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以及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从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角度,对不同植被恢复调查样地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以及土壤呼吸在不同植被样地之间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大小排序为:乔灌混交林青檀任豆青冈侧柏阴香青檀+鞍叶羊蹄甲剑麻枫香湿地松吊丝竹湿地松+桉树桉树光板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也呈现缓慢增加,但土壤微生物量磷却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出现先升后降现象;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含氮量、脲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以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植物为优势种的样地,其土壤微生物量明显大于外来物种湿地松和桉树为优势种的样地。因此,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青檀、侧柏、阴香、任豆等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任豆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相关的理化分析指标也较好,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和生态恢复的监测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并从不同植被恢复的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D.minor(McClure) Chia et H.L.Fung)、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P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种或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其他相关的土壤肥力测试指标也较高,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天台山八种植被下土壤中的肥力因素: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PH值。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八种植被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八种植被土壤肥力的相似顺序为:七子花土壤茶园土壤>竹林土壤>柳杉土壤>金钱松土壤>日本花柏土壤>黄山松土壤>云锦=杜鹃土壤。  相似文献   

5.
土壤种子作为植被自然更新的物质基础,它是所有存在于土壤中以及上层凋落物的具有活力的种子,连接了植物种群群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上的一个潜种群阶段,在植被种群更新、演替和恢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种子库的形成、研究方法、分类、空间格局、时间动态、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影响因素以及在恢复中的作用.并针对在土壤种子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特别提出在干旱河谷区这样的生态极其脆弱的区域,加强本底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该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工作.以期为今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 H值、盐含量等指标,来揭示植被覆盖与表层土壤盐碱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p H值正好相反,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表层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 H值、盐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含量和p H值与含水率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草植被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影响显著,它的特征指标对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盐碱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 H值、盐含量等指标,来揭示植被覆盖与表层土壤盐碱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p H值正好相反,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表层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 H值、盐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含量和p H值与含水率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草植被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影响显著,它的特征指标对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盐碱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生态系统因其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下,正在呈现出退化甚至石漠化的趋势,对其治理采用退耕还林、人工种植和封山育林的方法促进石漠化区植被的恢复.目前较多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有无性繁殖体的残存,从而导致较快的自然恢复速率.本文从物种特征、干扰与溶痕生境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构建植物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研究框架,为后期调查研究服务.植物物种具有萌生能力是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的内因,而干扰类型、溶痕生境特征是物种萌生繁殖体残存的外因.干扰类型、强度限影响物种的萌生个体数量,而溶痕生境通过气特殊的土壤特征、光照条件、形态特征等形成“安全岛”,使溶痕生境的可达性降低,从而使植物的萌生繁殖体得以残存.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
艾比湖退化湿地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艾比湖水域萎缩、湖区旱化、人类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艾比湖退化湿地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对20052008年四个不同恢复时期的土壤有机质、盐分、pH、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等6个指标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艾比湖退化湿地2005-2008年四个不同恢复年份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PH值均在8.0以上,呈碱性,较为接近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PH值;05年开始恢复的土壤全盐含量相对较高,而06、07、08年开始恢复的土壤全盐含量则相对较低,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四个不同恢复年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极低;而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都较为平均;速效钾的含量为05年开始恢复的土壤为最高,而从06年恢复的土壤开始呈现出数值波动较大的现象,因而平均值相对偏小.此结论为研究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地区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石灰岩生态环境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在石灰岩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针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综述了石灰岩植被恢复的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各个生态系统理论在石灰岩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仅为0.9492 g/cm3;20~40 cm及4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升高,但0~100cm土层平均容重逐渐降低; 0~20cm土层含水量逐渐升高,顶级群落阶段明显高于其它阶段;20~40锄及40~100cm土层含水量随植被恢复演替呈总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本钢歪头山铁矿环境污染和矿山植被状况的调查,对矿山生态植被恢复进行探讨,制定了近期和远期植被恢复规划,阐述了近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营林等技术。其中,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治理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土壤基质的改良是基础,而植被品种筛选是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为远期矿山生态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紫色土小流域土壤的可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紫色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调查和测试了紫色土丘陵区3个典型小流域内林地、园地和旱耕地的表层土壤(0-20 cm)的理化性质,并利用EPIC公式计算了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样地表层土壤(0-20 cm)可蚀性K值大小顺序依次是:SP4〉SP7〉SP5〉SP2〉SP6〉SP3〉SP1;除全磷与K值相关性较小外,K值与其他影响因子达到了显著(极显著)相关;K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机碳〉砂粒〉粉粒=黏粒〉全氮〉全磷。因此,提高有机碳含量,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增加团聚度,是增加紫色土抗蚀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演替是生物界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植被演替是生物演替的其中之一,其演替是连续、渐变、动态、复杂的过程.植被演替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植被本身结构的制约.从地方志记载的自然、地理、人文信息中,抽丝剥茧,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武当山地区的植被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无芒雀麦、小麦及其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盖度、地表温度、湿度及土壤电导率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探究种植无芒雀麦和春小麦对土壤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种植无芒雀麦和小麦耕地的地表温度均低于裸地;夏末小麦收获前,种植无芒雀麦与小麦耕地表层(0~5cm)土壤电导率均低于裸地;秋末,种植无芒雀麦耕地表层土壤电导率依然低于小麦耕地和裸地,而原种植小麦耕地表层土壤电导率甚至高于裸地.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种植生育期较短春小麦易引发耕地盐碱问题,加重污染状况,而种植生长周期较长无芒雀麦可以很好防治土壤盐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东向西距离海洋由近及远,水分条件由湿润到干旱,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发生变化。通过本次野外调查,旨在发现和验证植被土壤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植被基础、生境条件、规划设计等方面论述了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重建工程技术的原则基础,即生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岩石边坡环境与植生基础融合和植被物种选择与配置的抗性原则;对工程技术方法进行了分类(即排水方法、格子方法、防风和植生土袋方法)并概括了各方法的特点和工程技术要点,重点描述了基于生态思想的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人工土壤-重建基础和重视露采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相结合的植被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贵阳市喀斯特地区白云岩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典型土壤样品的调查和分析,筛选和确定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试图研究土壤性质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并用该研究结果对该研究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长期连续经营会导致林地土壤质量下降,然而,研究发现人工林林下植被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质量.本文在人工林林下植被、林地土壤质量及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