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语中存在着不是原始助词却含有助词性质的这一群体——"助词性机能辞",本文以日语复句中的等位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分析软件对30名被调查者进行统计分析,整体掌握日语学习者对原有助词和"助词性机能辞"的使用情况;明确影响对比含义复句衔接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强弱等。  相似文献   

2.
考察形式名词“どころ”,分析其用法和语法化,“どころ”主要构成“どころではない”、“~どころの~ではない”、“どころか”三个句型.在前两个句型里,“どころ”起到了指代作用,而在“どころか”里“どころ”已语法化并且复合辞化.日语的复合辞以“こと”、“屯の”、“ところ”为中心,借助助词、助动词而发生语法化.  相似文献   

3.
反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现象,由辞面和辞里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反语都被视为"辞面和辞里之间语义倒置",辞里是言者所表达的真实含义,辞面只是一种形式,是为辞里服务的.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分析了辞面和辞里关系的多样性及辞面的"复现"、"缓和语气"的作用,指出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复合助词「に対して」在中上级日语教育中是必然会出现的语法点。对于非日语母语话者来说,因为母语和日语在用法、意义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一语法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中国日语学习者中间显著存在的误用类型有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来替代格助词「を」「に」和复合助词「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向かって」的误用。本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上的误用特点,找出中上级学习者在这些误用特点上的异同点,并分析出现这些误用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6.
辞趣三论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有关辞趣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30年,虽有少数学者对辞趣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辞趣的有关问题,研究还较薄弱,认识也较模糊,甚至出现偏差。针对这一点,文章着重论述辞趣的界限、产生基础及辞趣中的音趣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辞趣三论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有关辞趣的学说,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30年,虽有少数学者对辞趣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辞趣的有关问题,研究还较薄弱,认识也较模糊,甚至出现偏差。针对这一点,文章着重论述辞趣的界限、产生基础及辞趣中的音趣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有各种各样的汉语接尾辞。其中,接尾辞“的”即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与之相对,汉语中助词“的”的使用频率也超过了“了”、“是”、“一”等常用汉字,居第一位。同样的汉字符号,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语言学习上的便利,同时,由于母语的影响也给我们使用和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只有对接尾辞“的”进行具体的考察、分析,才能在今后的日语学习中正确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语法角度考察,戴侗《六书故》中对"辞"的说解有两义:一是句子(所谓"合言以成辞"),二是语助("所以贯其文、达其辞而畅其志也")。戴氏直接或间接解释的辞助字有几十个。在解释语助字时多用"借为"一语,明示了辞助的来源是文字的假借。戴氏又是最先提出虚词有"合言"形式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中,由形式名词ところ和格助词老を、へ构成的复合助词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用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含有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例句的分析,较全面的深入探讨复合助词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意义和用法,以供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复合助词是现代汉语助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小类。本文从语义、结构、语用三个层面对几个常用复合助词的语法意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乐府雅词》成书于南宋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宋词选集。通过对这部词集的择词标准以及思想内容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分析,可见其集中体现了宋词发展到南宋时出现的新变,形成一种时代的词风--南宋词风,因此颇具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助词是汉语语法学界较有争议的一个词类,朱熹的《诗集传》中有多处关于助词的注释,常以“语辞”“语助辞”“语助”“助语辞”等名称来说明,这些不同的术语所表示的语法功能没有明显差别,研究《诗集传》中所标注出的助词可以为探索汉语助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日语助词间的对立和同一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属性。为了提高对日语助词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日语助词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我们对日语助词的对立和同一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日语助词之间或助词本身充满着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竹枝》原是巴歈民歌,经刘禹锡改造后盛传于晚唐五代,并成为教坊曲,演化为词牌名。《花间集》《尊前集》《全唐五代词》均收《竹枝》;《词律》、《词谱》开卷即见《竹枝》。但《全宋词》不收《竹枝》,苏轼、黄庭坚等人《竹枝》歌词不见于各自词集,而见于相关诗文别集中。然其创作经过,表现手法,演唱特点等又近“于曲子词”,故今人重编苏、黄等人词集时,不妨也收《竹枝》歌词,这有助于从音乐角度鉴赏作品。《竹枝》是诗也是词,无论编入诗集或词集,均不影响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