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泰尔指数方法,对北京市2001-2009年以区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旨在分析在北京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与趋势. 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2)中心城区内部的经济差异主要来自北部城区内部和南北城区之间;3)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贡献最大;4)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政府资源配置的差异、以及部分区县的优势产业带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非参数分析法及Shorrocks转换矩阵对1978-2009年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呈逐渐加大的趋势,其主要是由于新疆不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在区域经济格局越来越稳定的惯性中发生的.根据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应加大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并注意投资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加快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差异是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解决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运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态势,探讨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并通过回归方法得出区域发展战略是最主要的成因。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深化与发展,能切实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而且江苏省已经具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基本条件。江苏省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以期到2020年形成以"9个一体化"为内容的省域经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唐代“河曲”地域呈现着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并存、各有发展的局面。两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农业经济基本上分布在“河曲”的边缘地带及黄河沿岸土壤基础、水源条件、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使得人类农业经济行为和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大体处在相对均衡的态势;畜牧业经济占据着“河曲”的大部分区域,其中定居型畜牧经济活动对局部草原环境施加了缓慢而深刻的影响,导致早期“毛乌素沙漠”的出现。两种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力度的差异相当明显,其原因就在于下列几个方面:封建政府民族政策因素、农牧人口数量差异、农牧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自然环境质量差异、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及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5.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模式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有哑铃型、金字塔型和橄榄型 3种不同的模式。通过对云南地级区域和县级区域的经济差异状况分析 ,发现云南现在的区域经济差异模式是金字塔型。针对云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现实和金字塔型模式的缺陷 ,提出云南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应选择橄榄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人均GDP为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相对发展率以及Theil指数为定量研究方法,对浙中城市群200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演变上绝对差异增加,相对差异呈倒"U"型发展;区域内部差异大于区域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与发展速率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态势;经济的不平衡态势依然存在,但整体差距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7.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和难题之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基于SUP-CCR-DEA模型,在保证整体效率最优的同时,增加政府进行区域补贴后的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最小化的约束条件,建立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用锡尔系数进行验证.分析表明,通过政府补贴改变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区域经济公平性,也可增进整体经济效率;西部和中部地区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在缩小四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同时,也要积极改善各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SPSS16.0和ArcGIS9.3作支撑,对2001—201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初步探究. 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流域区域经济极化、经济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2)流域上、下游经济差异较大,但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松原次级经济增长极逐渐形成,经济空间结构由梯度分布转变为长吉、松原组团的“双核”结构;3)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等是造成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辅之以访谈和语言能力测试等方法,从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使用、语言能力、语言态度及国家通用语普及情况等方面入手,研究南疆农村群众的语言使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在南疆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作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是生态最脆弱的地貌类型区之一。又是典型的贫困区域。川滇黔三省接壤区正处于西南喀斯特核心地带;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形成了一种具有分割性、边缘性的经济现象和运行方式。区域一体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采取科学协调机制对喀斯特共有域进行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以双赢目标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以产业结构为核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若产业结构合理,能够较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就会实现发展,资源配置效率自然也就会高。本文分析了新疆的产业结构,就优化新疆产业结构,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信息熵和塞尔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3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西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长三角的区域整体优势和区域内部存在的差异,以及长三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限制区域整体优势发挥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通过选取经济发展与新疆地区较为接近的中部(安徽、江西),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地区省份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数据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快速发育期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特点、规律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环境中汉族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存在一定差异,新疆的经济水平略低于其他省份,但新疆的身体形态四项指标都是最高的。经数据分析,纬度、日照时间与身高具有相关性。新疆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使得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数值高于其他省份,而身体机能素质低于其他省份。汉族学生在不同区域环境下体质状况的分异,表明人的生长发育受到了经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新疆贫困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随机抽取南疆贫困团场2 238名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专门测试,结果发现:南疆贫困团场青少年汉族学生身高略高于维吾尔族,体重和胸围低于维吾尔族学生;汉族学生的肺活量普遍高于维吾尔族,且女生在16-18岁年龄段差异显著;汉族学生的下肢弹跳力、爆发力优于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耐力素质优于汉族,而维吾尔族女生的耐力素质低于汉族女生,且部分年龄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区域之间协调互补、符合社会综合利益原则的经济发展战略。本文通过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总量以及人均经济指标对比,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从历史原因、要素差异、思想观念、结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制定 ,一方面要站在全国的高度 ,充分认识云南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全国的位置 ;另一方面更要立足于云南的实际 ,正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因此 ,通过云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认识云南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进行区域经济差异调控 ,对促进云南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其他城镇相对规模较小,城镇分布较为分散;中心城市极化作用明显;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同步发展;北疆城镇的数量、规模和等级都高于其他区域,城镇分布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城镇的等级和规模与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呈正相关关系. 自然地理格局、历史、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交通指向和行政管理等因素是造成城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区域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其类型与技术水平代表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区域所处发展阶段,新疆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为瓜果业、畜牧业和棉花产业。其中棉花在规模、技术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与其它作物相比均具有较高优势,但在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瓜果业和畜牧业相比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