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末考试,是每一位电大、函大、夜大等自学者必“跳”的“龙门”。这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前的系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业余自学者学习时间甚少,又苦于工作的繁忙与家务的羁绊,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掌握一门课的要旨而从容地通过考试是很困难的。那么,何谓“科学的”复习方法呢?总的来说,一要掌握课程各章节论述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二要充分领会课程内容;三要有合乎记忆规律的记忆方法。三者之中,领会是前提,记忆是关键。“领会”便于“记住”,“记住”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见地,从而圆满地回答问题。笔者虽天资愚笨,但在长期的自学生涯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抱怨说,想自学,但总感到没有时间或时间太少。的确,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够忙的,除了业务工作,还有家务琐事,自学起来并不容易。自学,当然不会有象学校那样集中、多的时间。时间,对一个自学者可说是十分吝啬的。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学习的时间。三国时期的董遇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今天,“三余”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能抓的,多是“夜者日之余”。武大函授优秀学员陈志宏介绍自己函授学习经验时说:“学习就靠晚上和星期天,充分利用并抓紧点滴业  相似文献   

3.
<正> 我校图书馆的社会科学类图书,特别是文艺书的流通率比较低,有些读者借书长期不还.前不久我们在清理借书卡片时,发现有的图书是1959年借出去的,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归还;有的领导干部就不按期还书;有些读者借去的图书并非一直在使用,而是放在家里,成为私有财产.图书遗失后又不愿意按规定赔款.  相似文献   

4.
自学是通往称职播音员的道路之一.这不但对于区县基层广播站的同志,就是对电台播音员,都有实际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播音员正是依靠刻苦的自学,走上了成功之路.在很有成就的播音员中,也有不少是自学成才的.在长期的自学生涯中,不少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成果,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后来者学习的. 自学播音,由于自学者的声音、修养等条件不同,因此不可能也不应该强求一致.但是,如同任何事物一样,从认识上说,是可以从无数特殊的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的.下面就简要地谈几点:  相似文献   

5.
一、不实现这一愿望,常常感到内疚我们编辑的《美术之友》双月刊中的“美术基础知识”专栏最受读者欢迎。从大量的读者来信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上有许许多多自学美术的青年,没有机会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渴望通过自学途径走上成才之路。近几年来,虽然出版了不少美术理论和技法书刊,但缺乏针对业余自学者的条件和特点所编写的中等美术教材。为了满足这部分数量相当可观的读者需求,两三年前我们就萌发了专门为美术爱好者和自学美术青年编辑一套自学美术技法丛书的意愿。但编辑这样一套丛书谈何容易,光靠我们编辑部力量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常常被认为枯燥无味。出于这种错觉,自学者对图书馆学自学的兴趣不大。缺乏深沉的爱,提不起兴趣,自学起来自然味如嚼蜡。这是致使自学半途而废、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图书馆学的自学,热爱也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图书馆学、才会有浓厚的探索的兴趣。在图书馆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学者、专家、其成就的取得大都建立在热爱、兴趣的基础上。当代古籍版本专家魏隐儒,原学美术,解放前曾举办过个人画展,受到美术界好评。建国后,他转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等单位工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已正式批准了新闻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新闻专业将于今年10月份开考. 自学考试新闻专业分专科和本科两个阶段.专科阶段开考12门课程,本科阶段增考10门课程.专科阶段设置的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写作》、《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写作》、《新闻理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县级广播站编采人员,是《中国记者》的长年订户和忠实读者,从中获益甚多。据我所知,我们萍乡市所有的新闻单位都订有这个刊物,有的单位还做到了人手一册。每逢同行们在一起探讨新闻业务问题,无不提及《中国记者》上的有关文章或观点。有的老新闻工作者甚至将《中国记者》上的文章摘录选编,作为对通讯员进行业务辅导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10.
对<书刊报>的两句宣传用语:"不做新闻做旧闻,把旧闻做成新闻" ;有些读者不太理解,有的还有些误解,不理解和误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大家了解这两句话的来龙去脉,因此,对于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话,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做些介绍, 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文章,一幅漫画,一首诗歌都要标出一个题目,表明文章或作品的内容。但也有些文章、漫画或诗词在本应标题目的地方不标题目,却标上"无题"二字。既然没有题目,又标出"无题",这不是画蛇添足么?其实不然,"无题"本身就是题。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无题"呢?我想大致有下面几种。 一种是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标明事题,故意用"无题"名篇。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不愿明言诗意的。中国文学史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曾说:"现在看来,他这些诗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们也无…  相似文献   

12.
杨莉 《现代出版》2007,(2):45-47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出版过很多,由于编写者的用意、立场、思路各有差别,这些教材也各有其特色和优长.笔者对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大致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邱国权 《大观周刊》2013,(12):324-324
时下,中小学学生学习辅导用书种类繁多。教师指导、推荐学生购用必要的学习辅导用书,以用于自学无可非议。但对此至少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该书是否适合学生用之(有的只适合教师教学参考);二是该书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启迪智慧,发展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读的、质量较高的辅导用书,才能使之真正发挥“辅导老师”的作用。毫不讳言,一些学校教师推荐学生所购用的学习辅导用书,有的只适合教师备课作参考,根本不适合学生使用,但有较多的学生视之为“珍宝”。为何呢?因为有不少的“辅导用书”几乎囊括了学习所需的答案,学生自学时只是把答案记忆或抄录下来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陈益 《大观周刊》2013,(2):78-79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与学的关系一度陷入:“教师满堂灌、学生负担重、效果一般般”的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怪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与学关系的不断改善.学生负担的到了一定的减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仍没有消除,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低层次的,停留在多读、多背、多写、记笔记、做作业上,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创造出一种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生活、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路子,也就是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相信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相似文献   

15.
参加函授学习的同志,尽管他们中间许多人曾在全日制学校学习过,但是对函授学习还是初次接触,对怎样搞好函授学习不甚了解,有的函授生往往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函授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不同。全日制教育,教员每天给学生讲课,学生才予以复习,消化讲课内容,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获得知识。函授教育则是通过教材和书信往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工作,函授生主要是通过自学,而不是主要听教师讲课获得知识。因此,函授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学,以自学为主,教师面授和辅导为辅。所谓自学,就是指函授生独立地阅读教材、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世界有90%以上的国家的图书馆是实行开架借阅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试行开架的国家。我国则不然,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三十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的较之过去有所增加。但开架借阅的书籍局限于文艺小说类的则占多数。究其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没有场地,有的是因为借阅文艺小说的读者比例大,也有的是因为文艺书籍好管理,装璜大小差不多,只需按大类排架即可,还有的是因为实行开架借阅、需要增加人、增加设备而图书馆又没有这么多的经费……。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怕乱架、怕读者给我们的内务工作带来麻烦。这实际上包含着一个对读者是否信任,怎样看待读者和怎样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问题。不可否认,开架借阅会带来一些不太理想的后果,但是藏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用,离开了使用,便失去了保存图书的价值。有条件就因为怕丢、怕乱、怕麻  相似文献   

17.
继中国青年报举办振兴中华百题知识竞赛之后,又有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体育报、戏剧电影报等进行了或正在进行、准备进行类似的知识竞赛。为鼓励和促进各报的读者多读书、广求知,报刊编辑部拟定一些题目,设几等奖励,开展竞赛活动,这是一件好事,也是活跃报纸的一种方法。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有些方面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编写文学史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时盛世,其间出版过一些好评如潮的文学史,但在过去的近十年教学中,课时被压缩,有些教材因偏重研究性、内容偏难且量大等问题,使得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并尖锐起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看到同是一篇体育报道,有的球迷看了,认为味太淡了,如同白开水;有的读者看了,又认为体育术语多,看不懂。比如,“什么叫越位呀!”“咦!怎么让郎平到后排去了,那多不得扣啊?”等等。这些对球迷来说则不算什么问题,但一般  相似文献   

20.
1983年7月,《自修大学》(文、史、哲、经专业)月刊出版,邓小同志题了刊名,李维汉、陆定一同志题词祝贺。李老的题词是:“六十年前湖南自修大学学员,自修为主,同时寻师访友;学习为主,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李老勖勉我们要象毛泽东同志那样来办好《自修大学》。陆老的题词是:“自学成材,为人民服务。”指出自学者的目的应是为祖国的建设,为人民服务。我们努力按照革命前辈的教导来办这份刊物。刊物出版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创刊号即发行60万份,仍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后来又加印了2万份。1984年1月,我们又创办了《自修大学》(政法专业),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