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在康德的伦理学中,责任和自由是两大基本范畴。康德从责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约束性出发,指出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康德通过三个命题分别就责任的动机原则、形式原则和(责任的)尊重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证。康德责任观的终极关怀是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责任思想是康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康德以善良意志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道德三个命题的分析,系统地对责任进行了阐述。继而康德从责任概念出发,并以责任概念为线索,对现代社会本质问题的剖析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尊重自然"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自然”在当代社会无疑是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道德呼声,但其实质内涵却有待辨明。本文指出,尽管“尊重自然”往往被类比于康德所言的“尊重人”之要求,但基于康德主义的阐释和论证难以成立。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把握“尊重自然”的道德意蕴,亦即将其理解为一种道德品性,更具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康德“偏好与义务的自然辩证法”的道德命题是其时代和自身思想的充分体现。这—命题体现了康德的两个世界理论和人的两重性思想,展示了康德道德哲学的主体性特点,但也存在先验性、形式主义、形而上学、禁欲主义等明显不足。重提这—命题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与善(道德)的逻辑关联,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美善之逻辑分析,不少中西学者以为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其实,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的观点符合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玄思.从美之分析到崇高之分析,康德不是割裂美与善(道德)关系,而是呈现了递进式的逻辑命题和运思的统一性.全书的主旨并非“勾引出美的特殊领域”,而是通...  相似文献   

6.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绝对”概念在康德哲学体系中占有核心位置,它的外在表现“绝对命令”是康德无可批判的真理产物,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康德的道德哲学,绝对命令产生的绝对道德同样无可批判。在当今多元文化盛行的社会意识背景之下,加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研究,如果能从其本体论角度引中出一条普世的道德规律,对于加强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责任思想是康德伦理学体系的核心,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康德以善的意志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道德三个命题的分析,系统地对责任进行了阐述。现今,社会危机不断出现,社会责任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和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家园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自由概念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居于“拱顶石”的地位,尤其是其实践哲学的起因和基础。并且,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阐释非常独特,既独立于康德哲学的体系之上,又内摄了作为“人的哲学”的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集中地论述了实践哲学的自由概念,尤以后者更为纯熟圆满,故在此拟以《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为主要蓝本,试探悉康德式自由概念的发生、演绎、范围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由”的内容和“必然”的形式,表现出审美判断的目的的关系。康德从批判鉴赏审美不联系任何概念、无利害感的关系出发,指出审美是客观的无目的和主观的合目的的统一,并且分析了美的种类,从依存美上升到了理想美,明确美与道德的关系。进而言之,康德正是对这一二律背反命题的论述中说明审美判断的实质,为现实的人寻求“归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哲学基础到教育思想再到现实观照的逻辑,从康德人学思想中“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人为自身立法”的德性论和“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康德教育论述中的感官训练、道德教育、尊重儿童等内容所蕴含的有关人的认识能力、道德准则、存在本质等方面的人学观念,并进而揭示其人学与教育思想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逻辑架构展现了他从认识论到德性论再到目的论的人学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康德教育论述的思想内涵也处处与他对人的认识和理解相关联。对康德人学及其教育思想的诠释不仅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我国许多教育论述之哲学基础,还可为当今的“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等教育研究和改革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康德形式主义的实质不在于他只讲一般的道德法则,而没有讲具体的道德规范。它的实质在于,康德在解决各种伦理矛盾时,只从概念上改变对矛盾的思想规定,而不从实质上去改造产生矛盾的现实基础。表现在,他把道德与利益、“应当”与“正当”、“应然”与“实然”对立起来,使道德关系变成纯思想关系,道义力量成了来自彼岸世界的无力呼声,然而,一切旧的道德理论都有形式主义倾向。而康德形式主义有三个特点:逻辑化,将道德性等于逻辑性,从而把现实矛盾引向了思想逻辑领域;二元性,将感性与理性、爱好与义务、幸福与道德等矛盾割裂开来,分派到不同领域,从而避开矛盾;自律性,使道德活动成为理性的一种自慰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康德形式主义的实质不在于他只讲一般的道德法则,而没有讲具体的道德规范。它的实质在于,康德在解决各种伦理矛盾时,只从概念上改变对矛盾的思想规定,而不从实质上去改造产生矛盾的现实基础。表现在,他把道德与利益、“应当”与“正当”、“应然”与“实然”对立起来,使道德关系变成纯思想关系,道义力量成了来自彼岸世界的无力呼声,然而,一切旧的道德理论都有形式主义倾向。而康德形式主义有三个特点:逻辑化,将道德性等于逻辑性,从而把现实矛盾引向了思想逻辑领域;二元性,将感性与理性、爱好与义务、幸福与道德等矛盾割裂开来,分派到不同领域,从而避开矛盾;自律性,使道德活动成为理性的一种自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对传统的批判过程中,彰显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与原则。其关于“审美无功利性”与“自由美”的命题涵盖了艺术的自律性诉求,成为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康德在强调审美主体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其审美理想的二律背反定律与“依存美”的的概念触及到审美观代性中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意志到自由意志,不仅为“道德”奠定了基础,也为“立法”确立了依据.康德的实践理性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行为的产生,也关系到法权思想的确立.意志自由不是行为的无约束,它受道德律的制约,是对道德律的遵守;受“法”的强制,是对“法”的尊重.康德的“德”法”双重关系的统一,对现代道德现与法治观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康德的哲学中,“物自身”是一个价值意味的概念,部分新儒家接受了这一概念,并将之与作传统儒家哲学中的“本心”、“本仁”等概念汇通思考,最终力图证明道德的形上学的成立,从而实现其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人是什么"是康德全部哲学思想的最高问题.康德通过"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是准确把握康德哲学体系的关键之所在,正是基于对人是目的的论证,康德统合了表面上看似被割裂的自然领域和道德领域,并且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一根本的命题.康德的这一问题对于当下以人为本,提高高校道德教育水平有着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Das Moralische Gefühl)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致力于用中文消化吸收康德学的牟宗三,在翻译《康德的道德哲学》时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译解。道德情感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先天禀赋?道德情感是否能够作为道德知识的来源?道德情感究竟是对什么东西的感受?在这些富有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上,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似有诸多可以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以道德动机为基点批判幸福主义伦理学,引出了“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等概念,构筑起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义务论体系。康德道德义务论的理论贡献及其主观性、形式性、抽象性理论局限与困境,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进行批判改造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克服与解决。对康德道德义务论的批判改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我们重塑人的道德社会性本质、强化道德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发掘新型生态伦理的现实路径以及构建人类道德共同体提供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