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8,(1):48-54
当前,治理竞技体育领域的恶意犯规伤害行为时,存在依赖行业处罚和民事赔偿而忽略刑罚处罚的误区。实际上,竞技体育中的恶意犯规伤害行为,即是刑法场域的故意伤害行为,其并不符合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理应予以刑法规制。而实践中忽略此类行为的刑法规制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意的证明困难。解决此问题,应以犯规内容为基础,以行为人所属领域的经验法则为根据,推定行为人是否存在恶意。同时,应以反证规则和刑罚退出机制限制恶意的刑事推定,以达到竞技自由与法律规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竞技体育中,重大伤害时有发生,如何规制竞技伤害行为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且争议颇多。但是理论界多将视角放在刑法对于竞技 伤害行为的抑制方面,而忽略了竞技伤害行为的特殊性。对于触犯刑法的竞技伤害行为,应当依据刑法进行规制,但是由于竞技运动存在规则允 许的前设性条件,这就使得竞技伤害行为的主观故意异于普通伤害行为之主观恶性。因此,对于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应当完善竞技体育规则的处 罚体系,优先适用竞技体育规则,必要时才辅以刑法的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3.
在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竞赛中,体育伤害在所难免。为了更好地救济和避免竞技体育中的这些伤害,根据我国现行的《侵权责任法》,认为在竞技体育伤害中的归责原则主要应该包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并从概念、在竞技体育伤害事件中的适用情况和构成要件对这些归责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恶意伤害行为罪与非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竞技体育恶意伤害行为罪与非罪的界分,为竞技体育恶意伤害纠纷的合理解决提供参考。主要结论:竞技体育恶意伤害行为罪与非罪界分的依据是结果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该行为的罪与非罪可以运用递进式识别程序进行识别;具体界分标准是:体育行业自治标准(体育规则、项目特点、比赛的性质等)、特殊标准(严重的伤害结果和行为目的标准)和限定标准(主体及其差异性、时空标准和罪过)。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之刑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日益增长的竞技体育伤害行为进行重新思考,认为并非所有竞技体育伤害行为都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刑法有必要介入并加以规制,从而促进竞技体育运动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按人身损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划分,职业体育对抗性伤害分为合理技术性动作伤害、一般犯规伤害、恶意犯规伤害、蓄意性犯规伤害和自损行为伤害等5种。对抗性伤害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风险自负原则。分析了对抗性伤害中的责任承担方式、赔偿对象的确定和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杨丹 《体育学刊》2005,12(1):28-31
从刑法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竞技体育行为的正当化问题,对正当竞技体育行为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梳理;归纳并比较各国关于正当竞技体育行为的立法模式;竞技体育行为本质(正当化的根据)上具有社会相当性,是一种社会相当行为;最后提出构成正当化竞技体育行为必须同时具备5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存在于身体接触型对抗性比赛中。大陆法系刑法理论认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社会相当性说为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竞技比赛伤害行为没有超出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具有正当性。同时,社会相当性判断具有模糊化特征。因此,应当在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指导下,明确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应当具备的条件,即赛事条件、主体条件、主观条件、行为条件以及时空条件等。竞技比赛伤害行为阻却违法同样存在例外情形。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性应当被刑法典所认可。  相似文献   

9.
竞技格斗类项目作为竞技体育活动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竞技格斗运动员进行格斗技艺比赛的重要方式。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由于其自身具有过当行为,深深影响了竞技格斗赛事的推广和中华格斗文化的深入发展。目前中国竞技格斗类项目的过当行为界定既有体育规则界定,也有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界定,两者的界定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了界定过当行为时的混乱。因此,需要弄清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定义是什么,特征有哪些,体育规则和法律理论如何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的性质,两者矛盾如何解决,最后如何正确界定竞技格斗类项目中的过当行为。通过分析总结法,将竞技格斗类项目中过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的体育性质和法律性质,从而对竞技格斗的过当行为进行正当化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王晓贞 《体育科研》2017,(1):14-18,25
采用文献研究结合逻辑分析的方法,从竞技体育行业特殊性及其刑法规制争议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通过对刑法规制的损益分析,从支持刑法规制的角度,提出了认定竞技体育故意伤害行为是否触犯刑法的具体判断标准及步骤,即应当严格遵循“客观不法+主观有责”两步判断法,在主客观重合的范围内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要时考虑该行为损害的法益是否受刑法保护,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案平衡。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作为一个商业化极强的社会环节,必然要与法律发生密切接触。然而现实中人们却容易将其脱离于刑法控制之外,把竞技体育当成是独立的自治区域。从竞技体育的法律地位和刑法问题及成因着手,提出竞技体育刑法价值的概念,以刑法理论为基础,结合犯罪学理论,把竞技体育当中可能的犯罪问题统一纳入到一个刑法系统中进行甄别、分析,进行特殊预防控制和一般预防调整。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立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离不开法律的评价,但长期以来,因其发生在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以体育道德谴责或竞赛规则处罚“内部消化”,因此需要体育立法加以完善.其立法的基础是正当业务说、被害人承诺说和社会相当性理论等竞技体育伤害行为正当化理论.在正当化立法的同时,基于竞技体育的自身性质以及合理协调与现有立法的关系,应当从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体条件、主观条件以及限度条件方面,构建起周详体系化的正当化成立条件;应注意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正当化并不只表现为“不是全部就是全无”的模式,而有其正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侵权法视角下的学校体育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侵权法立法,对学校体育伤害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等重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学校体育伤害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归责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为例外,慎用公平责任原则;学校体育伤害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应坚持4要件说,其中,应为学校的注意义务建立合理的标准以确定学校的过失.最后,结合学校体育伤害的各种典型形态,分别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比赛、体育设施伤害、体育活动中学生间伤害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发生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学界对学校体育伤害的探索与研究颇多,但往往把大学生的学校体育伤害和中小学生混为一谈。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伤害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对比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学校体育伤害处理方式的区别,进而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学校体育伤害处理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文章根据民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和判例,对学校体育中人身伤害的种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犯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竞技体育犯罪时,应明确竞技体育犯罪与刑法中普通犯罪的区别;将黑哨假球现象纳入<体育法>,并与<刑法>有效衔接;区别体育博彩和赌博,依据<刑法>打击赌球行为;在我国的反兴奋荆法律体系中强化和细化刑事法律制约机制;应建立犯罪控制与预防机制对付观众赛场暴力;应协调行业法规与刑事法律对付运动员的赛场暴力;对违规取得竞赛资格、体育经纪行为越轨等可能涉及犯罪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过失伤害行为的罪与非罪,既是实体性的定罪与否问题,也是程序性的求罪与否问题。当前有关竞技体育过失伤害行为非罪化的讨论,还滞留于正当化根据的理论论辩中,忽略了如何具体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实现其非罪化的路径问题。在实践中,竞技体育过失伤害行为存在撤案与不起诉的程序性非罪化路径,但二者却在基本理念、适用条件与运行机制方面遭遇着诸多障碍。对此,应通过将司法细化的适用条件作为竞技体育过失伤害行为程序性非罪化的立法补充,并科学化此伤害行为程序性非罪化运行机制的方式,促进其程序性非罪化的司法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竞技体育运动员价值定位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的现状和成因,进而触及了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竞技体育应用性科研课题的服务对象--运动队的教练员对于此类科研成果评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对于此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意见,从一个侧面探讨应用性体育科研成果评价的相关因素及实际效果,为更加客观地评价竞技体育应用性科研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北京市从事竞技体育训练工作的各级别(从国家级到初级)教练员648人为研究对象。对下列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1.竞技体育应用性研究课题对于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作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伤害保障机制及保障措施的缺乏会让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通过体育伤害保障机制的建设,可以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质量。本文首先对体育伤害事故影响作出阐述,然后对高校体育伤害保障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对体育伤害保障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