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王充《论衡》中有好几篇涉及到夸张,其中《艺增篇》说:“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  相似文献   

2.
在他的心目中,真正严肃的台港文学研究应该客观公正,不存偏见;不论是哪个山头的,只要是好作品,就要一视同仁。古远清教授的自选集分为《台湾篇》、《港澳篇》、《大陆篇》、《海外华文文学篇》、《史料篇》及《附录》,共计60多万字。在书中,作者的目光超越了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整合分流了两岸三地的文学,把研究的视角创造性地运用于大陆、台港澳文学的四度空间之中,对两岸三地文学作整体观照和全景描述:或关注“九七”前夕的香港文坛,或关注中国内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走向……大凡世界华文文学当下热门话题,均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其实,比起捷足先登的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台港文学研究工作者,古远清无疑属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生活》于1931年3月1日在上海创刊,由文学生活社编辑出版,联合书店发行,仅出版一期即被查禁,该刊既是创刊号,也是停刊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文学生活》创刊号以小说为主,在整个17篇文章中,小说有8篇,其中创作小说5篇,分别是张天翼的长篇小说《二十一个》、沈起予的长篇小说《碑》、白薇的中篇小说《天地之死》、魏金枝的短篇小说《自由在垃圾桶里》和欧  相似文献   

4.
刘辉:王老师,我最近读了您的两篇论文,感到受益匪浅。一篇是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1期上的导读性文章《重划文学研究的疆界》,另一篇是由此扩展撰写的长篇论文《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外国文学》2007年6期)。在这两篇论文中,您都谈到了当今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以及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显然,这反映了您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另外,您刚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讲学归来,相信您对当前西方文学及文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又有了新的把握,能否请您就这个问题充分展开谈一下?  相似文献   

5.
记得鲁迅当年极鄙薄那些无聊小报及世俗文人的夸大、装腔、粉饰的文风。在杂文《文学上的折扣》中,先生以幽默的笔触,先对文学上的修辞格——夸张,来一番忠告般的讥刺。如《三国演义》中描画贵相是“两耳垂肩”,他指出这需打一个对折,否则那“耳朵像猪猡一样”。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则至少需打二万倍的折扣,不然“盘在顶上像个大草囤”。这种矫饰之风,先生又将之追溯到更远。如《诗经》中的“颂”篇,早已拍马,《春秋》则为贤者讳等。然后笔锋一转,直刺当时的一些报章,对无聊文人的夸大、装腔、粉饰乃至无中生有猛力挞伐,暴露其弊。  相似文献   

6.
夸张的故事     
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夸张。夸张修辞法,在拘泥的人看来,很容易认为言过其实,违反客观真理。殊不知文学作品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客观事物合情合理地给予夸大或缩小,并不象科学论著主要用准确的数字和严密的推理来说明问题.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由于不理解夸张这一修辞法在文学中的作用,因而在评价杜甫的诗的时候就出过洋相。杜甫的《古柏行》中有“苍皮淄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两句.沈括  相似文献   

7.
由湖北省编辑学会主编的《点击(出版科学)》于近日出版。这是《出版科学》自1993年创刊至今十年发表论文的选辑,包括王益、王仿子、宋木文、刘杲等出版界老前辈和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出版科研新秀的论文,共75篇,分为《卷首论坛篇》《研究评述篇》《编辑出版实务篇》《出版物质  相似文献   

8.
官倒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原是街谈巷议中的热门话题,上了报后,大受读者的欢迎。不料,有家报纸却出来纠偏,发表了一篇《对“热门话题”要注意引导》的评论。这篇评论有两个要点。一是指出偏向,“现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对这些‘热门话题’渲染得过分,更不能随意夸张。似乎是无时不谈公平事,无处不唱‘官倒’歌。这种倾向容易引出否定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三月号上刊登了朱光潜写的一篇談說理文写作的文章,題目是:《漫谈說理文》。作者认为,說理文也应該有艺术性,也要給人以美感。他說:“如果以为只有在文学創作里运用語言才要求艺术性,那就只会鼓励人对一般語言的运用不要求艺术性,結果就会不利于語言的发展,也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他說,文章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是相輔相成的,正如一座房子不但要住人而且要样式美观一样。  相似文献   

10.
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别集《齐文帝集》至萧梁之时,尚有十一卷,至唐初仅剩一卷,且有残缺,而现在则仅存残诗(句)二首、文一篇(即《疾笃上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勾稽、排比,发现文惠太子之文,至少还有《九言》《律序》《豫章王萧嶷碑》《法乐赞》等四篇。通过爬梳相关文献,对其内容、作意、写作时间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上诸篇对于了解文惠本人诗文的创作、编集、传播情况,对探索永明时期佛教文学、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元典,《序志》篇是研究刘勰学术思想和文学观念的重要篇章。本文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刘勰"为什么写"这两个梦入手,从哲学层面对《文心雕龙·序志》篇中的两个梦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2.
久想拜读穆青的摄影作品,很高兴在复旦新闻学院资料室翻到一本《穆青摄影选》。 穆青的名声,主要建立在他的通讯、散文成就之上。如说百读不厌略嫌夸张的话,那么,《十个共产党员》和《穆青散文选》我已看过不下十遍或二十遍了,以后还会再看。穆青的文风,窃以为偏阴柔之美,无论是《金字塔夕照》、《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篇首页注释的编排《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韩一赤朱诚注释亦称论文的脚注,是论文的重要辅助信息。期刊论文中注释的次数要保持在最低限度;通常置于有关页面的下方,并用横线与正文分开,根据《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对科技论文索引项目的要求,在科技期刊篇首页...  相似文献   

14.
《讽刺与幽默》画刊1988年第23期上,刊登了一篇“朦胧市浅薄公司故作高深制造厂的朦胧文学密码机推销广告”,读后先是哑然失笑,静思片刻,又感到些许悲哀。因为这篇小品文原是挖苦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学作者的,却不幸巴掌打到了我们新闻界某些年轻同志的脸颊上。被这篇小品文“揪出来示众”的文句有“全方位多面体地感应其深层内核玄妙积淀”、“精神超前者才能以多维意识轨迹导向变异心态曝光的显影”、“超前的冲击波打了个未来的盹”等等。这些莫名其妙的语句词汇如同密码,叫人读后啼笑皆非。如此集“密码语”大成于一篇文章中,显然是小品文夸张之处,而其中的若干语句反复出现在报刊的新闻作品之中,却并非少见。“反差”“曝光”之类的摄影术语,近来就特别受人偏爱。  相似文献   

15.
我进新闻界,纯然是出于自己有意识的选择。1934年,上海《文学》杂志通过郑振铎先要我写一篇《我与文学》。那是我平生第一篇自述。前一年(1933),我就已经从英文系转到新闻系。在文中,我谈的实际上是自己转系前的考虑:“除非是为了教文学或研究文学,我一点也不认为一个喜好文学的人有入英文系或国文系的必要。文学没有方程式,黑板画不出门径来。如果仅为个人欣赏,则仍应另外有个职业,不应让社会背起这份负担。如果是为创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1962年第十期上发表了《“姑娘的亲亭”是一篇虚假的报道》以后,《姑娘的亲事》一文的作者楊志豪同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篇通訊所写的事实和情节大部分是真实的,只有某些地方有夸张,个別情节有虛构,并认为批評者“顛倒黑白”。为了弄明是非,在浙江日报編輯部的帮助下,我同浙江  相似文献   

17.
江少莉 《图书馆杂志》2005,24(11):93-96
卞孝萱,一九二四年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从书》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多篇。有《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刘禹锡研究》、《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冬青书屋笔记》、《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唐代文学百科辞典》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2,(10):10-11
7月18日至8月3日,《湖北日报》陆续推出了九篇评论员文章。其中,前五篇以思想作风建设为主线,以“要”为论题(《要善于破解难题》、《要以务实为本》、《要做学习型干部》、《要筑牢道德防线》、《要把群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去年10月22日三版《编余短论》里刊登了一篇题为《多请教“赛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批方面要多请教专家,要尊重科学。其题目和文中共出现四次带引号的“赛先生”,“赛先生”与科学是什么关系?“赛先生”又是怎么回事?文章未加解释。显然,“赛先生”系借用“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口号中对“民主”与“科学”称之为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去年10月22日三版《编余短论》里刊登了一篇题为《多请教“赛先生”》的文章,讲的是在基建工程项目的审批方面要多请教专家,要尊重科学。其题目和文中共出现四次带引号的“赛先生”,“赛先生”与科学是什么关系?“赛先生”又是怎么回事?文章未加解释。显然,“赛先生”系借用“五四”时期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