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世界女排进攻战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后发现,促使世界女排进攻战术简单化的因素有:高度与力量的发展,大力跳发球等新技术的运用,明星球员的突出作用,战术指导思想的变化以及欧洲女排的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看世界女排运动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认为,波浪式发展是各国女排的普遍规律,各国女排取胜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夺取世界女排冠军的首要条件是技战术打法领先,中国女排的成功之路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女排的技战术符合世界女排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前5名国家的女排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扣球高度与拦网高度等5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已达到了世界女排顶尖强队的身高指标水平;平均年龄略低于世界女排顶尖强队的年龄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Data volley排球技战术信息侦测法和高速摄像视频解析等研究方法,以世界女排强队及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攻特点与技战术发展趋势。认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进攻实力占优,球队内各位置上均有进攻表现突出的顶尖球员担纲重任,不同位置进攻端协同作用明显,呈现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的进攻表现总体强于亚洲国家女排强队的态势;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在进攻核心指标上具有优势,进攻区域选择具有一致性,接应二传参与进攻任务;中国女排球队的进攻依赖4号位强攻,接应队员在击球高度、球体过网高度、击球速度等核心指标方面与欧美国家女排部分顶尖球员存在差距;欧美国家女排强队在进攻区域分配相对平衡且进攻迅速,后排进攻位置多变,与前排队员的协同性强,具有较高的纵深组合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03年世界杯前8名女排队员与我国12支甲级俱乐部女排队员的年龄、体重、身高、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等基本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女排队员的五项指标已经超过或达到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二传队员特征明显。12支甲级女排队员的体重和扣球高度已达到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队员比较年轻,队伍存在断层,拦网高度明显高于世界强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外女排运动员年龄、身高、扣球与拦网高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与资料法、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02年第14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女排运动员的年龄、身高、扣球与拦网高度等4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身材呈大型化发展趋势;古巴女排扣球与拦网高度2项指标居各队之首,中国女排与古巴女排在扣球与拦网高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古女排队员的年龄是最适合夺冠的年龄.  相似文献   

8.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参赛队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各队基本情况、扣球、拦网、发球等主要的得分技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存在的差距,为中国女排在2008年奥运会前的训练和比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7年和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关键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与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关键球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与世界其他强队相比,中国女排一次进攻特点突出,弱项不弱,防守反击存在问题较多,发球、拦网环节各有千秋。建议中国女排在2012年奥运会备战周期着重解决好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将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荷兰女排等世界强队在第31届奥运会女排小组赛及淘汰赛阶段技战术进行横向对比,探讨中国女排在技战术层面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分析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对国内排球环境的影响,旨在促进基层排球运动发展,增加排球运动的参与率,提高基层排球运动水平,增强基层排球教练员业务水平,优化运动员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以2004-2005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中国排球市场进行受众特征、收视率、收视成本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排球联赛的受众构成以中老年为主,观众集中度则趋向高学历化;排球联赛的电视直播收视率较高,收视成本较低,但与篮球联赛相比,前景不容乐观.针对排球市场现状,为排球联赛组织者提供了五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坐式排球特殊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坐式排球是排球的又一分支,它是为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设定的比赛项目.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国将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为了推动坐式排球的发展、普及,作为甘肃省男子坐式排球队教练,作者通过训练比赛并对其特殊技术进行分析整理,从中总结出它与健全人排球不同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校园排球文化内涵及其结构的文化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文化学的角度诠释了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校园排球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外延。校园排球文化即为教师和学生在排球教学、排球活动和排球学习中,所形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结构包括排球制度文化、排球物质文化和排球精神文化。校园排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不但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构成校园排球文化广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虽然技术动作的表现形式相似,但两者在技战术运用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室内排球,这对沙滩排球竞技水平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利弊影响.论文在分析我国2005年沙滩排球运动员注册资料的基础上,对参加"十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专项调查,认为:运动员选材层面的局限、运动员区域流动的不畅、训练年限及对沙滩排球制胜规律认识的不足和缺乏基础阶段的专项训练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沙滩排球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提出沙滩排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多渠道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的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了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训练后硬地原地纵跳的弹跳时间比训练前显性延长,训练后纵跳高度及与纵跳高度相关较密切的动力学指标较训练前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表明沙地训练对提高硬地弹跳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雅典奥运中俄女排决赛制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新组建的中国女排,继续发扬了"五连冠"中国女排稳定的心理,顽强自信,并且坚持快速多变全面型的打法和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这是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冠的关键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析亚洲男排与欧美强队的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世界杯和亚锦赛的有关数据来看,亚洲男子排球队与世界高水平球队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如果亚洲球队欣喜于表面的群雄并起,亚洲男排肯定会被世界越甩越远,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可行性对策。通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针对亚洲男排整体水平下滑剖析现形竞技排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缩小欧美与亚洲男排的差距,提高中国乃至亚洲男排的竞技水平,与广大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已步入我国。因软式排球具有球体软,速度慢,气压小及健身性、趣味性、游戏性强等特点,加之场地简单,规则随意,不受年龄性别限制,易于推广。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分析软式排球的特点,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软式排球运动,推动软式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营造排球比赛看台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看台文化的概念谈起,重点论述了在排球比赛中营造看台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有关对策。文章认 为,营造良好的排球比赛看台文化可以提高排球比赛水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现场观看比赛、有效遏制球场暴力 的发生、推动群众排球运动的开展等。最后,文章提出要想营造良好的排球比赛看台文化,比赛组织者应该在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建立组织者和观众的沟通平台,培养现场观众的文化素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