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看编辑工作朱永庚在一份编辑工作者的登记表中,有个栏目是“职业观”,也就是对编辑这个行当的看法。我猛一看到这个栏目时,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尽管做了七八年的嫁衣匠,却从未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的思考。思付良久,我在那一栏目中写下了如下几句话:编辑一面当学生,...  相似文献   

2.
以选题策划带动编辑室工作□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到现在15年了,其间担任编辑室(部)主任整整10年,我对编辑室主任这个岗位特别留念,那是我的一段美好时光。编辑室主任的工作有特殊性,是兵头将尾,是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角色,是出版事业第一线上的工作能手和奋...  相似文献   

3.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4.
我不反对编辑给作者改稿。 我觉得作为杂志或副刊的编辑,对采用的稿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修改是必要的。应该说改稿也是编辑的一门“基本功”。这里说的是自己将作者稿子改坏了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6.
祝贺与建议     
今天来参加这个会,非常高兴。中国编辑学会,是全国编辑行业的最高学术团体,是“编辑之家”。我作为一名从大学毕业即开始从事编辑工作的出版工作者,现在虽然离开了具体的编辑岗位,但我一直很怀念那段生动、难忘的编辑岁月。感谢学会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有机会向许多老朋友、编辑界的老前辈学习.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相似文献   

7.
编辑心灵的一朵奇葩──评《编辑心理学》张勤之薛鸿瀛同志的专著《编辑心理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以喜悦的心情拜读了《编辑心理学》,教益匪浅。《编辑心理学》读后,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有很高的价值。一、编辑心理学是研究编辑活动过程中,有关人员的心...  相似文献   

8.
艰苦创业永不过时攀枝花日报总编助理孙志良我是一名年轻的编辑,未曾赶上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因而对攀枝花的过去知之甚少。不久前有幸参与了《攀枝花英才谱》的编辑工作,颇受教育和启发。凡是自己经手编辑的英才,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唯恐笔一挥漏掉他们惊世骇俗的业...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过后,河南省一家电视台的一位年轻记者到北京采访,顺便来看望我。谈起他近年来的学习情况和写作方面的进展,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下功夫读了您给我的那本《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这本书对我采写和编辑新闻稿都很有帮助,内容很具体,很实在。” 听这位年轻记者一说,我想到:指导,贵在具体。《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的确是可以对年轻的记者、编辑起到具体指导作用的一本好书。 1998年春天,新华出版社老编辑、我的同乡万福元同志来访,说“新华出版社准备出一本书,我把书稿带来请你看看。…  相似文献   

10.
张维璟 《新闻与写作》2004,(8):36-36,39
守责甘寂寞1982年元旦福州晚报创刊时我来到报社,当过记者,但更多的是当编辑。20多年来,编辑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我深知,编辑是怎么一回事。过去人们对编辑有这样两种不周的说法:一是编辑就是剪刀加浆糊;二是编辑就是为人作嫁衣裳。对第一种评价,我不敢苟同,因为这有点太小看了编辑。多年的实践倒使我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了第二种  相似文献   

11.
编辑应多读点古诗文马斗全有学者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诗和史是最为重要和珍贵的部分。我以为,所言极是。尤其是诗,对现代文化影响极大。所以,作为刊物编辑,特别是文科刊物编辑,都应该多读点古代诗文。否则,编辑工作中便难免出错,即使编辑甚为认真且影响较好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业精于勤     
刚一踏上对台广播编辑这一工作岗位时,除了有一种使命感外,我对对台广播纯属门外汉。那时候既没有进修班可读,也没有人敢为我们作系统的介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向老编辑们学,向书本学。我认真学习毛主席、周总理有关台湾问题的一些讲话、文章,翻阅以前编辑的台湾情况资料,琢磨老编辑们对我写的稿件的修改意见,虚心求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对台广播既不同于对内广播,也不同于对外广播,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策略性和特殊性,这是由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  相似文献   

13.
我是怎样﹃操作﹄稿件的︽植物学报︾编辑部王葳我从事《植物学报》的编辑工作5年有余。5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在“给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改造了自己。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人宣称:我不仅是一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专业学报的编辑,而且是一名极力...  相似文献   

14.
编辑之我见     
作为一名业余写稿者,常与报纸、刊物的编辑们打笔墨交道。其中也不乏关系密切者。经过多年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编辑们不愧为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的“园丁”;是发现人才、扶植人才、促人成才、助人为乐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也始终将那些编辑们视为老师并予以敬重的。认识、了解、熟悉、结交编辑对于一个热衷于“爬格子”的人来说,实属一大益事。时间久了,交往得多了,对众家编辑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据我看,编辑大致分这样几个类型。一日“伯乐”式的。世人常道:“伯乐识骏马”。我回:“编辑爱良才”。在我所接触的编…  相似文献   

15.
我以为,图书编辑可分为选题策划编辑和图书文案编辑。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他们应各司其职。 一、什么是策划编辑,什么是文案编辑 现在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在社内设立了策划编辑的岗位。我们一般认为,策划的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是选题策划,二是宣传促销策划。如果单纯从策划编辑的定义看,工作侧重前者。策划编辑根据市场的变化,搜集信息,分析选题的市场走向,分析作者、分析成本的构成和读者可能需要的倾向,最后提出图书选题。文案编辑的工作是根据制定的选题策划,进行组稿,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等。 二、编辑不一定…  相似文献   

16.
我的“剪刀加浆糊”陈芳烈过去,听得有人说编辑的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很是不平。心想,这些人真是太不了解编辑了。编辑的辛苦,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哪能是“剪刀加浆糊”所能涵盖得了的呢!我虽不赞成把编辑的工作说成是“剪刀加浆糊”,但对“剪刀加浆糊”却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读物的编辑是成人,服务对象是儿童。很多儿童读物的编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读物编辑,最难闯过的是语言关。儿童的语言有着与其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特点,作为儿童读物的编辑,必须了解儿童语言,使用儿童语言。那么,儿童读物的语言有什么要求呢?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20年,并做了10年儿童期刊编辑,对儿童读物的语言有一些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不要冷落了广播新都县人民广播电台廖校升我是广播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已有34个春秋,尝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几位从事广播宣传的老朋友谈及编辑工作,我感触颇多。如今“记者吃香、编辑难当”,要作一名称职的广播编辑的确不容易,苦乐相伴,回味...  相似文献   

20.
铁匠之子     
铁匠之子阿农广州我父余是铁匠,技术很好,方圆百里内被人誉为“铁匠王”,打出的刀斧锋利无比。父亲希望我继承他的手艺,教了我三年,我却跑出来读大学,读完本科后做了编辑,且一做十年……其实我少年时期的理想也不是做编辑。编辑是什么,那时不晓得。那时想做的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