都是受教育者学习的榜样,推动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此,作为幼教的教育者应具备陈先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的这些条件,才能当好一名幼  相似文献   

15.
屈艳峰 《课外阅读》2011,(8):315-316
通过应用“活教育”开展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幼儿日常生活着手,结合中国地域特色、传统教育和民间艺术,帮助幼儿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本文对幼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内容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乡村教育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观点;“村级大教育”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模式,正是其思想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活的教育思想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创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针对我国当时毫无生机的传统教育,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活的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育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从而探索一条中国教育发展之路。他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的教育,尤其是对乡村和儿童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就在当今,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校本教学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中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经过长期的中国化教育探索,创立了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诸如"凡儿童自己能够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关于建设活的乡村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我们要有奉献社会、改造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要有“活的乡村教师”;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  相似文献   

20.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是美国名的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反对“仪型他国”,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教育,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