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集群通过人才集聚、创新效应提升区城创新能力。通过区域品牌效应、辐射效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应科学规划大学集群发展,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完善大学集群创新环境,引导区城集群大学问的竞争与合作,发挥大学集群功能,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2.
外资在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呈现各地竞相引进外资的局面,但外资的迁移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始。如何留住外企,成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如果外资企业过于依赖本地优势.将会出现锁定现象,使得依托跨国公司战略空间集聚效应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具有内在的封闭性。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演化中外企扎根失效与锁定效应.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完善集群自组织机制,使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黄石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于依赖采掘业,下游加工业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价值链的体系化的经济发展态势。由此,文章提出了黄石经济转型发展的"哑铃式"一体化战略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内在原因,衍生效应是知识溢出在集群特定区域和文化条件下的表达。在对知识溢出的内涵、核心特征、实现载体、驱动力等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概念,构建了衍生效应的要素模型。根据集群衍生效应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的表现,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技术衍生效应和企业衍生效应),并对衍生效应的理论体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已初露端倪,表现在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内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增强等。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一体化将是从经济一体化向体制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市场竞争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鞍山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历史形势,提出了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指出了鞍山产业集群战略发展实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湖北产业集群战略实施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湖北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产业集群效应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竞争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际国内实践经验,文章给出了湖北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为福建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后动力机制后,运用产业簇群理论,提出整合设想:按照价值链来布局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层次不同的外向空间、承接空间、腹地空间3种形态,构建一个按照“进口(创新)—生产—出口”类似赤松“雁行”产业空间蓝图,全方位、多层次提升闽域整体竞争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地区.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承接对广西经济增长增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就业效应对广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10年中,产业承接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应有40%左右.广西应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大力培育、发展本地区的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山东济南建邦三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有桩和无桩两种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两种模型的地震响应的结果表明,桩土效应对结构位移和内力影响较大,在对大跨度支撑体系斜拉桥进行抗震分析时,应该考虑桩土效应。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Cable stayedbridgesarewidelyappliedinmodernbridgestructuralsystem .Thelargestspanofcable stayedbridgeiscloseto 1 0 0 0mwhenmanynewmaterialsandtechnologiesareapplied.Thestaycablesareimportantbridgestructurecomponentsmostpronetoexhibithighamplitu…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对手、机遇和政府等6个方面分析了湖南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提高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实施需求拉动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相关和支持产业,完善产业链;推进信息产业中介组织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湖南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宁德电机电器产业是宁德市的支柱产业,是福建省32个百亿产业集群之一。基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及机会和政府等五个方面对宁德电机电器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宁德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一个区域内企业群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选择动力学模型,对区域内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对策,最后指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黄石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确定后,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黄石市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发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经济,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在对黄石市的产业集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战略转型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保定坚持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两大园区”“十大基地”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成为保定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明显,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文化产业总量偏小、实力偏弱;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挖掘,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不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营销手段落后,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因此积极发展保定文化产业,塑造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精品带动战略、文化产业科技化传播战略是提升保定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链概念出发,基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孵化链五个维度探求青岛影视文化的全产业链发展策略。全流程优化影视产业价值链,演绎城市与影视的共生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消费升级需求;全要素保障影视产业企业链,引进和培育影视文化企业;全配套完善影视产业供需链,形成有效而稳定的对接机制和价值交换生态系统;全地域统筹影视产业空间链,强化全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全方位打造影视产业孵化链,推进“影视+孵化”战略,为影视文化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配套、全地域、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带动襄樊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产业集群有五种典型发展模式,襄樊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多核式发展模式。然而,襄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概念的认识不清,产业集群内人才严重匾乏,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的问题,为促进襄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采取加强宏观控制,完善产业集群战略发展,优化区域网络,注重区域品牌建设等措施,以确保襄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智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从价值网嵌入这一崭新的视角,以湘南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智能物流网络为例,提出了四种区域智能物流网络高效协同的创新模式,揭示了区域基础物流设施对接、产业园区共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物流网络运营机理,并最终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企业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的发展瓶颈以及如何构建高效协同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智能物流网络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