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段】课件出示问题:1.出示课题:包公审驴。2.质疑:看到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生:我想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师:你是想知道"包公为什么要审案",还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审驴而不审人"?(师边说边给"审"字和"驴"字做记号。)  相似文献   

2.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了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说明:学生初学作文,对于一篇文章,哪该详写,怎样详?哪该略写,怎样略?一般不清楚。通过《课间十分钟》一文的学习,使其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第二段及其中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读讲课题 (一)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提问: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板书:(习作例文) 2.“习作例文”怎么理解? (三)过渡谈话: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懂学通习作例文,弄清例文是怎样写的。现在就请同学们首先理出《课间十分钟》一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  1.勾画关键词句。教师: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对爬山虎的样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它的脚又是怎样往上爬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画出表示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句子 ,并用“·”标出表示“细丝”变化的词。板书 :“小圆片”、“直”、“弯曲”。提问 :爬山虎脚上细丝的这些变化对它往上爬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用“ ”画出关键词。板书 :“巴”、“拉”、“紧贴”。   2.借助直观教具 ,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1)“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细丝变成小圆片会“巴”住墙 ?(老师演示 :把橡胶圆片吸于墙壁 ,不会掉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充满信心,战胜困难。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二、感受峰险1.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小作者就准备攀上这座山峰。书上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请你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并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 ,统揽全文1 教师板书课题《一件运动衫》 ,请学生快速默读 ,勾画出描写运动衫样子的句子 ,并找出与这件运动衫关系紧密的人物。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是我们对五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一个要求。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读文 ,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同时 ,从课题入手 ,围绕运动衫提出的问题 ,便于使学生迅速地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抓住课文的主干。〕2 根据学生读书汇报 ,板书 :“小男孩———印有蓝色麋鹿红运动衫———老人” ;请学生再读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 ,按要求说话 :(1)请说一句含有“小男孩”和“运动衫”…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2)通过自由读、默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了解每个文本的大体内容,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议题. 师:(板书:角色)同学们,你们知道“角色”是什么意思吗? 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 生:电视剧中的人物. 师:书籍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就是“角色”.课前交流时,老师知道咱们班同学课外看了许多的课外书,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育学生学习三轮车工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优秀品质。 (说明: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大纲”,更要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全学期的安排。千万不能按“参考资料”机械行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歌颂人物好思想、好品质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也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弱点。为此,确定了以上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交待学习目的。提问:这篇课文的类型是什么?学习这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大家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写他的什么事?作者要歌颂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战玉香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5):44-44
一、创情激趣1郾引入教师先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数,教师脱口而出说出得数;再板书“()-98”,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减数,教师迅速说出得数。学生提出: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呢?师: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窍门,这节课咱们一起来研究好吗?2郾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评析]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奇”,感到“疑”。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悬念,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学习活动。二、合作探索1郾出示例1113+59师:仔细观察,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放手让学习小…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中双引号的作用1.师板书“26红领巾真好”。2.请学生看黑板齐读两遍。3.请学生指读课本标题(26“红领巾”真好)两遍。4.师问:通过刚才读黑板上和书上的标题,你发现了什么?生:书上的“红领巾”加了双引号,黑板上没有加。师:说说“红领巾”加了双引号和不加双引号有什么不同。生1:加双引号是为了读时停顿。生2:加双引号是为了提醒我们注意。生3:加双引号是为了好看。生4:加双引号可能有什么特别的意思。……5.师请学生仔细地自读小诗,边读边想:诗中“红领巾”指什么?生1:诗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生2:诗中的“红领巾”…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ji 田忌赛马 ①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并书写两遍。 ②读题:先读生字“忌”,再读词“田忌”,然后读课题“田忌赛马”。 2.教师点拨:①全文是围绕哪个词写的?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流程】一、读文看图,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中彩那天》。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2.师:请找出插图中的“父亲”和“我”,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他们的表情吗?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插图的相关部分吗?找出来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板书:“我兴奋”“父亲神情严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学生的初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新颖。】二、默读勾画,理清线索1.师:正像大家刚才看图所说的那样,贫穷的“我”家突然中了大彩,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了一辆豪华奔驰车,你说“我”…  相似文献   

16.
犤教例一犦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个大大的“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和笔顺。2.学生查字典弄清“鼎”字的意思,懂得“鼎”为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课件出示文中插图)3.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收集到的带“鼎”的词语。二、揭题导入,诱发期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鼎”的课文———《世纪宝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1.解题:学生查字典理解“世纪”的意思,懂得这里指的是21世纪。2.提问:课题中的哪个字道出了“鼎”的不同寻常?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我们学习了课文便知道。…  相似文献   

17.
一、Warm up/R evision1.Sing a song“Hokey Pokey”.2.Answerquestions.Butdon’tuse yes orno.eg:T:Are you happy?S:Iam happy.T:Can you sweep the floor?S:Ican sweepthe floor.二、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Let’s try。a.教师出示M ike的图片说:“Thisisourfriend,M ike.IsM ikehelpfulathom e?W hatcan hedo?”教师播放Let’stry部分录音,请学生做听音练习。2.教学新句型。a.T:M ike is very helpful at hom e.Are youhelpfulathom e?(教师引导学生用“Sure”作答并板书,让学生学说句子“Are you helpfulathom e?S…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社),三年级(上)第46页例4(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2.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式题;3.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两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①1546-352= ②9010-4608=然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教学新知识准备了方法(思维)。2.教师过渡:这是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退位减法”(板书)。  相似文献   

19.
《晨读》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理解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学生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作以下教学设计供参考。 一、审题。 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晨”指早晨,“读”指读书。教师可用“是谁在早上读书呢?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导入课文。 二、初步看图,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初步看图。 教师可准备一幅教学挂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初步看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9课)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化形成的。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2.布置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激趣导入教师拿出变形金刚玩具,问:“这个玩具怎么玩?谁愿意来玩给大家看?”点名演示。引导学生说出它可以变。“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也会变的朋友。”板书:“我是什么”。读题。二、自主朗读,认识生字1.出示“我会读”图标,自由读课文,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