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各高校职务发明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职务发明的数量得到不断增加,但职务发明管理工作在各高校都有着一些不同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使今后高校的职务发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张伟  祝红霞  曹丹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254-255,261
为应对"痼疾"已久的职务发明问题,本文建构了类职务发明制度。文章首先从评析现行的职务发明制度入手,通过理论分析,比较研究,最终提出了类职务发明的制度假设。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机制,我国《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引入了职务发明报告制度。相比德国《雇员发明法》的规定,我国职务发明报告制度在设立必要性和设计合理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比较德国《雇员发明法》与我国《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的相关规定,探究我国建立职务发明报告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职务发明专利归属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发明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中外职务发明定义、归属模式及职务发明人报酬等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专利法》的进一步修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通过和《职务发明条例》的修订,使职务发明制度再次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指出职务发明制度相关法律法规间,存在奖酬的计算基数、计算比例、限制约定优先等制度规定出现不一致,职务发明转化形式范围过窄,贡献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等问题。提出统一奖酬的计算基数、完善限制约定优先原则,增加职务发明转化形式,科学界定贡献度衡量标准,实现职务发明制度的最优设计,激发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职务发明是我国科技成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利益分配机制的核心是职务发明奖酬制度,这一制度是由以专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共同构建的。其中地方性专利法规对专利法中各项规定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法规进行整理与分析之后的结果表明,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主要是立法模式与调整手段的不一致。反映出在立法过程中,各地立法机关对职务发明奖酬内涵及其制度功能的理解尚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发明专利的数量及实施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一直存在职务发明数量少和实施率低的问题,这其中就有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设计不合理的原因。关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的条款不仅要考虑雇主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保护发明完成人的自然权利,合理确定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归属。  相似文献   

8.
职务发明成果归属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职务发明成果的归属直接影响到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本文从我国《专利法》对职务发明成果归属的相关规定入手,分析了现行规定产生的现实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职务发明成果归属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失败原因很多,然而利益问题是关键因素.本文就产学研合同中关于利益分配的付款方式、共建实体时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专利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界定进行分析,提出签订合同时综合考虑三方面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务发明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对职务发明带来的现实利益的认识,有关职务发明奖励报酬的争议也日益增多。为了调动职务发明人的积极性,提高职务发明的产量和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职务发明收益分配制度。我国已有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职务发明人奖励金额和报酬比例的最低限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涉及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很多,呈现出层次不一、规定不同、缺乏体系与整合的基本情况,实际执行的效果不佳。本文从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发展状况调研结论出发,梳理当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建立及其与其他国家职务发明制度的比较,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在完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中的理论原理,对职务发明奖酬机制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导致的处置权虚置,当前被视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问题。长期缺乏权利主义的专利法实践,导致以发明国有化为前提的发明奖励制度成为社会认知职务发明制度的惯性逻辑。实际上,2000年专利法改革已经从立法上完全否定了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但是,科研市场化和公共科研体系的并存,使得职务发明制度适用及其改革仍然难以回避公有制框架下国家所有权与专利权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律规范主要涉及《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上一世纪五十年代起的科技奖励法规与政策是其早期源头,已经三次修改的我国专利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是其主要源流,正在进行的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和《职务发明条例》起草是其未来探求。笔者建议,在当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制的改革中,一是职务发明奖酬规范应当全面覆盖职务发明从技术秘密阶段到专利技术阶段的整个专利生命周期。二是应当克服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奖酬法律法规的多元状态及其相互冲突,建立整合一致的职务发明奖酬法制体系。三是我国职务发明奖酬法制应继续保留和合理明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相应量化规范。四是应当弥补现行职务发明奖酬"约定优先"规范中可能会出现显失公平的缺口,对因显失公平而被撤销原来约定或者规章制度的,直接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务发明奖酬量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张琍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7):64-65,72
在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中,职务发明在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立合理的职务发明产权激励机制是促进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职务发明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职务发明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环节,并已成为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学研判和理性分析这一新特征、新趋势、新变化对职务发明制度变革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从颠覆性技术的两面性、"卡脖子"技术短板、对技术创新主体的激励效果三个维度对我国现有职务发明制度的影响进行论述问题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补齐职务发明制度短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的高等学校,应该及时有效地利用职务发明创造专利,充分发挥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高等学校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利用形式,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专有权和转让专利使用权。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2005年新《特许法》开始实施主要针对雇员的职务发明激励制度,激励雇员的创新积极性和通过技术研发将智力成果市场化的商业行为。本文对包括权属界定上的精神激励和报酬分配中的物质激励在内的日本职务发明激励制度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分析了近年来日本在职务发明中实行雇员激励制度后取得的成效,并由此提出完善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务发明共有制──对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划分为两类:一是职务发明创造,它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而完成的发明创造;二是非职务发明创造,它是除职务发明创造以外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归发明创造者所有,这一问题现在没有什么争议。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单位拥有申请权以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这种规定是否最好?比如发明创造人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搞出某项职务发明创造,但单位不同意申请专利,自己又不实施或转让,而发明创造人不能申请…  相似文献   

18.
以投资主体的性质为标准,对职务发明的权属规则进行差异化设计,在公共机构和盈利机构中实行不同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是合理配置职务发明权利的有效手段。公共资助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应当以促进技术的转化运用和发挥创新成果的社会效应为原则,并以发明报告机制的引入和成果转化机制的改进为基础进行拟定;企业资助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应当以经济收益最大化和保障雇员发明人合法权利为原则,并以约定权属的扩张和雇员奖酬的完善为基础进行创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我国在历次修订专利法过程中对职务发明相关法条的修改情况。总结各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职务发明人权益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职务发明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2015年公布的专利法修改草案对职务发明相关法条修改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现有的专利制度缺陷造成了诸多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目前,现有的《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界限的规定,既有职务发明创造涵盖范围过宽的问题,也有难以区分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专利权属纠纷。1.本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却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照现有《专利法》的规定,有些职务发明者,将本属于职务发明的创造成果,却以个人名义或者以自己的爱人、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岳父母的名义,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给日后的专利权属纠纷留下了隐患。2.单位同意将职务发明创造让渡于职务发明者个人,申请非职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