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气质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文化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性别文化体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塑造着被动、依赖、柔弱的女性气质。男性往往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去营造、规划心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承载着男性对女性的规划,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规训和教导。然而,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为女性摆脱父权制的约束提供了新的机遇,女性主体性正日益彰显,女性气质不断地展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针对伊迪丝·华顿作品的评论总是着眼于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事实上,男性同样被父权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限制着.本文分析了<欢乐之家>中华顿对男性权威的解构,揭示父权制不仅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枷锁,对男性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在以父权制观念为核心的菲勒斯中心文化下,所谓的女性形象只是为纳入菲勒斯中心文化的编码而编造的,是男性依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突围菲勒斯中心文化束缚、抗拒男权视阈下的歪曲想象,表现女性自身的本真状态、真实处境和文化建构所需要的女性形象,只能由女性作家自己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1):15-16
<正>男性获得话语权的原因,各学派研究人员给出不同的解释,政治、经济、心理等方面不一而足。综合而论,现实情况是男性所享有的父权制无意识地塑造着社会、语言、文化和各种表征。男性进入公众领域,女性被局限在狭小的家庭,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女性则被放逐到社会经济和符号契约之外,处于无法被表征的领域,成为缺席空洞的能指。简而言之,男性操纵着话语权。一、男性话语权的体现男性话语权首先体现在对女性的命令口吻与女性遵从的  相似文献   

6.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犹太婚姻理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犹太婚姻思想作为父权制社会环境的产物,本质上是男性精英神性婚姻观对婚姻社会关系的自觉规范与调整.在与不同文化传统的文明交往中,其有关具体层面发生了一定变迁,但其男权制主导核质并未消解.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联系起来,探究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宰女性与人类主宰自然之间的关联.它提出,价值二元论与等级制是压迫机制相互纠结的基础,要真正解决性别歧视与环境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父权制文化的伦理价值观.生态女性主义用关怀伦理理论来建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人对自然的尊重不仅应来自义务,人对自然应有情感回应,关注具体经验基础上的人对自然的关怀、保育和爱。  相似文献   

9.
女性作家徐坤常常以学者理性的目光不断观察审视着处在父权制文化社会中的女性自身及其现实文化处境,书写现代女性的命运。但是,徐坤认为颠覆男女两性二元对立模式的目的并不是让女性站在男性的对立面,更不是用女性的特权压制男性。徐坤呼吁两性应建立和谐的关系,共筑彼此温暖的家园。同时,在对两性关系思考的基础上,徐坤对女性主义也做了进一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以独特的性别视角,对课程领域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批判。传统课程结构中的父权制、科层制,主流课程文化中的男性霸权、男性话语与性别歧视,课程实践中性别化教育模式、性别定势,是女性主义分析和批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欲望的对象的女性形象,并有意模糊和将女性角色置于小说的背景以突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被客体化的地位;凸显男性形象,使众多的男性形象突出为张狂、喧嚣的欲望的主体,使之与模糊的女性形象成对照。通过戏仿和夸张的手法,卡特有意使文本中女性和男性形象都脱离了真实自然的人的形象,从而颠覆了父权制文化中的两性身份。  相似文献   

12.
对沈从文的<边城>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的情话对白进行比较,表明情话对白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与其文化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自由直接引语和心理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了男性话语权中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英国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言语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的是对父权制话语的解构和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电影《阿凡达》中描述了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向往的一个理想天堂,同时鞭挞了工业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片所表现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对立、男性与女性、种族歧视、理性与情感的冲突都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丰富内涵,折射了父权制下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同时暗示只有消除父权制下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男性与女性、不同种族直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人类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认为,女权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社会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控制女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嘉莉妹妹》中的父权制压迫与父权制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勃朗宁的代表作品之一——《我最后的公爵夫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在所谓的父权制社会,男性无条件地控制着女性.但是正是这种控制恰反映了男性的不自信.该文在分析这篇代表作的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此论点,进而提出当今社会男人与女人之间要地位平等且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16.
细读革命文学女将白薇的文本,其字里行间无不贯串着对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老中国父权制文化体系的质疑、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政治权利、社会价值的密切关注;她不断进行文体实验,是难得的跨文体全能写手;由于中村吉藏的指导及国内革命的形势的剧变,她从表现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也具有影响研究的标本意义.随着"她世纪"的到来,今天被人淡忘的白薇及其作品必将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一千英亩》这部小说所包含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指出了在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与自然同处于被男性剥削和支配的地位,提出尊重女性和自然,建立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叙述学和性别理论,考察文学作品中叙述者的心理结构,从而揭示父权制文明对女性的边缘化建构。在杜采秋与柳秋痕身上,不是在体现着娼妓的生命真实,而是体现着作为男性的创作主体对娼妓这一特定身份的价值再造,小说文本成为男性作者对女性进行性别规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对沈从文的《边城》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的情话对白进行比较,表明情话对白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与其文化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自由直接引语和心理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了男性话语权中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英国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言语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的是对父权制话语的解构和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国内对他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长篇小说《红字》上,而对其短篇小说的关注却不多。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其短篇小说《胎记》,分析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父权制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物化和女性的自我内化,以及在父权制社会里一些受极端科学主义思想的人对大自然的肆意侵害所造成的后果;并且揭示了对男权意识形态、父权制社会的二元对立的自然观的强烈批判和微妙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