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7岁高龄的刘心健老人,是原山东省临沂地区文管会专职考古工作者.在他数十年的考古生涯中,最值得他骄傲和回味的,莫过于参与发掘和发现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前不久,刘老专程从现定居地河南开封来临沂市档案馆为其"名人档案"捐赠档案资料,笔者就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情况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2.
临沂战役是1938年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血战,是台儿庄大战的序幕,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石。蒋介石通电嘉奖称临沂之战为开抗战胜利之先河,振国军之士气[1]50。在临沂战役中,庞  相似文献   

3.
车录彬 《历史档案》2012,(1):120-121
《晏子春秋》(以下简称《晏子》)作为一部先秦时期重要子书,对其成书年代、文本源流等问题学界都存在不同意见。银雀山汉墓竹简本《晏子》的出土,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一、竹简本《晏子》的年代学价值竹简本《晏子》1972年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武帝初年的墓葬里,全本共十六章,散见于今本八篇的十八章中,各章无章题,均另简提头书写,除第十五章外,起始处均以"·"号标识,各章文句大多与今本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4.
一、颛顼历太初改历以前,汉王朝仍然继续采用秦王朝的颛顼历。汉王朝当初全面地承继了秦王朝的各项制度,在历法方面也是如此。颛顼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秦国,而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全国作为统一的历法颁行了。在传世的史籍里面,关于版项历的资料很少,所以我们不太清楚它的真面目。幸亏1972年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二号墓出土的竹简历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根据这份历谱,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它的梗概:一、以建亥即孟冬之月(相当于今夏历之十月)为岁首,以立春为一年节气的计算起点。…  相似文献   

5.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拟对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中"北"重新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地市党报生存和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临沂日报》是山东省临沂市市委机关报。1985年复刊以来 ,它在正确导向等方面较好发挥了主阵地作用 ,但同其他地市报一样 ,发展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到1998年底 ,它仅是一张对开4版、年发行量5万多份的“轻量级”报纸 ,年广告额不足500万元。更为严峻的是 ,临沂虽处沂蒙山区 ,经济尚不很发达 ,但面积大 ,人口近1000万 ,被许多报社视为必争之地 ,从而加剧了报业竞争。面对这种形势 ,正视困难 ,迎接挑战 ,努力拓展生存空间 ,成为《临沂日报》不可回避的首…  相似文献   

7.
山东医专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设临沂、济南两个校区。临沂校区现有教职工798人,图书馆藏书41.1万册,在校学生近4700人。2004年,临沂校区建成了  相似文献   

8.
<正>讲好基层故事,传递时代心声。2024年“新春走基层”主题宣传报道,山东临沂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统筹策划,落实“三贴近”,践行“四力”要求,组织报社和电视台的编辑记者走进群众、深入一线,在全市媒体(临沂日报、临沂电视台、在临沂客户端、琅琊新闻网、爱临沂客户端、爱临沂网)开设专栏,形成报纸、电视、网络、客户端等多层次全媒体宣传格局,形式丰富多样,以人民群众为视角,用心讲述一线感人故事,生产制作了一大批生动鲜活、场景动人、细节感人的刷屏爆款,让群众唱主角,展示基层振奋人心的发展变化,从平凡的人间烟火气息里,唱响了新时代千万临沂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9.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莒市”铭漆耳杯证明,山东地区于西汉时期存在“莒市”这一机构。但有关“莒市”的具体情况,如地理位置、机构设置、所属职能、延续时间等问题并不明确。莒县城区近年出土了一批陶文,并发现4处规模较大的手工作坊遗址。这些发现推动了“莒市”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根据现已发现的资料可知,“莒市”位于今山东省莒县县城南部,延续时间约为战国早期至西汉中晚期,其性质为大型手工作坊聚集区,所涉手工业门类至少包括制陶、漆器制作、骨器制作、冶金铸造、铸币等五种。“莒市”遗址的发现直接证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官市不仅具有货物贸易职能,还是进行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官市内的手工业生产活动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与产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在这四大媒体之后,“第五媒体”成为手机的代名词。几年来,国内的手机报遍地开花,2007年,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沂蒙晚报》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沂蒙手机报;2008年《临沂日报》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作分别推出了临沂速读与灵通报。据不完全统计,这3份手机报的订阅用户已达近20万户。  相似文献   

11.
新蔡葛陵楚简所见的祖先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近年出土的卜筮祭祷简,探讨新蔡楚简中所见的祖先受祭对象及战国时楚人祖先系统的一些情况.在众多的远祖中,老童、祝融、鬻熊被选出固定成为必受祭祀的"三楚先".从鬻熊之子熊丽开始到楚武王,则被当作一个整体"荆王"受祭.迁都至郢的楚文王到离墓主最近的一世楚先王则被当作与"荆王"相续的一个整体受祭.墓主对于直系先人和近世先人的祭祀,情况较为复杂.此外,重要的女性祖先也出现在楚人的祖先祭祀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史料介绍了什么是毛边书,它的由来、特点以及封面设计的特色。此文对探索毛边书流源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兰登·华尔纳和他的助手霍拉斯·翟荫费尽全力爬上卵石遍布的斜坡,进入黑城遗址的东门之前,他们没有料到,这座马可·波罗时代的城市已经被先期来过的俄国人柯兹洛夫和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挖掘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简牍与甲骨的起源孰先孰后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认为简牍起源于尧、舜、禹时代,而其广泛普及的时期在商、周;盛行期是战国至东汉末年。简牍与甲骨是并行于世的文献形态。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简牍不仅是使用时间最长,而且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书写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1000余件鲁绣文物。其中大型发丝绣范增作品《竹林七贤图》,可谓是发丝绣作品中的精品。其长140、宽303厘米,于1987年历时13个月完成,1989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金杯奖)。整个图轴针线细密,绣工整齐均匀,丝理疏朗有致,线条流畅优美,将竹林七贤们豪放、洒脱、脱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原绘画比较,更突出了人物画面立体感。  相似文献   

16.
简帛文献中的校雠学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向典校文籍之义例,在出土简帛中几乎都有体现,说明其校雠工作渊源有自,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出土的简帛实物纠正了对"校雠"一词的错误看法;而古人所谓"大题在上,小题在下"的结论在简帛文献中也不绝对正确。出土简帛中所展示出的校雠学内涵对我们今天关于中国古代校雠学的一些定论有深刻的颠覆性,值得引起学者重视。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7.
霍艳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5-138
胡正言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版画家,他用饾版套印方法所刻的《十竹斋书画谱》代表着其水印木刻的最高成就。众学者只知推崇《十竹斋书画谱》在中国版画史上的贡献,而对此书的具体内容、成书时间、所用技术、形成经过、流通和版本情况、具体价值和重要影响缺乏系统认识。然而,从这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此书,是最为迫切和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o study the life expectancy and difference in aging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modern repair bamboo papers, hydrothermal/dry-heat ageing experiments on repair bamboo paper samples were conducted.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and folding endurance) of different papers during the age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pH) of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to search for the immanent cause of paper age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eing resistance 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modern repair paper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ir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initial properties of the paper. Mechanical pulp had a low degradation resistance, which was further exacerbated by the chemical bleaching process. In the long run,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s with solar bleaching processes will have longer-term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相似文献   

19.
楚简帛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一份文化遗传。这份文化遗传既是极其珍贵的,又是极为沉重的。 自20世纪30年代《楚帛书》问世以来,出土的楚简帛已有二十余批①。估计总字数将超过八万。 太史公读过“石室金匾”之书,然而他没有读过藏于地下的楚简;王国维读过甲骨文、金文、居延汉简,然而他没有见到过《楚帛书》。从书籍史的角度说,楚简帛是最古老的版本,远远超过了宋刻本、唐抄本、晋写本的年代;另一方面,楚简帛又是最新最可靠的版本,没有因传抄、重刻而产生的种种讹误。 楚简帛的内容极为丰富,举凡哲学、法律、天文历法、地理、…  相似文献   

20.
钱存训的《书于竹帛》的经典地位基本得到确立,其经典形成的过程有赖于广泛的文本传播、读者的接受与阐释以及学者自我的苦心孤诣,而其经典化过程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