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木林 《物理教师》2008,29(5):29-29
在图1所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就增加(或减少),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通过该实验演示,就可以得出磁也能产生电,而且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生电流.该实验中演示电流产生的实验装置是编号为J0403的教学演示电流表,演示该实验坐在稍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电流表指针的摆动,近视眼学生更看不清.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出电流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体现在教法和学法上,通过师生双向交流,学生掌握知识,学到方法,形成技能。如在“电磁感应”一节中,先让学生预习新课、复习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接着提出:“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启发设想),再提出:“磁场产生电流需要什么器材呢?”(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器材)。然后发…  相似文献   

3.
《电工基础》是技工学校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在讲授新知识前,给学生第一感官印象,使之对所授新知首先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引出内容。比如,在介绍直线电流和线圈电流的磁场时可以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通电导体周围的确存在磁场,…  相似文献   

4.
在电磁场的教学中,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概念,即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对于学生而言,前者比后者较容易理解,因为学生已学过电磁感应定律.而在讲述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时,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做铺垫,因此很难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另外,在闭合的交变电路中,电流能通过电感这一点,学生可以接受,因为线圈是导线绕制的.而电容两板之间是真空或是由介质构成的,电流又是怎样通过电容器?教材中对上述问题的处理很难突破学生思维难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存在着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自然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寻求问题的结果,更好地掌握自然知识。例如:在“大气压力”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用玻璃杯装满一杯水,用一张平整的厚纸盖上杯口,用手压住,将水杯快速倒过来,使杯口向下,手离开杯口,水没有流出来。学生观察到出乎意料的现象,脑中产生了许多“为什么?”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综合,学生对大气压力的存…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 技校物理及电工基础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是初中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演示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定性结论和磁场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显然,教师课前设计好一套结构简单、原理正确、操作方便、观察容易的演示装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为此,笔者对实验的设计进行了探索,在分析现有实验演示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后,萌发了设计一套新装置的想法。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涉及到三个演示实验。教学上要求,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单纯地改变电流、导线长度、磁场强度来分别得出磁场力与上述三者的定性关系。仔细…  相似文献   

7.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乃至其他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电磁学教学中,常常需要演示某一电路中有无电流,电流方向如何。通常的做法是:在电路中接一电流计或白炽灯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偏转方向如何,或观察白炽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采用电流计的优点是:它既能显示电路中有无电流,还能显示电流的方向及大小;缺点是:作为演示实验,许多同学都来观察一个电流计不方便。采用白炽灯泡,优点是用灯泡的亮与不亮来显示电路中有无电流,学生观察起…  相似文献   

8.
高中二年级物理课本中“电磁场与电磁波”一节讲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 1 )不仅电荷能够产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 2 )不仅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这一点不难想到 ,演示实验比较容易 ,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规律 .然而要用实验演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就比较困难 .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根据“麦克斯韦的假设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对称性 ,以及经过数学推理”直接给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结论 .如此这样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于理解 ,如…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有关磁现象、磁场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教学统编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磁现象磁场》时,直接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磁性、磁体、磁极、南北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等概念性知识。这样教学忽视了学生已有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如何创设一个贯通实验教学脉络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上述概念,掌握研究磁场、磁感线的物理研究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中的实验过程和装置 ,笔者认为可以作如下改进。1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里受力  装置如图 1所示 ,将直导线AB用金属线悬挂起来 ,让电流通过直导线 ,观察直导线AB的受力情况并作分析。图 1  说明 :①直导线AB可以从家用铝芯线中抽取 ,金属线可以从家用铜芯线中抽取。②此实验可以由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2 通电线圈在磁场里的受力  装置如图 2所示 ,将线圈abcd用细线悬挂起来 ,分别将线圈的ab边和cd边置于磁场中 ,通电后 ,观察线圈abcd受力情况并作分析。图 2 …  相似文献   

11.
“跳环实验”又名“跳圈实验”、“浮圈实验” ,是中学物理“电磁感应”教学中一个典型的演示实验。由于它的能见度大 ,动感强 ,教师在讲授“楞次定律应用”时 ,总喜欢用这个演示实验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对此实验一般有下面两种说法。说法 1:合上图 1中电键时 ,铁芯线圈中电流i1 增大 ,铝环内空间有图 1所示的增强的磁场 ,铝环内磁通增大。根据楞次定律 ,铝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2 磁场必阻碍原磁通增大 ,故环内产生一个与原磁场相斥的感应磁场 ,使铝环向上跳起。说法 2 :合上图 1中电键时 ,铁芯线圈中电流i1 …  相似文献   

12.
1实验仪器 带直流放大器的灵敏电流计(自制),蹄形磁铁,导磁率良好的磁封闭片一片,线框一只.2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1:按图1进行实验,表明只有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有感应电流 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演示实验2:改变实验条件,在两极间加上“磁封闭”,再运动导体,现象不再出现。 教师:用小磁针检验封闭前后,磁场的区别,并用磁感线描绘两种情况下的磁场,如图2所示. 学生:(迷惑后放松,认识复位)……原来是无磁感线可切. 设问:我…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郑曙辉 《物理教师》2003,24(4):24-25
在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教材第 1 9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都能接受 ,但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而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个结论用实验验证 .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说明 ,灌输给学生 .教材及教参中也没有演示实验介绍 ,学生无法看到直观的演示现象 ,这样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分析原因认为 :教材及教参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没有实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化学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笔者就如何优化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突出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如用试剂最佳配量来突出实验现象:初三化学(实验4-3),40毫升浓硫酸溶于100毫升水中,改为53.3毫升浓硫酸溶于180毫升水中,可使温度升高到81℃。通过改变剂量配比,达到试剂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稳恒电流》一章的教学中 ,用插件式电路实验板进行教学演示 ,能帮助同学分析和理解问题。但是在演示中 ,缺少与实验板配套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本人制作的电流电压指示器 ,利用发光二极管来指示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变化 ,使演示更加生动直观 ,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该指示器设计精巧 ,结构简单 ,能方便地应用于插件式电路实验板。指示器电路原理如图 1所示。该电路由一片普通的音响电平指示集成电路LB1 41 0及1 0只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组成。LB1 41 0是电路的核心 ,其内部等效电路如图 2所示。它由图 …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课本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实验图1装置来演示平行板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学生在学习该节内容后,产生了许多疑问,如静电计为什么能测量电势差?为什么B板要与静电计外壳连接或同时接地?为什么不能用电压表测量A、B两板间的电势差?老师在遇到这些疑问后,若只作一些肤浅的回答,是不能满足求知欲旺盛的高中学生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安排了一堂课外实验活动,很好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现介绍如下.一、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中立即就有人回答:张角的大小决定于金属箔是否带电和…  相似文献   

19.
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中 ,如何让学生对决定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几个要素有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把影响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要素 :磁感强度B、通电导线的电流I和导线的长度L一一演示出来给学生观察 ,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安培力和和左手定则的理解。但在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中 ,如果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演示 ,我们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灵敏度不够 ,用单根导线和单个蹄形磁体 ,由于其安培力较小 ,同时加上悬挂导线的金属丝的柔软程度不够 ,如果要导线…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优势。传统的教学是运用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说明和实验的演示来完成的,语言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大的特点,文字的说明又比较抽象,而实验的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微观现象难以描述,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