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许多家长把创造性看做是一些杰出发明家或天才艺术家所独有的特质。其实不然,近十年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而是个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的一种特性。幼儿同样具有和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萌芽。在游戏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受习惯约束的想像力,就是这种创造力的萌芽。如果仔细观察儿童,看他们的游戏、图画、手工、劳动、唱歌等,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儿童都不只是按老师、家长讲的去做、去说的。他们的行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比如,孩子在做游戏时,把你的绒线拿来给娃娃打针,因为她想布娃娃会生病;…  相似文献   

2.
幸福     
幸福是一杯茶,是品出来的。不同的人往往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校园流行语大人口口声声说,生活在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最幸福。可我认为不是,大人一回到家,不是干别的,而是问你某一门作业有没有做。如果你做了,又会问还有什么没有做,如果做了的话,又接着再问什么有没有做……这样问下去,直到你说有一样没做,批评就会向你扑来,前面做的,就像是白做了。我觉得大人们都很贪心,要是你学习好,大人就会说某某的孩子自己都会做饭了,你还不会。要是你会做家务,学习不好,他们又会说谁家的孩子英语又是100分……当你这两样都不错时,他们又会说某某家的孩子会唱歌、弹琴……恨不得让你变成一个智能机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是第一。大人,难道你们认为这种生活就是幸福,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27)
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你无言,你的部属就会有很多话;你无能,你的部属就会很能干。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对,而不是跟他们去抢工作做。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却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  相似文献   

5.
智慧人生     
《课外阅读》2008,(2):32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饮食男女》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玻璃樽》  相似文献   

6.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影片:《阿甘正传》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影片:《饮食男女》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  相似文献   

7.
矿矿 《师道》2002,(11):33-34
如果你有兴趣去问美国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使他们最感到压力,95%的孩子会告诉你:“学校。”怎么会得出这种结论呢?学校嘛,就应该是一个学习的乐园。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想的。但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校几乎谈不上是个学习的地方。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错误认识,根源来自那些教书的人———老师。因为,很多老师几乎并不在意他们教些什么。教书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个赚了钱去养家糊口的职业。我并不是说把教书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有什么大错,对那些把生存当成第一重要的人来说,在美国这种社会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8.
长智慧     
布鲁诺很听话,也不懒,老板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这样一位员工为什么没有被提升?看看阿诺德这小子是怎么做的,你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成功的机会要自己去创造,善于动脑,主动出击,深层次、全方位思考问题。而等着别人教你怎么做,不成,你就会永远落后,落后挨打。不过布鲁诺既然不满现状,就说明他还有进取心,只要调整方式,他还会成功的。你看呢?长智慧  相似文献   

9.
放大镜     
我们的脑里都有一个放大镜,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男女老幼都有。有的人喜欢把他要做的工作夸大。和这种人谈话,仿佛整个世界的工作都在他们的肩头上,没有谁比他们做得更多,或做的时间更长。夸大工作实在很不聪明,假若真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你去做,你就没有时间去谈它。有的人喜欢夸大生活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
我们家的电视从来就不是为我开的。在爸爸妈妈眼里,这个也不能看,那个也不能看。电视机的发明本来是件大好事,可是怎么好像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您不信我的话吗?看看我记录下来的几段对话您就明白了。 一、不准看动画片 母亲:怎么又在看这种幼稚的东西? 我:这不是幼稚! 母亲:不是幼稚是什么?你看那个女的穿得像什么样子?笑起来像个疯子l 我:这是夸张、幽默的手法,好玩嘛,您怎么连这个也不懂? 母亲。好玩什么?又玩不出100分。考试如果考动画片,我绝不拦着你,可问题是考试会考动画片吗?三岁小孩看的东西,你一个中学…  相似文献   

11.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是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孩看卡通片时,大人在一旁说:“啊,真幼稚!”大人觉得幼稚,我们小孩可不觉得幼稚。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小孩只要一插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其实,我们小孩懂的事,大人不一定懂呢!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就算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他,不然就会说你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责备又是教导,唠叨个不停。小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大人说,可是却不敢大胆地说。如…  相似文献   

12.
成功与价值     
1 人活着,不只要看你怎么做,做得如何,更要看你的社会价值如何,要看你给社会贡献了什么。 2 人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只有在实践中,在不断的追求中去争取更好。3 价值,不是自己说有就有。只有自己追求价值的过程,也同时符合群众和时代的要求,才能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问赛车手,他们是如何通过那些紧要关头却不会撞到任何东西.你得到的答案是,"看你想去的地方,不要看你不想去的地方"。如果你看着墙壁,很可能你就会撞上去。这个比喻也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你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你不想要的。人们经常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想着他们期望摆脱的事情--我想要减十磅.或者他们不想的事情--我期望没有这些帐单。要反过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自己以做什么都快为傲,但历史学家威廉·杜朗说,什么都赶的人不是什么教育良好的人,他提醒了我们耐心的重要性. 在旅途中,你可以等待那些落伍的伙伴,搭把手,帮他们拿点东西,陪他们喘口气,也许你没有第一个到终点,但你让伙伴们更愿意与你一同旅行,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落下.  相似文献   

15.
网友说"梦"     
《中学生天地》2006,(10):13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目,垃圾透顶!尤其受不了那些评委,真不给面子!一点也不给选手面子!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在,这样做是绝对残忍的!还有那些选手,做作得令人作呕!郁闷啊!——bck19881109也许有人把成名当做成功,可你能为观众带来什么?好多明星他们的初衷只是在虔诚地做好他热爱的艺术事业,自然地他们便成了人们认可的明星。若抛开事业,只为做“明星”而去想方设法走捷径,何其肤浅可笑!——疯痴狂明星的生活都有狗仔队打探着,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一点小事就会被媒体炒啊炒得不得安宁。想成功又不是只有做明星一条路,如果纯粹为了名利而去做…  相似文献   

16.
一位科学家说得好:"没有‘异想天开’,就没有科学发明和创造,就没有社会文明和发展。"实际上,从古至今,"异想天开"为科学探索提供了鲜活的命题和无限的遐想空间,并开启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那么,当你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时候,你要做的不仅仅是问"这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而是问"如果……会怎样"。好啦,啰嗦了这么多,现在,你的好奇心有没有上钩?希望你在我们提出的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中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或者去不着边际地想象。在解释和想象中,你会意识到科学更是一种探险。  相似文献   

17.
一、"做中学"的理论溯源 "做中学"由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为基础,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促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发展.教育不能把与儿童本性相违背的东西作为目标,因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而对于大多说人来说,制作的兴趣和本能最为突出,由此确定了"做中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创新的本质就是超越,就是不断超越自身,超越过去,超越已有的一切.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与广大中小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种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作为教师就要营造宽松的思维氛围,点燃积极的思维火花,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使他们敢于思想,善于思想,从而形成创新意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孔德静 《生活教育》2014,(19):95-96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儿童的绘画能力并不是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今天和两个美国青年聊天,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真的是太不一今样了。我心里很沉重,不是因为他们有比我们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感到我们的生活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空洞。我们缺少的不是钱,而是想法,连想像的能力都没有了,给我们时间就不知该用来做什么,甚至很多人除了吃饭睡觉和看电视,似乎就没有其他爱好。而他们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活着,不论做什么,即使生存,即使学习也都带有那么多艺术和文化的色彩。 你想像过去阿拉斯加的海上航行3个月吗?仅仅是他们正常工作之外的临时工。一个搞平面设计电脑动画制作的人,他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