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现代历史小说处于文体的草创与转型期,它以诗意为旨归的叙事突围使之突破旧历史演义的格局,呈现了新的现代性文体特质。叙事突围融铸了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审美品格,也构成了自身叙事演进的线索: 1920年代鲁迅的文化反思型、郁达夫的主体感受型历史小说在1930年代继续演进为主题丰富、意象纷呈的社会阶级型、文化批判型、主观诗化型历史小说。1940年代,急切的现实关怀使现代历史小说格外关注历史的现实讽喻作用。叙事突围更进一步落实在具体叙事手法上,以时间的现时化,视角的个人化,文本的镜像化三种叙事手法营构出奇幻相生的历史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女性小说创作经历了复苏、发展、转向、拓展四个阶段,它们又分别表现为充满“人道”情怀的启蒙叙事、充满女性意识的性别叙事、充满“私语”特征的身体叙事、充满女性气息的底层叙事与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3.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刻下了"史传叙事模式"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貌,具体体现为叙事题材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宏富性、叙事方式的客观性、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叙事倾向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4.
商业化叙事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传媒变革使叙事摆脱了旧有形式的束缚,结合现代科技形成了以影视为主体的形象叙事体系,具有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迥异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它们以人性、文化等边缘化的视角取代政治视角;在叙事内容上,以边缘性人物和题材为描写重心;在叙事原则上,竭力张扬艺术虚构;在叙事态度上,由严肃庄重走向游戏与调侃;在叙事结构上,以个人化叙事代替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6.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要求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走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通过与教师的合作与互动、关注与倾听,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正被其使用着的实践性知识.如何把研究者的现场体验、现场文本转换为研究文本,最后得出诠释性结论,即如何对所获取的叙事性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诠释,是研究者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了几种叙事分析方法,包括整体一内容、整体一形式、类别一内容、类别一形式的矩阵分析模式,以及美国社会学家瑞斯曼提供的三种分析模式,意在为课题研究①提供可借鉴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相似文献   

9.
道德叙事:德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是对世界的诠释,是人们引导自己的启明之路.故事与道德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故事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参考模式,故事让抽象的道德教育更加形象具体.叙事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性的途径,学生可以从书本、媒体、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学习道德知识,更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以及自已对自己的经历的自省过程中做出道德的判断.叙事法为多种价值观冲突提供了包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以其对整个人类经验的艺术性表述享誉世界文坛,小说的艺术性为作家对人类经验的成功表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经典叙述学家热耐特的理论,从叙述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聚焦三个方面对《占有》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在揭示其叙事特色的同时,论证这些叙事策略如何为表现作家的历史观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历来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的处女作《蝇王》更是倍受青睐。作者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在《蝇王》中表达了其人类生存的思想,他不仅仅关注人性的善恶,而且更重视人类生存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1899至1900年,在杭州谋生的林纾出版了首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与魏易合作完成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并为?译林?杂志作序。这对林纾的翻译和人生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受益于杭州地区的同乡社交网络,林纾依靠?茶花女?的出版摆脱了困扰其多年的“言说困境”并获得巨大的士林声望。与此同时,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及“助译”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为了更好地言说己见,林纾关注的翻译对象渐由西方政史著作转向小说。在杭时期是林纾翻译的重要转折,也为其后来的人生路径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5.
许辉的创作经历了整个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行走”是其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特殊的人称修辞昭示了其文化身份的双重性,以及创作主体自我的倾向性选择。直观化的呈现方式,则造就了其简单微涩的风格,也传达了他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寂寞而超脱的“我”化感受,传达的是一种神思和空灵。许辉的小说与新时期众多的小说思潮中的创作具有相似性,但它从来就行走在思潮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桥》是一曲悠扬的田园牧歌,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是对应然的理想世界的憧憬,这里远离战乱纷扰、景色优美宜人、人性淳朴善良。《桥》之美在于其虚幻性,它留给我们的不是对现实的思考,而是精神的寄托。废名通过三重梦境的建构完成了其幻想叙事,由身处现实、渴望桃源,到走进桃源、抗拒现实,再到融入桃源、超越现实,逐步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完成桃源仙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李洱是一个对细节极为敏感的作家,对细节的张扬造就了李洱小说独特的时间景观。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不需要向故事时间复原的碎片时间、叙述时间上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涡卷图案的叙述线条三个方面,论证了时间在李洱小说中所具有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天敏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关注当下社会现实、逼近生活真实的作品。他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写出了云南高原山区人们生存图境的贫穷、困顿与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不断的挣扎、奋起,但周围给了他们太多的重负与覊绊,他们无法挣脱这些规束,深陷苦难的泥沼而欲拔不能。作家在小说里表达了他对农村现实和农民命运的深刻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