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20世纪以来教育目的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以来,基于科学主义、人主义和科学人主义三种化思潮,形成了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人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人主义教育目的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特征,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了主导作用。然而,科学主义与人主义的对立,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对立,也导致了对教育目的的片面追求和教育的失衡。当今世界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观,构建一种完整的教育。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系统整体论为指导,使科学主义教育与人主义教育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人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相对立的研究倾向。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具有其本身的特点。每当科学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发展面临危机时,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就能得到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或人文:两种大学课程范式的思考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精神在课程中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杰 《江苏高教》2002,(3):51-54
科学主义教育是与人文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它渊源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在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之,科学教育在学校中逐渐取得“霸权”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构成了教育史上绵延不绝的紧张关系。后者最终获得了事实上的胜利,并舍弃了早期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色彩,使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明显偏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机械主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作为人类化的悖论性思维前提,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科学主义反映和确证了人的自觉本质,而人主义则反映和确证着人的自由本质,结果是,它们都在占有人的本质的企图中最终失却了人的本质。人学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的反映,它规定了科学主义和人主义思维悖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建立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认识的思想变化逻辑,即从强调对教师职业功能性的认识,到强调对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认识.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具体包括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主义、能力本位主义、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叙事主义、反思主义、多元文化、现象主义、建构主义、知识主义、幸福主义与分析教育哲学等教师教育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7.
科学、人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和人道主义曾联手击溃了神学世界观,到十九世纪二者之间的联盟出现裂痕,科学主义渐成大势。但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只是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的,二者又都支持人类中心主义。俗世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已将人类导入疯狂的经济竞争之中,人们,总以为只要没有战争,人类共同发展经济,即可建起人间乐园,殊不知今天人类所面对的现实是:不仅应谋求人类共同体内部的和平,而且必须谋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评价由于人们极端化的追求,在许多方面已蜕变为束缚学校教育工作的樊篱,导致教育价只重视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功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现代教育评价改革将走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的统一、教育与管理功能的统一、科学主义与人主义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的冲突与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教育探索》2003,2(8):60-62
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的冲突与纷争追根溯源是对科学与人尤其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读,进而使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的悖论:总是在两种教育意义与价值观中执其一端。随着科学与人的边界渐趋模糊,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主义教育观也走向了有机融合,形成了科学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国大学制度及其文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学文化较为典型的形态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文化原则基础之上,这就是:充分发育市场经济。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及严谨高效的管理制度;思想自由与学术自由。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下看法:美国的大学文化存在着较为深刻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科学主义或者说工具理性与人文主义或理想精神的对立;也表现为审美的要求和原则与体育的方式及原则的对立;甚至还表现为精英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在校园文化中具体化为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与理论取向的变化。也随着研究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具体的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不断更新;理论价值取向上,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主义整合的趋势;基础与应用取向上,越来越注重研究方法的应用性;具体方法上。传统的定量方法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定性与定量方法也不再是绝然对立,而是走向综合。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上看,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演变,是沿着从"朴素的综合状态"到"逐渐分裂、对立"的轨迹进行的.近代以来,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使人文主义的兴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20世纪末叶以来的国学复兴热和美国20世纪的永恒主义热就是这一关系演变的反映.在梳理了国学热和永恒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是必要的.我国教育界在国学复兴过程中,要借鉴永恒主义的得失经验,应该有更加宽阔的眼光,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通.关于国学复兴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开创新的文化上,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先进的文化产生.同时,高校在深入进行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动通识教育的全面开展,并争取设立"国学生"培养基地,推动国学复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素在摹状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命题化的实在主义事实观,体现了以科学主义解释世界的路径。罗素对事实的理解,彰显了探索世界的数学方法,但消解了认识世界的价值维度,加剧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紧张局面。张申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提出大客观法,融合了科学方法的客观精神和孔子重“仁”的人生态度。张岱年从生活实践出发,以“理生之统一”为宗旨,提出了独特的天人关系理论。张申府、张岱年在各自立场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不同理解,在不同层面转进了罗素实在主义事实观,从而为沟通事实与价值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论后黑格尔时代西方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 《天中学刊》2004,19(1):52-56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危机,一是哲学自身的危机,二是科学对哲学的挑战,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传统哲学和唯科学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价值实体主义。消除危机的努力导致了哲学的两种对立的走向: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取消哲学;捍卫哲学的合法性,主张哲学独立于自然科学。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价值论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各流派一直呈现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主义的对立,这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当时的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学科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现代心理学应在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论,谋求统一的完整的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美国大学制度及其文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学文化较为典型的形态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文化原则基础之上 ,这就是 :充分发育市场经济。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及严谨高效的管理制度 ;思想自由与学术自由。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形成了以下看法 :美国的大学文化存在着较为深刻的内在矛盾 ,表现为科学主义或者说工具理性与人文主义或理想精神的对立 ;也表现为审美的要求和原则与体育的方式及原则的对立 ;甚至还表现为精英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 ,在校园文化中具体化为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二者在其中共同经历了相互包容与对立、不断交织与嬗替的演进过程。虽然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存在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方面的本质差异,但二者终将走向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18.
一、人本主义哲学 无论在西方或中国哲学界,都没有统一的人本主义哲学概念。目前我国哲学界谈论的人本主义,大多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所谓科学主义思潮相并立(而非对立)的一种思潮。 国外哲学界一些人士将现代西方哲学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大部分流派,都在反对以心物作为出发点的基础主义、本质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科学哲学的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学术界目前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科学哲学仅看成是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流派,如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由来已久, 二者长期对立的结果是各自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呈现出互补融合的趋势。   但是,教育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对于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催生是渐次达到的。也就是说,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二者的融合,还需要人们长期地努力。本文把立足点放在人文方面,正是因为目前的教学实践更多地表现为唯科学化。   唯科学化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教学意识中,广泛地存在于教学的实践中。 (一 )课堂教学重教师轻学生。虽然广大教师对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耳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