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应从“整体入手”,还是“部分入手”?“入手”问题解决了,又如何认识并处理好上述“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研实践,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决定了阅读教学应从“部分入手”学生“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学生阅读大抵经历了由语文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第247页,潘菽主编)  相似文献   

2.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获得总的印象,然后以这个总印象为出发点和依据,去分析文章的各个局部,直至段、句、词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再用文章的脉落线索把各个局部连结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呢?一、要重视把握课文思路思路是文章的内部脉络,是作者构思全文的思想轨迹,粗读课文时就要紧紧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受、认识是什么。例如:阅读《荔枝蜜》,粗读时应理清课文记叙的内容:先写儿时自己被蜜蜂蛰过而讨厌它,再写因荔枝蜜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训育和心智的培育,提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研究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效果显著。通读细研法。这个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课文进行通读,整体感知。学生必须学会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把握全文的脉络。整体感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当学生在整体感知中获得了初步的认识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就是“细研”,即在整篇课文中选择关键“点”,找出能…  相似文献   

4.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阅读积累与思考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这种读与学的“耕耘”,就没有文的“收获”。这是强调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而没有阅读的写作,同样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心理机制中,阅读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这个活动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层次的,它包括认读、理解和鉴赏等方面。各个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一月的哀思》中第一句为例说明。第一句是:“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到医院去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阅读这个句子,首先是对文字的认读。比如说“攥”和“伫”读什么音,怎么写,怎么解释?这就是阅读的第一步:认读文字符号。离开了这第一步,阅读就无法进行。接着是理解这句诗的内容,它究竟说了什么,是怎么表达的?联系上下文我们懂得了这句诗主要是说,“我”在长安街的地方,在傍晚时光,等候周总理灵车的到来。这种等候,从外表看  相似文献   

6.
在课内外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言语形式,在"品味词语、学会修辞、感悟写法、掌握文体"的过程中,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地学习写作,激励学生用充满童趣、好奇、智慧和真情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学生将在"品书香学写作,写童言抒童心"的过程中快乐写作、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个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的过程。写作也同样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1.表现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一篇文章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再到文面整洁的美。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文章水平的高低。如“湖水很绿”和“湖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两句同是写湖水绿的话,很明显后一句要比前一句写得生动、具体、形象。因此,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其他写作手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给人以美感。当然,光有美的句子而没有结构严…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了解课文或文章中心的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一般地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读能力。阅读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当学生接触课文或一篇文章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文字形式.学生通过认读文字来了解课文的内容、中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窦昌琴 《文教资料》2013,(14):62-63,74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它有以下作用:熟悉写作过程,把握作文教学思路;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激发写作兴趣,挖掘主体潜力。作者认为仿写策略有:仿写词语。可以用延伸法﹑逆向法﹑置换法;仿写句段。可以模仿句式,也可以模仿写法,还可以仿结构。还要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目的的仿写;仿篇章,即整体模仿,就是依样画葫芦,按照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写作。仿写应注意点仿和全仿相结合;仿写中,勿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仿写范例需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10.
阅读过程本应是由内容到文形,再由文形到内容,反复理解内容和明确表达形式来确定中心、分析写作特色的过程。教师可在教学之前,对文章的字、词、句、内容反复咀嚼研究,整体把握后设计出文脉框架,通过板书展示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按其板书图示的思路来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一、摸准认知起点,进行思维导向 学生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材料,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逐步理解一篇文章。学生阅读大致经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要摸清学生对一篇语言文字材料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理解的疑难,从而有效地进行思维导向。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初读粗略了解周瑜、诸葛亮的个性特点后,教师进行思维导向:谁借箭?借不到箭会有什么结果?你认为课文中最能表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重在训练对写作意图的揣摩。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意图是它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所在,抓住了写作意图,实质上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进而可以把握文章整体,因此,写作意图是解决阅读的钥匙和最佳切入点。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1、抓住文章首尾,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 一篇文章总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展开,具有一个总意图,体现这个总意图的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文章首尾,所谓“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即是文章的一般规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文结句“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又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道出了作者痛悼烈士、勖勉国民的写作意图。围绕“痛”什么、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何还要“勖”国民等问题,就可切入文章中腹,把握全文内容。“我在青年时候做过许多梦……这不能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呐喊>自序》的开头话则是理解全文的钥匙。读了下文作者对个人经历的大段叙述,我们会悟到,这许多“梦”不正是鲁迅先生不断探求着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么!这种爱国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正是《呐喊》创作的思想基础的(由来)么!  相似文献   

14.
一、读写结合相互促进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作文是自内而外的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是相互沟通的。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材料,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断地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这就为作文准备了心理上的条件。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词汇、句式、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的模式,提供范例以及  相似文献   

15.
整体阅读教学法是系统科学和思维规律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运用这种教学法,要从“整”字着眼,在“分”字上着力,即从整体感知思想内容入手,再分步阅读,仔细揣摩,然后回归到整体,上升到理性认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一篇文章里,词句段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为了表达某个思想内容而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从整体着眼,才能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从写自己想说的内容到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到懂得写作的意义、积累写作素材,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一句完整的话到一段有顺序的话,再到神形兼备的一篇文章,也是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表达心声,观察生活,与人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重视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起步,相对忽略一二年级的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上承储备,下启构思与表达,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转性环节。它是形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又可以强化创造欲望而促成写作,深刻地影响着写作意向:写什么和怎么写。“研究”不同于构思。前者是寻求思想发现,为文章提供内容寻找最佳的文字表现形式。本文认为,当代写作学家们若能对之从理论上加以辨析,探幽寻微,必能建立写作学理论的新体系,完善教材的编写,而把写作教学真正转移到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历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写作和阅读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写成文章首先有一系列的观察,积累、构思、谋篇、布局的过程,然后形诸文字,完成一篇文章。而阅读分析则是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把文章分解开来,对段落、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逐一分析。这种阅读分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从分段分层次入手,把每一自然段,以及句子、字词分析得非常细致,把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理解得透彻明白,使学生深入到文章内部去感知课文内容与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心,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20.
技法与大法     
管建刚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从“字”“词”转向“句”“段”“篇”。让学生概括文中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是明了“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