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虚笔”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笔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笔”相对。这里的“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虚写是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是实写的必要补充,并与实写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2.
虚笔是一种以虚写实的高级表述技巧。谈到虚笔问题,它几乎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中常用的表述手法。比如,文学作品中的虚写、音乐中的歇拍、绘画中的空白、电影中的空镜头、戏剧中的静场等等,都属于虚笔表述技巧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对已有关于信息本质及定义的理论学说进行批判性剖析的基础上 ,从“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范畴角度 ,对信息本质及定义作了新的思考与界定:文章突破了哲学界关于“存在形态”的传统理论 ,提出了将“存在”分为“实在”、“虚在”、“虚实在及实虚在”的新观点 ;并将信息界定在只存在于以生命体为主体方的关系中的“虚实在及实虚在”范畴中 ,认为信息是只对生命体有意义的“虚实在及实虚在”。形象而简单地说 ,信息是游荡于实在与虚在之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4.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5.
虚实法,又称虚笔或实笔,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用语。实,就是描物;虚,就是衬托。新闻写作的虚实,是指叙述新闻事件的同时要抒写作者的感情、评价。新闻报道的真人真事,要以写“实”为主,写“虚”为辅。但是实虚穿插结合,使描述的对象增加实感、增强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虚假新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新闻对记者的杀伤力最大。它在要求新闻快速更新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更容易鱼目混珠、蒙混过关。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j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时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坚持三贴近原则,用亲身的验证来甄别事实,杜绝“虚”新闻。  相似文献   

7.
最近,解放日报总编辑率记者沉下去,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解放调查》专栏。这里我们发表该报两位领导同志的文章,两篇文章都是虚实结合,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总编辑裘新偏重于“虚”,对新闻记者调查研究的意义及其基本功作了比较全面的思考和阐述;副总编辑孙洪康则侧重于“实”,对他们组织和参与采写的调查报告作了回顾概括。无论“虚”“实”,都充满热情、富有哲理,表现出他们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对办党报的创新思维和不懈追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德宝 《大观周刊》2011,(51):101-101
电烙铁锡焊技术是要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反复实践才能学会的一门技术。也是电子装联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正确掌握操作要领和方法,是焊接质量的保证。焊接中存在的虚焊、脱焊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因,在焊接过程中加以预防,可以减少虚焊、脱焊现象的发生,以此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佳 《档案管理》2006,(3):92-92
“坐班族”是需要坐着上班的一族。它的覆盖面很广。如教师、编辑、记、医生、IT人员等,都是经常坐着办公的人群。笔也是一名“坐班族”,年纪轻轻就落下了“坐班族”的通病——肩周炎、腰部酸痛、下肢静脉曲张、全身乏力等。笔给“坐班族”推荐几种锻炼方法,希望广大朋友也能和我一样,在工作的时候进行锻炼,锻炼的时候进行工作,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纪实中的抒情张建红纪实是一种风格,强调再现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展示生活的原始面貌。成功的纪实,从来不乏点睛的抒情之笔。那么,如何把握纪实中的情感因素,实实在在的再现和由实生虚的抒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纪实中的抒情,是生活真情的自然流露。纪实...  相似文献   

11.
在泛视觉化潮流中,报纸版面上新闻图片大量采用,将报纸打扮得绚丽多姿。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新闻图片的运用上出现了某些异化现象,如“假”图片、“虚”图片等给图片新闻报道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笔试图从表面现象到深层原因上分析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制成功一种汉字手写输入法“文通笔”。该输入法的特点是简洁、易用和识别率高,正以高性能、多功能、低价格投入市场,目标是要极在地普及汉字“笔输入”,普及到人人、处处,使家家户户都能方便的输入汉字。手写汉字输入计算机,即“笔输入”...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当“杂家”是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的一种要求。笔认为,这话有理。作为企业基层通讯员,要健康成长,有所建树,就要在坚持学好党的理论、政策,学好法律法规,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勤练“杂技”,会当“杂家”。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新闻报道不断地向其他传统艺术吸收和借鉴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技巧。新闻写作突破了原先程式化的模式,呈现出空前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尤其是人物报道的写作,以往"高大全"的人物叙述方式已经被个性鲜明形式多样的开放式写作所取代了。其中,虚笔在人物报道写作中的运用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范以 《军事记者》2001,(6):40-40
浏览一下各家报纸对今年春节的新闻宣传,印象是,从总体上仿佛做了一道“新闻大餐”,这道“大餐”配置精巧,风格各异,在对节日新闻宣传的“画卷”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因此,世纪初年春节“新闻大餐”的宣传特色值得咀嚼和借鉴。看人先看脸,读报先读一版。笔从一些报纸的一版找到点“门儿”,发现制造过年气氛首先是从一版“突袭”出来。当然,关于国家举行的迎春活动的报道,各报刊都一一登载,这里笔不一一赘述。只捡些有特色的报道摆摆。  相似文献   

16.
聂星 《新闻世界》2008,(9):41-41
新闻标题制作应把握三个关键词:准确、简约、传神。准确是基础,如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则是标题的生命。然而,纵观眼下的部分媒体尤其是都市报,新闻标题息上“虚”症已有时目。  相似文献   

17.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在京剧这个中国传统的国粹艺术中,大家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台上没有道具,进门出门、上山下山全是利用演员的一举一动来体现的。人物的实动和道具的虚设,交织出一种高雅的艺术之美,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引导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如,国画中的虚与实,则给人一种空灵、活泼之美。画山中水气与云彩时,都是用周围的山石衬托出来的。凡画人物时,那脖、碗、腰等能活动的地方,均不着笔墨,笔实则死,笔虚则活,只用意到笔不到的手法让人联想即可。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平时见到或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总感到能写一篇好稿,可每当拿起笔时,思路就乱了,不知怎么车车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克服它?函授学员王宝财王宝财同志:写前想得好好的,写时为什么思路就乱了呢?其一,想与做之间本来就有距离,“。C想事成”只是一种愿望,而“。C想”与“车成”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其二,所谓“写前想好”只是凭感觉来估价的,是否“想好”了,还得打个问号。据我所知,凡是“一拿起笔思路就乱”者,十有八九是事先没有“想好”或没有完全“想好”。其三,没有想好的原因主要是:或没有提炼出主…  相似文献   

20.
编辑越俎代庖──记者的另一种尴尬郭映普刚建曾撰文《记者的尴尬》,勾勒了记者群的“世像百态”。当跨上“二轮车”穿行于工厂、农村、学校时,当拿起笔来顺着格子爬行时,我倒没有“新闻没了轰动效应”、“当不成名记者”、抑或“常吃闭门羹”的尴尬,而有的是与椅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