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加坡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才,分流教育体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即双轨制把优秀的精英人才分流出来,而让大部分进入职业技能训练系统。实践证明,新加坡分流教育制度是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它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宝贵人才,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加坡也对分流教育体制作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张忠宝 《教育》2012,(9):61
新加坡基础教育制度强调:认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多元教育。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即实实在在地落实分流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得到了新加坡家长们的广泛认同。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期限为6年,新加坡规定小学五年级开设分流课程并进行分流教学;初中教育期限为4年至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人才立国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开发本国人才资源。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新加坡确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分流”教育制度。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即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多次分流,不断选拔,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以便为新加坡选拔国家急需、数量有限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新加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教育分流制就是其教育改革的成果,并成为新加坡教育的特色。分流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证了新加坡的人才培养、促进了种族和谐、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借鉴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初中辍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王琳琳 《文教资料》2014,(17):82-83
教育分流制度是新加坡教育的核心制度。其出发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教育;其关注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开发学生智力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形成共经历了确立、发展和改革三个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一共要经历“小四”、“小六”、“中四”及“中六”四次分流,每次分流都需要通过考试与选拔。毋庸置疑,教育分流的做法为新加坡教育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就目前而言,关于分流制度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6.
普职分流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新加坡、德国、美国三种较具典型的普职分流模式为考察对象,并对比我国普职分流的特点和问题对普职分流问题给予现实思考,提出构建结构均衡、布局合理的教育体系,制度化分流与个体主动选择相结合的分流机制,以及分流补偿制度和回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小学教育阶段要进行两次分流:即小四分流与小六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三种不同语言类别的学习.分流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多语种教学的实际困难.但也存在学生压力过大、影响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等弊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开展分流教学.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加坡"狮子之城"化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迅猛崛起,其重要原因是新加坡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果断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举措.在制度层面,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分流制度及双语教育制度;在文化层面,新加坡强调教育的民族化、历史化、本土化、多元化以及人本化;在时代层面,新加坡追求人的发展观和教育资源的电子化.探讨新加坡围绕基础教育诸方面因素的衍化,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教育分流就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教育。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机会均等的、适合的教育,教育分流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同时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国家,为了搞好本国的教育采取了很多因地制宜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行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育,有利于增强其国民的凝聚力;还有就是实行灵活的教师晋升制度,有效地对教师进行管理等等。本主要谈谈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晋升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野:概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及其形成的文化对垒与分歧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由于历史上两种文化的分裂导致了科学教育的主宰和人文精神的流失,进而对教育实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融会和整合的角度,对此进行评述和探讨,能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雅斯贝尔思的教育著作《什么是教育》中关于师生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手段、技能的训练与本真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与教育的分裂、大学存在的危机等方面的论述不但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也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关乎人的活动,是一种“人为”和“为人”的社会性活动。但是,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教育的“人为性”和“为人性”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张力,使得“人为”与“为人”在教育实践中分裂,教育无论从时空、形式、和内容都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制度化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只有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教育才能成为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的结构失衡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学生分流进入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区域的高校的比例构成与纵横联接方式。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分流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分流层次、类型、形式与地域结构 ,主要问题是在流层结构、流向结构、流型结构、流域结构等四个方面表现出分流结构失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理性观的变迁是导致教育精神转向的重要原因之一,理性观的定位与分化制约着教育精神的转向和构成。后现代主义打破了理性的神话,但却消解不了理性的精髓。以整合理性间冲突为特征的新理性观要求当代教育精神的铸造必须坚持韧性目的精神、创新精神、伦理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指向。  相似文献   

16.
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价值观念的裂变,往往导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混乱,而我国高校德育忽视学生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等缺陷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获得清晰的价值观、道德观。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对深化我国高校德育改革有三点启示:高校德育要“教会选择”;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怨恨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气质,教育怨恨感源于外在的社会结构及人们自身的虚弱感,在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比较并将自身教育利益受到的伤害归因于社会,从而产生教育怨恨。教育怨恨感导致了民众教育冷漠、价值位移并造成了社会群体的分裂等消极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着手,对教育怨恨进行预防和疏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和进行管理、审批。WTO框架下,国际教育服务主要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OECD和UNESCO将跨境教育区分为人员流动、项目流动和机构流动三种方式。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别教育的特点,做出了不同的教育服务贸易准入承诺,教育的输入与输出方面的政策与立法做了调整。政府要高度重视WTO框架下对教育输入、输出机构办学质量的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准入质量标准和办学质量标准。政府要不断改进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9.
许洋毓 《成人教育》2022,44(3):90-93
对于教育公正和均衡的坚守与追求是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对教育公正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对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关注,推动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改革。由此,美国政府围绕教育公正和均衡的发展目标,对教育范式、合作体系和教育资金的资助与流动等方面进行实践规范,以此追求教育质量公正的价值,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教育改革的成效与特点,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对我国建设公正且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期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并不是孤立事件,这是长期的城市中心论、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社会阶层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阶层固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校车事件表明农村阶层分化与教育分化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已经形成,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纠正不公平的教育投资机制,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补助,我们才能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进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