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  赵文吉  杜强  谭红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56-2363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具有典型的湿地特征和多种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功能也随之减弱。研究北大港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天津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3S技术的支持下提取了北大港湿地2000年-2008年的水体、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并总结其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研究表明:①2000年-2008年研究区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和土地利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②随着水资源的匮乏,湿地植物群落退化,有向盐渍化过渡的趋势。9年来,湿地植被长势呈现从好转到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与湿地水资源量变化密切相关;③2000年-2008年研究区湿地变化呈现自然湿地人工化,人工湿地城市化两大特点。据此提出:尽快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实现湿地-保护-利用-开发-致富-提高-保护……湿地的良性循环是北大港湿地生态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及其反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生态脆弱带,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湿地.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均化洪水、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提供珍稀物种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松嫩平原湿地的主要扰动因子有气候、火、工程、围垦、放牧、石油开发等自然与人为因子,在扰动因子综合作用下,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减少50%以上,湖、泡面积缩小到30%左右;湿地景观破碎严重,出现"孤岛化"现象;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盐碱化加重;湿地水体大部分达到了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程度明显,湿地生态功能大大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反馈机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河流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当前的河流治理中,主要以建立人工湿地为主。因为湿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在过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湿地的数量已经逐渐减少,为了发展生态环境,国家开始建立人工湿地,以平衡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湿地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水文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河流污染的问题,并且从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中带来了不同的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如何治理我国河流流域,希望为相关人士的研究起到启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贤斌  刘红玉  傅先兰 《资源科学》2010,32(9):1741-1745
以江苏盐城海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和 优势度影响,并探讨人类干扰强度、湿地景观变化与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①1987年-2007 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和景观优势性呈减小趋势,景观多样性呈增大趋势,缓冲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最显著;③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实验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景观生态过程和联系减弱;④随着人类干扰度的增加,自然湿地比重和景观连通性也相应下降,并且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彰武县为了城区污水治理工作,实施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无动力潜流人工湿地工程、潜坝等。预计排放水体的污染物年削减量CODCr为150吨、BOD5为210吨、氨氮为75吨。削减入辽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对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流域水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黄河首曲地区草地生态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在甘肃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长433km“U”字形的第一弯,这里拥有大面积亚高山草甸类草场和沼泽湿地,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但是,近50年来黄河首曲草地生态逆向演替,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利用黄河首曲玛曲县草地与湿地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表明: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玛曲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为此,提出了适应高原草地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8.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 %降低到2000-2010年-1.09 %;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降低到2000-2010年-1.09%;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为丰富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及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而承东启西的长江中游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支流最多的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域内江、河、湖等湿地水文过程及江湖格局发生变化,湿地生态脆弱性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湿地生态有退化的趋向,进而影响其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综合生态功能下降。同时由于围湖垦殖及湿地农业等方式对自然湿地的利用改造,长江中游构成了自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农田镶嵌的复合湿地结构和景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高强度开发背景下自然—人工湿地的互动演变机制,考虑不同退化特征的湿地恢复目标与修复路径及变化环境影响下的湿地综合保护策略是长江中游湿地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湿地退化动因、受损过程与差异性退化机制,提出长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路径及综合保护策略,对实现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琛  郭甲嘉  沈大军 《资源科学》2021,43(4):799-812
流域水资源配置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应用破产理论和规则,研究了4种情形下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和再分配,包括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流域水量与入河泥沙量变化下的再分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再分配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下的再分配.得到以下发现:①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发现,分配最接近S...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涝旱灾、水土流失、环境质量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水质、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建设为契机,系统全面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推动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调水工程运营管理的多主体经济利益协调、社会效益、生态影响等诸多问题,讨论如何实现调水工程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协同管理,并以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和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可持续供应链和协同管理视角,在水质保证前提下,分析了调水工程实施可持续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成因,把调水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经济利益相关者、环境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相关者,从"战略-管理-操作"三个维度构建调水工程可持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模型,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为例,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提出水量调度约束条件和模型效益计算公式。为优化调水工程运营管理,协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供理论借鉴参考,丰富调水工程可持续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侯艳红  王慧敏 《软科学》2007,21(2):64-66,79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建立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博弈模型,得出中国的水管理制度变迁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的渐进式变迁的结论。其次,以南水北调东线的水管理制度变迁为例,对中国水管理制度的变迁做出前瞻性的描述,提出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化运作和用水社区共同作用的多元共生的水管理制度安排并探讨了东线“批发—零售”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应对数字化背景下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面临的多情境多主体共生带来的挑战,促进实现调水工程的价值协同。首先通过构建水资源调度知识生态系统来分析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其次,面对水资源调度的常态及应急环境,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打开数字化动态能力生成逻辑的“黑箱”,进而揭示其运行机理。最后,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进行验证,揭示调水工程通过数字化动态能力的演化达到水资源调度的层次协同、关系协同和生态系统协同,以此为调水工程内部数字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调水工程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实施后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实施的日益临近,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调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了优先考虑严重超采中心区及深层水减采等一系列地下水调控原则,结合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给出了南水北调实施后的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应用所建立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地下水调控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年地下水开采调整,重点控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心漏斗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石家庄漏斗年均水位上升速率2.1m/a;深层地下水漏斗影响范围也有显著缩小,德州水位回升年均上升速率为(0.8-1.5)m/a。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同步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我国的资源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互耗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地沉陷或淹没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互耗矛盾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土地与煤炭的资源同步利用理念及其应用基础,同时,指出实现资源同步利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优临界值。最后,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资源利用现状和调水工程特点,初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同步利用的实现模式:①管道分级的输水方案;②将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调蓄管理系统;③恢复南四湖流域沉陷区的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供水情势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针对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从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和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供水两个方面,以缺水率和缺水指数为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对南水北调供水系统,分别考虑建立当仅有三河口水库单独供水、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两种方案,当采用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以南水北调可调水量限制条件分情景一:可调水量10亿m3;情景二:可调水量15.5亿m3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时,受水区内水资源供需紧张;当以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仅考虑三河口水库供水时,受水区内缺水状况依然存在,当以可调水量10亿m3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3.17增加到2030年的8.18,水资源供需状况依然紧张,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0.82增加到2030年的3.31,较情景一年缺水指数已有改善。可见,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2020年基本可以满足需水要求,但2030年后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必须安排新的水源以满足后期增加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9.
张长征  黄德春  Upmanu Lall  华坚 《资源科学》2012,34(10):1935-1943
水资源调度流程与其知识管理集成,能实现在正确的时间点、以正确的形式、把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正确的水资源调度管理者,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水资源调度过程中信息采集、制定调度方案、组织调度、实施调度的知识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知识情境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提出用情境和知识集成的管理水资源调度流程,以此来实现水资源调度流程与知识管理的集成;其次并对知识建模技术、知识识别获取技术和知识检索技术等水资源调度流程和知识管理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然后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营体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情境和知识集成构建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度的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由两个信息系统和四个管理层面构成。  相似文献   

20.
陕南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燕  任志远  张翀 《资源科学》2012,34(5):927-932
利用陕南及周边28个气象站点1981年=2010年的气温数据,运用Mann-KendMl检验方法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陕南气温变化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陕南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4年为突变点,之后,陕南增温尤为明显;②陕南气温变化分布场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纬度影响温度变化呈现出南高北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呈现出山区和盆地气温变化具有相反趋势;受季风气候影响表现出东西部气温变化具有相反趋势;受大范围大气状况影响气温变化具有普遍高温或普遍低温趋势;③陕南气温空间场对应的时间系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且年内波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