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色化历程,但并没有培育起多数中国人的宗教情怀,遭到部分学者的诟病.本文分析了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偏离宣教宗旨的表现和原因,认为正是借助主归中华的特殊路径,基督教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站稳了脚跟,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寻找到了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契合.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始终未能成为主导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儒学化”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它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但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它却在漫长的渗透历程中,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到了本世纪,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主体,迅速被中国知识界所接受,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中国基督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明末清初以来 ,基督教就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进程 ,天主教的学术传教路线 ,新教的文化教育事业及参与变法的理论和实践 ,甚至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运动 ,都表现出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关联。 2 0世纪初期 ,在中国现代性意识演化过程的各阶段 ,诸如新文化运动 ,宗教大讨论 ,非基运动 ,救亡运动等 ,基督教均紧扣时代主题 ,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西方在华基督教会出现“边际化”生存态势,主要表现为社会主导性丧失、侵略性消逝、自觉本土化三个方面,而这些边际化形态就是基督教会融入中国社会的起始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陈楠  王琼 《考试周刊》2010,(57):25-26,143
本文概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我国的佛教与基督教文献翻译,回顾了翻译在这两大宗教进入中国文化后的表现,从宏观文化背景及微观文化背景两个角度剖析了翻译与佛教在中国的接受和基督教在中国的拒绝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翻译在一定文化背景影响下对文化传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在当代作家中,史铁生的创作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其部分赞同基督教某些教义,即那些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发生共振的部分.史铁生与基督教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史铁生对“原罪“、“上帝“概念的理解与重新阐释;史铁生对爱的哲学的倡导;他的部分小说里存在一个受难与救赎的隐形结构.  相似文献   

8.
萧乾的四部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宗教压迫的思想倾向,表现基督教的殖民性以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作品显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在本质上远远超出这些作品本身的内涵,它们关联着萧乾整个创作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拓和深化的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过滤就表现出她们的独特性。把她们置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分析她们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文化在她们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这种宗教情愫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她们的创作个性和拓展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基督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第二,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注重实际;基督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于现世苦难的忍受、顺从。第三,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督教则具有强烈的独断性、排他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姜培茹 《海外英语》2012,(11):181-182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construction,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has become a keynot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system,transplanting from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becoming a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so as to provide a cultural basis for this transplant.As for cultural factor,Confucianism is the dominated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 occupies the same place in western culture,accordingly,their influence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grea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obligation orientation and right-based principl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iming at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the transplant of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 improving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产物 ,它的教义来源于基督教 ,但它的教义、宗教内容和宗教活动方面与基督教有很大差异。它实际上是西方基督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产物 ,并且适应了太平天国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影响日益扩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督教借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强行进入中国;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三是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教士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传播了儒家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方传教士的翻译选题动机是为了调和中西文化,将基督教根植于中国社会的肌体。代表译者主要有利玛窦、理雅各和卫礼贤等,主要译介成就是对"四书五经"的外译。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与研究引起很大的反响,参与并影响了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深深影响了许多艺术家与学者。在译介儒家经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歪曲儒家经典原意的现象,对此学术界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的教会大学逐渐显露出潜在的危机。为化解教会大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西方差会派出了“巴敦调查团”,对在华教会教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基督化、更加中国化”的调整方针,在教会教育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19.
对中西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旨在使中国在借鉴西方居家养老模式的时候,能以"文化自觉"为导向,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探索一条能充分发挥"孝"文化优势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杨义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时间是整体性的,体现出一种时间整体观,源于中国之天道观;笔者认为,西方小说的叙事时间是片断性的,体现着一种片断时间观,源于基督宗教的终极观、宇宙论。在基督宗教,一方面,日同年的直接关连被分割了开来,日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另一方面,时间与永恒或天道的直接关连也被分割了开来;最后,基督宗教的时间又是直线的,不可逆地指向一个终极目标的。这一切使得时间的整体性聚合成为不可能,人只拥有时间的碎片,故西方小说只能从具体的人和事写起。中国古代小说的时间观实乃一种循环的、混沌式的时间观,与基督宗教的时间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