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前半叶的文化讨论热潮中,梁漱溟的文化观可说是独树一帜,既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激进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同于守旧复古派的;他将唯识学、西方生命哲学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的文化观。他以意欲来解释生活,复以生活来定义文化,指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系统地论证了他的文化三路向说,反对普适性的文化价值理论,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走着一条既不同于西方文化,也不同于印度文化的路数。由于中国文化的早熟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化发展路向,所以我们不能够产生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而科学与民主是任何民族都必须的,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走西方文化的路向。中国文化的优长之处在于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应该说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世界文化将来必定都要走上中国文化的路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有关文化方面的战略与策略相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文化意志的集中反映。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是时代伟大创新的产物,是以实践为指向不断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更多的思考与反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体制改革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刘璨 《科技创业月刊》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教育的发展,但很少有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而辩证的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出发,建构以“创造”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在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探究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韩国企业文化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同时又混合了日本、美国企业文化,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作用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利用霍夫斯坦德文化分析模型对韩国的特色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突出融合性文化在各个维度的表现:集体主义,又不失个性;高权力距离,人情软化差距;强男性主义,又不失女性主义传统;稳中求变的强不确定性规避;长短结合的长期导向型.这种“儒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融合性文化对韩国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具设计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哲学观、文化观和设计观。本文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与审美对家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极学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创新突破,结合时代运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通相融,又有一整套阐明释人与天地万物运化规律的完备理论。它把人与天地万物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有自己的独特有研究方法和实践体系,其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开放性使得它不断吸取其他科学文化精华,化变为自身的学简体每人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李约瑟难题”的解决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解读和反思,从多视角、多层面闸释、比较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传统发展的背景、动力和形态的异同,揭示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理论和成果启示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特质的分析和把握,进而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引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文化的文化干扰,忽视了母语文化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以中国文化的内容为媒介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词汇量增大,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合理地运用母语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劲  吴庆前 《科研管理》2019,40(8):12-19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别已经逐渐地不再被视为是古今之别、旧新之别,而是类型之别。基于四个自信,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对于探寻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对于帮助吸纳了更多东方智慧的第四代管理学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即从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理念与信仰、传统组织与制度、传统器物与科技等方面分析和发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和创新价值。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引领着中国走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创新,走向“开放式全面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理念和信仰方面,中华传统的人性论和人格境界说,可以对当代西方的管理理论和领导力理论带来突破和升华;在组织与制度方面,中华传统制度模式深刻地塑造了今日中国企业独特的“家庭、军队、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发展定位,以及“效率、创新、幸福”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在器物与科技方面,中华传统器物与科技对今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乃至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许多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民族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载体,文化与民族的命运具有完全的历史同一性,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具体意义: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天人合一”;第三,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有美好的追求,把社会利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第四,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将道德、讲诚信;第五,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市场是其重要导向之一,设计必须要注重市场因素。如何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社会形态下树立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文化是中国设计市场的重要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社会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全球化激烈进行的今天中国社会又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巨大影响,但西方的设计是在其自身传统文化影响下树立起来的,西方的设计手法表现形式虽然先进,但是他们的设计文化也许并不能适合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观,这就需要对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使之和西方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树立中国自己的、符合其自身社会和文化观的设计文化和理念,这样的设计文化和理念是中国市场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而决定的,是不同于其它市场的现实的、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一青 《软科学》2005,19(4):88-92
回顾了企业文化内涵的相关理论,从中义文化观视角出发,对民营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营企业文化构成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调查数据和统计学因子分析法,得出了由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家风格、组织学习和社会责任等五个因子组成的民营企业文化构成因子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自然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文化,使得数学以“国家管理文书”的面貌而存在。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功利性的考试文化侵入数学。清代专制统治下的文字狱,使得考据文化与数学联姻。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对中国数学发展带来诸多的束缚。缺乏社会民主和学术自由,成为中国数学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化是中国现代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邓小平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文化观,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科技文化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燕 《科教文汇》2007,(6S):172-172
本文以科普片《新农居》为例,阐述了科教影视中的动画创作与世俗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中国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民族特性,讨论了重伦理、重和谐、重人治和重乡情四个特性对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得出了应加强对企业文化民族特性的研究,探索和改造传统信息系统功能、开发方法与策略,使之适应中国企业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本文基于GLOBE项目的数据和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儒家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现实差距和文化价值观差距。研究发现,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距最大,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现实距离小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大,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距离则是文化现实距离大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小,日本与中国大陆在文化现实和文化价值观上比较均衡。最后,本文以一家中国船运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合作的经历为例,分析了一些特定维度在跨文化组织沟通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话题,自进入90年代以来,面临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对文化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学术界又渐成热点。我们认为,对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冲击、危机和困境作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通过文化比较阐发传统文化对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对救治现代化所造成的弊病的意义,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人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为推动对这个值得中国学术界长期、深入讨论的重大学术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本刊在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特辟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栏,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全方位、多学科的深入探讨。我们殷切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为这一专栏撰文赐稿。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与哲学,艺术与科学的文化纷争,柏拉图和青年尼采代表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立场:一个确立了柏拉图主义的文化观,另一个颠倒了柏拉图主义的文化观;一个基于灵魂从意见到理念的转向,对真理的爱欲建立了从艺术到科学的文化价值等级秩序,另一个则根据对生命的悲观体验,为生活辩护的需要确立了从科学到艺术的文化价值等级秩序。他们对于古代两种文化争执的裁决将启发我们如何来解决现代的两种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