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化是综合课程最完美的设想。然而,一体化的成功很难见到,“拼盘”式综合却是普遍的现实。这种现象本身源于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都有自己的地位。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同,综合课程在对象、跨度、开设阶段上都应当是多样的,综合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论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及缺陷、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发展仍需通过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两种课程应当共同存在。到底是采用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要看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学科一体化是综合课程最完美的设想。然而,一体化的成功很难见到,“拼盘式”的综合却是普遍的事实。这种现象本身源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分科的彻底取消与分科的绝对化都是片面的做法。 一、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都有自身存在的依据 分化与综合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我们面对的自然和社会是由各具特性和规律的独立部分所组成,而这些独立部分之间又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共性。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依据,首先在于自然和社会客观地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方式。 人们在论证综合课程的必要性时经常谈到:客观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综合化是一种包含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对科学、技术、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再思考。同时,包含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的统一的一种课程理念和原则。综合课程是这种思想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体现。综合课程有多种模式,高校在选择综合课程时须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的需要,并处理好与分科课程的关系。为了保障综合课程的实施,高校必须建立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同时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关键,是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师资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合课程是在分科课程的“语境”中产生的。整合课程既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有历史的和人性的依据,两都是观照和解决人与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并存关系表现为:理论(理念)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时空统一性,两的区分是相对的。探讨清楚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化教师对综合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回顾几千年的学科课程发展史,在学科内部,以学问的性质为基础而不断的分化和综合,形成了分科课程(branchedcurriculum)和综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学科的综合,称为综合课程。它是指把相关的学科合并起来,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严密的整合。学科的分化称为分科课程,它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密切,性质相同的内容自成体系,组成一门学科,在各门学科内部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一、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在学科的不断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了解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自身涵义,明确两者历史发展及其利弊,可以阐释出二者价值所在,以此来分析新课程改革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发展前景,今后课程的发展仍需在分化与综合这一优势互补的基本关系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关键 ,是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师资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