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师幸福关涉"人"的幸福和教育发展。但对教师幸福的误解,既影响教师幸福的获取又使教师职业道德处于不义之地。教师幸福应是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德性幸福与非德性幸福的统一。规则意义上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社会条件和工具;美德意义上的教师职业道德既是获得教师幸福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又是教师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教师职业道德既不是教师幸福的绊脚石也不是教师幸福的代名词,而是教师幸福的促成者。现实中二者往往相悖,关键原因是不正确的教师幸福观、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师德对教师幸福构成的非唯一性,等等。这正好为实现二者一致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问题是主体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他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原则即中道,思辨活动是至上的幸福。他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告诉人们,只有按照德性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德性幸福观启示我们在追求幸福时应当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关系,重视理智德性,提高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主张快乐与德性相结合,欲望意志受德性支配。他提出“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等思想命题,指出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在于亲身实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其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今天也将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制度德性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制度道德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一般来说,制度德性优于个体道德的选择。有德性的制度应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德性的制度还有利于个体道德的完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是目前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因而对制度德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善的求索——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围绕“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个中心命题,探索了“至善”和幸福的德性内涵,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条件、途径与方法,认为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伦理德性以中道为核心;理智是人类灵魂中最高贵的德性;友爱是相互之间的善意;德性的力量在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生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幸福、幸福何以可能,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推崇德性幸福论,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辩;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勤于实践,要正确处理幸福与德性、货币及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光 《中国德育》2011,(9):33-36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德育对学生生活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德性为质的规定 ,而学生的德性是在学生的生活合德性展开过程中养成和完满的。因此 ,关注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生活是学校德育的题中之义。一德性 ,即善性、向善性 ,人之拥有和践行德性是以善(趋善)的方式把握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 ,使人的生活更好 ,更幸福。而德性本身也是在生活得好 ,趋于更好的过程之中养成和践行的 ,人的德性的养成、完满、践行总是始终伴随着人的生活而展开的。但德性与生活并不总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随着德性养成的社会生活背景的急剧变化 ,德性也是变动的。我国目前正处于…  相似文献   

9.
德性幸福是孔子幸福观的主要素之一,其德性幸福的实现依托于主体理想人格内化,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理论内核式的相通,即都强调主体对于德性规范的内化。然而,孔子德性幸福是对行为主体行为自觉的高位思考,他预设着"德福一致",这一德性实施路径具有理想性,它难以抵制美德口号下的虚伪人格以及普遍的社会道德失范。因此,孔子德性幸福缺失了保障个体美德实现的社会制度伦理上的"善",这与当前高校德育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相同的。因此,孔子德性幸福观对高校德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对孔子德性幸福观进行解读,并试图揭示出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相同困境。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2.
人们把幸福看成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亚里士多德则把最高的善认为是最幸福的.他说这种善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中,是人经过深思熟虑获得心情舒畅、惬意、满足的一种感觉.是与人的德性紧密相连的一种行为.亚里士多德把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认为它们是人们在生活中获取幸福的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幸福问题不仅是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古往今来道德哲学中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诸如在生活中怎样追求,追求什么,不追求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希望能在现今社会中给飞速发展的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闫录 《文科爱好者》2004,(19):16-23
知识点击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现阶段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原因(或表现):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的德性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有助于建立儿童对教师爱的情感,使教师克服来自人之本性的劣根性,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而且具有持久的动力价值与深厚的幸福价值,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主动追求专业成长,并在与儿童的纯真相处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德性修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实践,而且需要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关注并研究教师德性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德性与幸福的统一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德性是理性追求的对象,幸福是感性的欲求.二者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明显是矛盾的.但是康德却又论证它们是统一,那么二者为何统一?又是怎样统一的呢?康德又是怎样论证的?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他提出“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等思想命题,指出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在于亲身实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与善、幸福与德性、幸福与快乐、幸福与现实活动、幸福与思辩活动的各种关系,指出幸福是一种善,一种现实活动,且是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现实活动;它是一种最高的善,它是一种最高的快乐,它是终极的、自足的,也是有条件的;而人的思辩活动是只有神才配享有的最高幸福,思辩的人、思辩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人、最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是科技体制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也是提高科技对经济贡献率的重要前提。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内在规律尚未认识清楚 ,政策、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 ,实践中存在盲目性。因此 ,深入研究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内在规律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律提供理论依据 ,为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科技产业系统概念科技产业系统是科技系统与产业系统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形成的一个新系统…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关系链,对生产方式的内涵规定是什么,存在着两大类多种观点.本文在整理分析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生产方式既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方式,又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基础与变革原因.生产方式的内容构成既是明确的,同时又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三者中任何一个主要环节的变动都可能使其他两方面变动.  相似文献   

20.
德性与幸福是伦理学史上争论的热点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思想家对其有不同的偏向。在对德性与幸福关系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德性与幸福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