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素描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意识,在表现中注重揭示对象的内在精神,使其有内心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才能绘出具有艺术感召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部声乐作品的产生都渗透着一定的历史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因此,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确定歌曲演唱的感情基调和意境并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和音色才能,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真实地表现出来,达到歌唱艺术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宋长江的小说以独特的人生感悟、真实细腻的情感和厚重的现实生活质感而吸引读者。他的创作自觉摒弃浮躁时代的干扰,表现了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渗透力,揭示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性的纷繁复杂关系,以及对生命、亲情等永恒人生主题的追问。他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以丰厚的思想内涵独树一帜,成为解读我们这个时代风貌的密码。  相似文献   

4.
一部成熟的文学史会发现被历史和时代文化语境所遮蔽和淹没的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发掘出更多有文学历史价值的史料。而文学史的编撰是以文学史观念为逻辑前提,不同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不同样态的文学史出现。因此要真正展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新时期文学史的编撰就应当在一种宏阔的大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尽量还原当时文学的历史原始形态,才能构建出现代而客观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客观色彩与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客观色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在光的作用下,任何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色彩.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则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手段使客观色彩真实地再现所创作出来的主观色彩.了解和熟悉客观色彩的形成规律、才能把握住其各个变化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运用艺术手段再现生活中美的色彩组合时不至于违反生活的真实,从而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余华的作品将“历史”置于创作当中,讨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在历史语境下重新解读作品。他着重展现边缘化的历史和边缘化的人物,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揭示生命的意义。本文用逸闻主义“触摸真实”维度分析《活着》中对灾难和人生哲学的复杂关系;以及用逸闻主义“反历史”策略探讨《活着》中偶然性事件所展现出人生命运的无常,以及揭示真实的社会现实,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7.
高考的诗词鉴赏题是难点之一。笔者结合课内外部分经典古诗词,介绍八个鉴赏诗歌的切入点。一、注意创作背景。诗词由于创作时代的差异,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经历、感情不同的作家,其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处境下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情趣,因此鉴赏诗词时就必须结合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遭遇等情况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娱乐化时代作为文学发展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影响着文学发展,文学活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阐述娱乐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探析作家创作的媒介化及作品意义多元化,揭示文学活动的品质呈现的低俗化和感官化,详细描述文学在娱乐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引导人们重视和反思娱乐化时代底色下的文学发展.只有经过长时间历练,才能使文学本性与时代发展步伐协调融合,文学才能形成新的自律,完成文学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和创造这些作品的作家,把握明清家族家庭长篇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中国的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书法在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不同的个人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书法同其它艺术一样要接近生活,要有审美观点才能创作出有个性而美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长河并没有对真实的知识一锤定音,形成一种定论。真实的知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一起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推崇以自然的存在方式沉思完全实现的知识为最高和最真实的知识;笛卡尔在"我思,我在"的基础上构筑着真实的知识体系;康德借助先天综合判断和物自体的区分论证真实的知识的情形,召唤不同层次的真实的知识进入不同的领域。真实的知识的三种论证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敞开,召唤我们思及映现真实的知识的人的真实的存在方式;对人的的真实的存在方式的理解,让我们最为自然地沉思着真实的知识所引发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乔吉是元杂剧创作的中后期代表,他目前所留存的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语言、内容与结构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他的杂剧特点,并结合他的散曲,梳理他在作品中附着的自我形象,从而揭示乔吉在特殊的环境中,满怀期冀、失落、悲愤与自我安慰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乔吉是元杂剧创作的中后期代表,他目前所留存的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语言、内容与结构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他的杂剧特点,并结合他的散曲,梳理他在作品中附着的自我形象,从而揭示乔吉在特殊的环境中,满怀期冀、失落、悲愤与自我安慰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鲍照和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同是寒门出身,在仕途上不得志,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流俗不合,诗文的立意及造境均有独到之处。后世诗评中简单概括为吴均多仿鲍照之作,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对二人的独创性的研究,淡化了个人的创作特色。文章拟从内容和形式入手,结合二人的身世背景及作品、历代诗文论来重新审视二人的创作,以期揭示其中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孙洪露 《考试周刊》2015,(12):17-18
<正>池莉的小说创作,总是表达对世俗人生的世俗关怀,她将现实生活的一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看做是生活中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客观真实的再现。池莉说:"我的每部小说都在求异,都根据选材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结构、语感、语言色彩以及贯穿整部小说的气场"[1],但是"在我的作品里头,有一根脊梁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2]。她以这样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时间不长,但成就却是巨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其代表作<罗生门>更是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获得了持久的关注.本文拟探讨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罗生门>所揭示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油画界一提到靳尚谊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在油画上贡献大,影响深。本文试就靳尚谊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谈一些看法。一、靳尚谊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精神品格上。靳尚谊的作品深刻地揭示出他自己和时代的灵魂的光辉。50年代创作的《登上穆士塔峰》一画,表现了人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揭示了人定胜天,人是天地的主宰者。这和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60年代创作的《十二月会议》,成功地表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猎人与狼》描写了猎人“与狼共舞”的生动故事。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阐释和引申 :其一 ,依据生活逻辑 ,并从哲学演进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对人和狼的新发现 ,揭示了作品主题产生的必然性 ;其二 ,从人性生成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性新观念 ,揭示了作品形象生成的可信性 ;其三 ;从审美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动因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审美创作的新感性 ,揭示了作品审美创作取向的深刻性。由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与狼共舞”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大学问 ,大主题 ,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它赋予世界上独特的语言———肢体语言。舞蹈中肢体语言不是单纯的四肢舞动,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因素,舞蹈中的情感表现被视为最高层次的情感表现。一个舞蹈作品从编导创作、演员的表现、直到观众的动情都具有情感因素,编导的创作情感和演员对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有感而发。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表演出感人的优秀舞蹈作品。编导要用心去编舞表达内心的情感,演员要用心去表达作品的情感,最后才能调动和激发起观众对作品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20.
安谧虚静游心于物外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所需要的一种态度,用这种态度去触摸画家的生活,触知画家的真实灵魂,感知画家的生活时代,理解画家的人生。画家总是怀着对事物的热爱之情去描绘事物,赞美生活,表现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安谧虚静游心于物外的表现,崇尚真善美,渲染人类进步的精神生活,在作品中创造一种美妙的象征光明和青春的情景,这便是艺术大师真实的灵魂,超然游心于物外的状态在作品中的表现。这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激情的创作态度,也正是感染艺术创作的人们在作品中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