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2.
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它是对话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思想的情境性的记录.<论语>和<文艺对话集>分别体现了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鲜活样态.它们的言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对话主体间的话语空间的留置,还导致了在交往中自身的言语与其想要表述的观点、倾向的悖离,即走向了"自我离异".  相似文献   

3.
禹乐<九歌>之九本非数字,而是禹族龙蛇图腾.<九歌>本是龙歌--禹族祭祀图腾、宗神之歌;夏后禹时升格为"天帝乐",夏启"窃以下用".夏<九歌>南辕北辙周<九歌>--托古隆礼之赝品;楚<九歌>--原始巫歌之余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庄子·大宗师>中"死生一如"思想进行了分析阐释,分别论述了文本寓言表达形式、"死生一如"思想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以及有关庄子境界说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6.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最富哲理的部分,文章短小而文辞精粹,寓义丰富,启迪深刻.文章不仅体现了庄子对"道"的理解,还与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周星驰"小人物"电影的典型影片<少林足球>中主人公阿星和<小城畸人>中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母亲>中伊丽莎白·维拉德的形象分析,得出中西文化背景下,所折射的个人价值观及实现个人价值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许多论述环节之中,因而"逍遥游"又是任何人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许多形象和所描写的一些事实均具有正面意义和实在性.  相似文献   

11.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2.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文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丁玲前期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为标本,阐释了小说的"回应结构模式"、"反应结构模式"和"回应--反应结构模式",揭示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勇 《天中学刊》2001,16(1):15-19
郭象的<庄子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但它在很多方面却修改了庄子的学说一,以"独化"说诠释庄子关于"道"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二,以"足性逍遥"说诠释庄子关于"无待"才能"逍遥"的思想;三,以"寄之人事,当乎天命"说诠释庄子关于"无以人灭天"的思想;四,以"游外宏内"说诠释庄子关于"逍遥无为"、"外内不相及"的思想.故而<庄子注>并不是一部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庄子思想本来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曾说过"郑声淫",但他所说的"郑声"是指什么,历来没有公断,致使后世学者各执己见,甚至歪曲他的原意和<郑风>中的作品.本文从文献入手,从郑声与夏时商辂周冕的关系、郑声与佞人的关系、孔子对<诗>的总评价、孔子对<诗>中情诗的态度、孔子将<诗>作为教材的原因、孔子整理<诗>乐的角度、古韵文学特征和古乐与新乐的对比诸角度,对"郑声淫"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郑声"当指配合<郑风>的音乐,"淫"指乐调的繁琐太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孔子及<郑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20.
诸多<诗经>译注著作对<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的解释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有些学者忽略了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例.宾语前置例除了以"之"为标志的句型外,还有以"不"、"无"、"莫"、"是"为标志的句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