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名 《新闻三昧》2004,(9):55-56
这是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崇的一首诗。这首诗印在了这家上市公司宣传画册的封面上。这首诗是这家上市公司20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罗君 《新闻窗》2015,(2):28-29
在传统媒体的日常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怪现象,例如:在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会由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在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则会由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对一些负面新闻事件,当地的媒体一般会"失声"、"失语",最多是过了很多天以后再来一个"转载"。这是什么原因?是当地媒体竞争不过外地媒体,还是当地记者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媒体时代获取新闻手段的发达和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媒体通联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红红火火,这主要体现在媒体主动培养通讯员的重要方式——实习环节的缺失。有的媒体甚至还直接关上了大门,明文规定,不再接收实习生。一、实习生写的新闻会降低媒体品位有一家媒体,曾经因为一名实习生发了一篇失实的报道而遭到非议。从此之后,这家媒体就不再接受实习生,有些托关系来到这家媒体的实习生,领导和记者也不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最多是记者写好稿子把实习生的名字给带上,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相似文献   

4.
朱彦 《今传媒》2004,(Z1):31-32
国内一家著名的体育专业媒体,却在去年接连不断成为有关部门“封杀”的对象,惹祸上身的原因很简单:这家媒体太喜欢“捅漏子”了。从年初风云突起的“足坛扫黑”,到后来的“欧洲选帅”,这家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冲在了最前面。有关部门原本有很多不欲为人知的隐私机密,却被这家媒体一件接一件地抖落出来。而乐此不疲的并非只此一家。于是,当事者在一次次地“愤然辟谣”之余,言语间又总是带着一丝无奈——  “你们简直成了狗仔队了!”  听起来有点儿夸张,但这恰恰是当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风格趋向的真实写照。在国内新闻界风气最…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读了一篇写媒体的文章。讲的是某媒体在关注和报道打侵权官司的两家企业过程中。没有做到客观公正,而是明显偏袒一方。文中披露偏袒的背后原因,是这家企业为这家媒体的重要广告客户。难怪当另一家企业在找媒体沟通时?却吃了闭门羹:“噢,这个时候想起我们了,以前你们怎么从来没有想到我们?”  相似文献   

6.
毕钝 《今传媒》2006,(1X):41-41
日前,笔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相似文献   

7.
招商引资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媒体的关注重点。如果梧桐树上落下了凤凰,当地媒体必然会将其作为重大新闻予以报道。此类报道大多宣传招商引资的成绩,或是呈现某一阶段的丰硕成果,或是报告某一重大项目的启动、进展,以此表现当地经济发展的蓬勃之势。《美国人到瑶山养猪》有所不同,这篇报纸消息不仅告知美国人要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投资2亿美元养  相似文献   

8.
王健 《视听界》2010,(5):107-108
不久前,无锡一家电视媒体播发了一条新闻,称某大学采购的作为学生的洗澡热水来自炼钢废水,热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多倍。报道还说,这家热水供应商还给当地多家学校、浴室提供热水。一经播出,立刻被国内众多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转载。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该所大学浴室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使用钢厂废水迹象.汶条新闻造成恶劣影响,个中原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看客 《青年记者》2006,(19):56-56
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媒体也像超女一样学会了PK,如最近的《南方都市报》和同城的《新快报》之间为了什么“迷魂药”PK上了,且持续数日,这是同城媒体间的PK;此前,更有福建当地媒体与新华社PK上了,这是不同级别的媒体间的PK;更早的时候,有山西的媒体对外地媒体关于矿难报道的PK,这是异地间多对多的PK。可以说,媒体间PK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这在以前是很罕见的。媒体也PK了,是耶,非耶?这得两面看。一方面,媒体间就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报道,这是好事,一改过去那种只有一种声音的大一统局面,毕竟多了一种声音,可…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报道以往多为“单兵作战”,即一家媒体关注,投入很大的报道力量,但结果未必理想。甚至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这家媒体报道完,不见改进,过一段时间,另一家媒体又进行重复的舆论监督,但仍不见问题的解决。2005年9月,以《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为主的广州媒体对广州火车站“背包党”事件的报道,以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使得广州火车站社会治安问题这一顽疾得到社会的空前关注,中央电视台也介入这次报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31日,北京某国际资讯集团媒体研究中心一位副总裁到华东某省省城一晚报参加2002年广告推介会,会间作了一个广告价值分析,大意是:这家晚报在省城地区大众读者中的传阅率高于该地区所有都市报类的总体传阅水平。4月1日,这家晚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载该报作为省城地区第一“强势媒体地位已成现实”的报道。此文结尾部分还写道:据了解,本次广告推介会请著名媒体研究调查公司现场推介的形式在该省是第一次。4月2日,这家晚报再次在自己报纸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专访这家国际资讯集团副总裁的文章,标题是《我十分看好某某晚报…  相似文献   

12.
日前,某报报道:王某因非法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赌博罪刑事拘留。让人尴尬的是,就在这条新闻刊出的当日,这家报纸还赫然打出“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的广告。 非法广告狠狠地掌了新闻的嘴,也抽打着这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  相似文献   

13.
徐设星  周英 《视听纵横》2009,(5):116-117
电视主题性报道因其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力,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每年都要给新闻栏目下达有关主题性报道的任务。这是媒体发挥喉舌作用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利契机。为了做活主题性报道,各级电视媒体这几年都在努力创新,使主题性报道更加入耳人心。  相似文献   

14.
吴昂 《新闻实践》2014,(4):31-32
新闻评论,从来都是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道的一种重要样式.当今,所谓的独家新闻可能将永远不会存在,而“你究竟是什么观点”,也许将是今后受众之所以选择你这家媒体而不选择别的媒体的最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许朝军 《新闻三昧》2008,(1):103-103
2007年12月10日,相继有媒体报道"夏邑李集2万亩大白菜急寻销路"、"运费高过菜价,夏邑大白菜滞销"等消息,并称这是夏邑白菜即将烂在地里的主要原因.报道为夏邑引来了收购白菜的客商,但是,白菜价格却被客商压低了.媒体热心参与带给菜农的不是喜悦,而是无奈,当地菜农甚至不希望媒体再做报道.媒体报道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当地滞销的大白菜及早销售出去,解菜农之忧.但就是这么一个好心的愿望,最终却使当地白菜价格一度下降,还引起当地菜农的失望和不满,并要求媒体不要再报道当地白菜卖不出去的新闻了.为什么媒体的好心最终却帮了倒忙呢?  相似文献   

16.
搞好十六大精神的宣传报道是各媒体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结合当地实际做出水平、做出特色?怎样使报道入心入脑?怎样以创新精神宣传好理论创新?媒体工作者们花费了很多心思,做出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成效。这里刊出几篇约稿和报道,以期把这一主题的探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钱兵 《记者摇篮》2006,(4):36-36
批评报道向来是个较难以把握的报道领域。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深挖狠批往往又难核准事实。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发生纠纷的事情一直不断,很令一些记者编辑头疼,也给新闻单位的声誉造成了损失。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写批评报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一、批评报道要掌握“火候”2002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政府扶持、自己又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大型民营家装企业,因为一段时间的管理不善,装修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当地一家报纸便连续十几天地大篇幅批评这家企业,在全市引起轰动。最后,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这家企业的信誉却一落千丈,客户纷…  相似文献   

18.
毕钝 《今传媒》2006,(1):41
日前,笔者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者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者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媒体也像超女一样学会了PK,如最近的<南方都市报>和同城的<新快报>之间为了什么"迷魂药"PK上了,且持续数日,这是同城媒体间的PK;此前,更有福建当地媒体与新华社PK上了,这是不同级别的媒体间的PK;更早的时候,有山西的媒体对外地媒体关于矿难报道的PK,这是异地间多对多的PK.可以说,媒体间PK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这在以前是很罕见的.  相似文献   

20.
某报不久前曾刊发一条新闻,内容为:王某违法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赌博罪刑事拘留。令人无法理喻的是这家媒体就是这则违法广告的刊载和传播者。更让人尴尬的是,就在这条新闻刊出的当日,这家报纸还赫然打出“出售、出租全自动麻将机”的广告,让这则违法广告狠狠地掌了新闻的嘴,也抽打这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事实上,当这则违法广告第一次刊出时,就遭到这家媒体工作人员的质疑和广大读者的谴责,但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小事,现在玩麻将成风,全自动麻将机“可减少玩者的‘劳动’,提高玩的‘效率’,登出这样的广告算是‘为市民服务’。但关键还是能“赚”一笔广告费,不能“轻言放弃”,于是大开绿灯,这则违法广告便堂而皇之地经常“亮相”于这家媒体,最终闹出笑话和尴尬。类似的违法广告与新闻“冲突”“相克”的现象并非鲜见。有些广告明明“踩红线”,媒体当事人也明知其违规甚至违法,但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动因”就是经济利益驱动,及至事情闹“大”了才草草收场。违法广告遭查处曝光,媒体刊出的相关新闻与违法广告“打架”,让媒体自身尴尬难堪丢尽了颜面,在读者中失去了权威和信誉,得不偿失。不可否认,广告经营是媒体生存发展的一个基石,但经营应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