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稿中的反封建主义问题我国封建社会比世界其他国家都漫长,前后延续竟达两千多年之久。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但批判封建主义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建国以后,党领导了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主要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清理和批判仍不彻底。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片面强调了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1964年10月2日,正当举国上下欢庆建国15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前来参加国庆观礼的国际友人和首都观众的盛赞。“史诗”通过歌舞的艺术形式,概括地展现了20世纪以来,中闰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壮阔历史画卷,被有关国际权威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2007,(10):3-3
10月1日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纪念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一) 有所为,有所不为鲁迅先生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当时中国的出版物,基本上有五种类型:其一是反动型。这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涂脂抹粉,而对爱国者、革命者进行“讨伐”、“围剿”的反动出版物。这类由反动统治者豢养的“才子+流氓”式的洋场恶少所泡制的光怪陆离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他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既根本不同于原有的苏联模式,又是在毛泽东探索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展开的。特别是当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继续前进的时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时代主题,世界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现代化成果,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我国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档案。这是历史的记录,又是为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服务的必需。因此,我们党把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都作为革命建设事业的一个部分来关心、重视,使之适应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时代一道前进。  相似文献   

7.
陈君 《湖北档案》2023,(1):48-4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提到的三件大事。回望十年,  相似文献   

8.
《河北广播》2004,(5):38-41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邓小平一生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树了丰功伟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报告时指出,“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参考书: 《中国现代史》(1919~1949)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册,叙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事业,也面临着如何清理旧的反动的新闻事业,建立新的人民的新闻事业的严重任务.上海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核心,同时也是旧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心和缩影.解放初迅速而顺利地完成对旧上海新闻事业的变革,充分体现了党的新闻政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陈亮 《中国档案》2012,(6):74-75
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的一生。他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的生平已  相似文献   

12.
统战新闻学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研究统战新闻宣传活动规律的科学。一,要重视研究统战新闻学第一,统战工作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就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的人士,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携手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仍然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紧密团结各方面爱国人士,充分发挥他们在兴邦建政、科技文教、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专长,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杨荫榆.大多数读者是从鲁迅那篇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中知道的。在鲁迅笔下,她是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多年来,杨荫榆一直背负骂名。实际上,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的一生并非那么面目可憎,而且其结局也颇为壮烈,拒绝出任伪职,最后为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14.
明红 《档案天地》2007,(6):28-29
季羡林老先生的寓所在北大未名湖畔朗润园。他家里除了书.便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他是为书而生.为知识而活的人.用季老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生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求知。”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一生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树了丰功伟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报告时指出,“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新闻宣传思想同样是我国新闻事业、全体新闻工作的旗帜和指针。  相似文献   

16.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新闻经典论著和新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和毛泽东新闻思想,坚持了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又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进军中,率领中国的新闻事业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走向激烈竞争的国际传播新天地.在世纪交替之际,邓小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延庆县位于京城西北,是个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区。半个多世纪前,延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殊死斗争,无数优秀的延庆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我想,未来的中国文学史家,会把1991年确定为“艾青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与艾青的名字连在一起,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艾青作品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诗人、学者,相聚一堂,对艾青的诗和艾青的人进行了认真而全面地探讨,并进一步商议了发展“艾学”研究,普及艾青作品等事宜。第二件大事,就是《艾青全集》的出版。这部装帧精美而又堂皇的《艾青全集》(共五卷),收存了迄今能够搜集到的艾青的全部作品,包括诗作、译诗、诗论、文论、笔记、信、散文及仅存的两件  相似文献   

20.
三沙市的设立,有助于中国对南海问题进行统筹调度6月21日,在南海问题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越南国会以99.2%的赞成票,通过了《越南海洋法》,把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纳入其主权管辖范围。第二件事,则是中国民政部在其网站上宣布,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上述三个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在上述两件事发生之间,还发生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