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和时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发展。一、自选预习方法——自主学习的前奏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寻疑问难,为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好基石。以往有不少教师也十分重视“预习”这一环节,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要按老师说的某一方法去预习。然而学生只不过是草草把课文读几遍,根本不知道预习的目的何在,认为有预习和没预习一个样。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做法没有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导”而不牵,体现“辅助性”,学生“学”而不厌,体现“自主性”。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一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预习。(一)基础型即根据导读的要求,能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无视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逐步让学生自己去学”(叶圣陶语),有计划、有目的上自学课或自学指导课,让学生在自由、协作、探究的氛围中获得语文素养,陶冶情操.自学不同于预习,预习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项课前任务,学生大多不得已而为之,是机械、被动的.而自学更多的是基于个性差异的自主发挥,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历练,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初中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语文课前预习并不是特别重视,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课下自主先把课文阅读一遍,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乐趣。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一些生疏的课文内容首先自主了解,虽然这期间会有很多困惑,但是困惑可以在预习过程中进行记录,等到课堂上再让教师整体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一、抓好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领悟"能力预习数学时,可由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抓住课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与教本、同学、教师交流,从而达到初步"自主领悟",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通过与书本的交流,梳理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整理疑难问题,为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做好装备。为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要编制预习提纲。编制数学预习提纲要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1.激趣预习起初,教师可以帮学生设计预习卡,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初步对生字、词语、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随着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提纲,甚至生生之间、组组之间交流预习提纲,然后自主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并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梳理出重点问题,自主解  相似文献   

7.
康剑嵘 《语文天地》2012,(18):15-16
当前的语文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课前预习显得格外重要。问题在于,预习变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后,有时会变得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实现不了语文学习的预定目标。预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进作品,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意图,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引发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才能借此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设立探究学习的视角,进行课堂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注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重视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动脑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预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阅读,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自主阅读是学生走进历史课堂的第一步,读而能知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的方向.本文试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对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的认识. 一、小而美,自主阅读不可少 给学生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让他们在短短45分钟时间里完成对该文章的了解、探索、深入理解、学会知识迁移并能前后联系,首先该怎么做?语文、英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前一天预习课文内容或在早读课上进行阅读自习.初中历史每课教学一般一课时,不具备额外的预习时间,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就成了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农村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自己讲解,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严重影响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要激趣导入,让学生沉入文本;要提炼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适时点拨,让学生学有所获,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课前,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看当天的学习要求,在问题导引的基础上预习课本、观看视频讲解;进行自主学习后完成教师布置的反馈练习,并在学习平台中留下预习时的困难或感受.课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查看学生完成反馈练习的过程和时间、每一题的正确率、每位学生的分数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答疑、讲解;并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让学生的理解上一个台阶.课后,教师提供本节课的全程录屏视频,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复习;教师提供作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习是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诱导学生主动预习,让学生不断探索预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样,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会提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明白知识重点与难点,自主解决生字词障碍,找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上则会更认真、更有目标地听讲,跟上教师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教与学都会变得更轻松.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有效设计预习作业.对此,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15.
孙莹 《华章》2011,(24)
面对文言文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学习"苦难",让教师们感到"痛心".根据自己教学经历总结了一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之前教师乏味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预习使其了解当堂重难点,预习新知,当堂理解,感受新知,夯实旧知.并且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并积累,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令学生学以致用,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如何将预习落到实处.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句读能力以及理解文本能力.通过积累的过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得能力.勤奋的练习使文言文的学习做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激趣预习 起初,教师可以帮学生设计预习卡,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初步对生字、词语、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随着学生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提纲。甚至生生之间、组组之间交流预习.提纲,然后自主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并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自愿地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探索:先学后教,让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问题引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互出习题,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学习;片段训练,让学生在练笔中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岳文莉 《现代教学》2014,(11):63-6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对教师的提问反应迟钝,原因是课前预习出了问题。他们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上课时理解不了,跟不上进度,自然也就不敢发表意见。可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很重要。因此,学完每节新课后,我都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思考预习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教育理念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直习以为常的预习方式和做法显然也是行不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用崭新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注重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生性。一、预习内容的选择性《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然而当前的预习模式让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