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于青少年中的亚文化,是青少年时期的过度性要求.本文立足心理学的角度,从风摩一时的“超级女声|“现象来透视偶像--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予以正确回馈,以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钱结海 《上海教育》2005,(11B):54-54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打着“想唱就唱”和“无门槛”参与的旗号,吸引了15万青少年报名和数以亿计的观众,而其中叉以学生为主。一个娱乐节目在学生当中有如此的号召力,是教育界想象和预料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聂黎萍 《江苏教育》2023,(12):48-50
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泛偶像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常常会陷入偶像崇拜的误区。班主任要理性看待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发挥偶像崇拜在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认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内在的人格品质与精神魅力,突出教育引导和榜样优化。班主任应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偶像榜样化”和“榜样偶像化”,增强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榜样教育的必要性,但在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榜样教育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超级女声”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引发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极大的偶像崇拜狂潮。“超级女生”现象也促使我们对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教育方法机械简单;教育内容偏重理想;宣传教育过程流于形式。榜样教育应借鉴“超级女声”的经验,从优化榜样形成过程的参与性、榜样标准的多元性、榜样形象的真实性等方面入手,提高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超级女声” 打着“想唱就唱”和“无门槛”参与 的旗号,吸引了15万青少年报名和数 以亿计的观众,而其中又以学生为 主。一个娱乐节目在学生当中有如此 的号召力,是教育界想象和预料不到 的。  相似文献   

6.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的成功运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而今炎夏将至,2006年“超女”赛事正酣。统计显示,2005年“超女”的参报人数达10余万,而参与投票的人数达数百万,收视人群更是高达几亿。其波及面之广,社会影响之深,作为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事实上,“超女”已经超越了一档娱乐节目本身,成了当前一种社会热点现象,人们也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它,本文想从教育角度,透过“超女”现象,分析青少年热衷于此类节目的原因以及对策思路。一、危害学生——社会热批“超女”现象“超女”狂潮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空…  相似文献   

7.
2005年夏天,最火的词——“超级女声”,这档号称“平民海选造星”的娱乐节目,以15万人参赛的超大规模、超长赛程和一路狂升的收视率,使一向以新思维著称的湖南卫视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无可争议地成为大众目光的焦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无可争辩的是,  相似文献   

8.
钟武伟 《班主任》2010,(2):20-21
“超级女声”选秀活动热播以来,引起了青少年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我们班也诞生了一大批铁杆“粉丝”。许多学生晚上坐在电视机前密切关注评选活动的进展情况,“超女”评选成了教室里谈论的主要话题,有的学生甚至花高价买票到现场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助威,有的女生还去机场给偶像献花。  相似文献   

9.
说“超级女声”引得万“生”空“校”,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个电视娱乐节目声势浩大,人气旺盛,女生趋之若鹜,引发了全国性的“超级女声”狂潮却一点不为过。纵看“超女”以及她们“Fans”的身份,大多是在校学生。在“超级女声”面前,教育者该反思什么……程远平:“超女”带来的思考“超女”节目目标明确,是梦想迅即实现的舞台。不能成为总冠军,成为区域冠军也不错,不能成为区域冠军,成为县市王者也光荣。这个短时间内就能实践“努力就能成功”真理的舞台,符合年轻人的心理。这就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清…  相似文献   

10.
何为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关系,在卷入和成瘾的动力所驱使和推动下,会导致偶像崇拜人产生各种明显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青少年儿童较轻度的偶像崇拜是正常的情感依恋和虚拟人际关系状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但过分沉溺偶像崇拜则可能发展为情况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有不同视角.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性本能使青少年儿童越发感到压抑,因为内驱力不能直接指向身边现实中的对象(父母或同学),因而,他们的情感和幻想往往指向一个遥远的人物,而这恰恰使魅力四射的偶像对他们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7,(1):69-73
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深刻和持续的变迁,从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基本脉络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崇拜的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偶像建构过程从官方构建到官方、市场、个体三者互构;青少年偶像崇拜由社会楷模到情感依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由此产生了挖掘优质偶像,发挥偶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和媒体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公众人物的社会管理,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品味等引导当代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对策的思考,以期能为现实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创造了中国收视率奇迹并惊动了大洋彼岸的地方台大众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必然有其成功运作的“秘诀”。然而,这里需要社会大众思考的并不是它的“成功秘诀”,而是采用这种“秘诀”取得“成功”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及其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无门槛”参与和全过程暴露“超级女声”打着“想唱就唱”和“无门槛”参与的旗号,吸引了全国15万青少年报名参加和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观看。从“海选”、“淘汰”到“决赛”的全过程暴露,不仅违反了新闻的取舍原则,而且违背了美学的典型原则,在“海选”阶段简直演变成献丑、现眼的反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引言]2005年,“超级女声”(以下有时简称“超女”)异军突起,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逐渐升温,成为一种众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这一年夏天,快乐中国超级女声,以其群众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在中国娱乐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8月26日,历时半年、在社会引起轰动效应的“超级女声”终于落下了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超级女声曾经让那么多人疯狂过、感动过、梦想过,不管人们褒贬如何,它都已经成为这一年最值得人们记取和思索的历史文化事件……如果评选2005年最热门事件,“超女”现象恐怕是当之无愧“第一”。其火爆程度有…  相似文献   

14.
歌声。尖叫。摇摆。呐喊。眼泪。笑容。捶胸顿足。欣喜若狂。这个原本可能平淡、炎热,郁闷的夏季,因为有了超级女声而变得活色生香起来。每个星期五晚上,从青春少年到白发智者,无数电视观众都以翘首期盼的姿态等待一场精神的盛宴。超级女声到底用什么触动了越来越挑剔的电视观众的内心,让那么多“玉米”“笔迷”“凉粉”“盒饭”等为之痴狂?超级super,超级女声正是以show(展示)、universal(普及的)、personality(个性)、emotion(情感)、rival(竞争)为主打魅力,构筑了一个展示个性的超级舞台,打造了一群原本平凡的超级女生,掀起了一场全民参…  相似文献   

15.
超女既出,万人空巷。2005年的夏天,“超级女声”无疑成为中国最热的娱乐节目,而且其热力至今不减。据主办者称,“超级女声”是由湖南传媒打造的选秀节目,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6.
王颖 《中国培训》2006,(12):40-41
伴随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横扫神州大地,对其大力鼓吹者有之,极力攻讦者有之:一方面,民众热爱它,这有每周百万条短信投票为证;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拒绝它,有各种的言论屡见报端。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大声呼喊他们的偶像,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作为一个历时半年、辐射近半个中国、牵动亿万民众之目的“大事件”,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也许大多数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超女现象的结果、意义、影响等等方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剖析其成为热点的原因,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PK”这个词也变得家喻(yu)户晓(xiao)了。在“超级女声”节目中,“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pin),最后一个人胜出,另一个人淘汰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提起创新,啥本事也没有;搞起克隆,能耐倒挺大。克隆也有个水平高低的问题。如果说“超级女声”克隆“美国偶像”,还有个漂洋过海,到海外寻求让国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节目来娱乐观众的话,那些翻版“超级女声”者,则是彻头彻尾的懒汉行为。只要看看“超级教师”评选的闹剧,就什么都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狂热数月的“超级女声”使得炎热夏季热浪滚滚,持续到年底仍余温不减:“超女演唱”会从国庆开始横扫全国几大城市;冠军李宇春上了美国一周刊的封面;又有消息说“超女”要上春节晚会……“超级女声”已经不只是一个娱乐节目,它侵入了生活,唤醒了参与,影响了社会,我们之所以避过了评论“超女”现象的高峰期,远距离看“超女”,是想让冷静后的你增添一份理智与成熟。  相似文献   

20.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镜头一翻开一份晚报,“PK”一词竟用在了政要论文中去了,一眼看去还以为说的是大热的“超级女声”呢!镜头二“超女巡回演出,看了吗?”不觉间,“超女”的新闻时不时地占据了媒体娱乐的版面乃至不少青少年的生活。镜头三2005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上了《时代》周刊封面,一时风头无二。“神舟六号”成功返航回家,网上的论坛还登有李宇春的题词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