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珩 《中国软科学》2012,(1):176-182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能源消费将会进一步增加。以能源消费为因变量,以城市化、工业化和能源价格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都会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第三产业比重则会降低中国能源消费;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节能政策的作用,中国能源消费还存在着一个负的时间趋势。采用回归方程以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部分目标为依据,对中国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维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的节能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领域)实践,根据德尔菲调查回函专家的意见从节能技术、能源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数值模拟与仿真四个方面对我国能源领域的共性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涓  凌煜  郭崇慧 《资源科学》2010,32(10):1389-1395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大小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国内尚缺乏关于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因此,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按照索罗余数的思想估算了中国工业部门1979年-2007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利用这一估算结果测算了1979年-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979年-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平均能源反弹效应约为46.38%,而能源反弹效应总的变化趋势成递减状态。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能源效率提高,虽然没有使中国工业部门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但总的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为:在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要注意能源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宏观调控,以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组合预测的节能政策能源节约量测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M(1,1)预测技术,构建了节能政策能源节约量测度模型,测算了《节能中长期规划》、《节能法》、《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建议》等重要节能政策群的能源节约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炭工业是中国的第一个能源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能力,能源消费量也很大,而且节能潜力。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但在中国目前的工业生产中仍存在的能源浪费现象一定程度。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原材料和其他资源,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技术改造矿井,电气设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新兴战略产业重要着力点,具备提高能源综合效率,保障电力供给安全,缓解环境、电网调控压力等独特优势。分布式能源将在国家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发挥关键作为。"十二五"期间"减油,增气"分布式能源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天然气成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减少进口石油的重要捷径,更重要的是,中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中国  相似文献   

7.
发展节能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始推广绿色建筑的,避免了发达国家对节能建筑进行二次改造的弯路。但绿色建筑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存在着意识和知识的欠缺,同时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及合理的城市能源结构。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强制执行节能标准、促进国际技术和经验的学习交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对于陕西省能源结构优化以及能源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能源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陕西省能源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从政策层面分析了节能减排企业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鼓励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力度等问题,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完善能源结构优化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等,提出了缓解当前陕西省能源结构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国能源供需现状,阐述了能源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关系,在对我国能源问题作出财税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程时雄  柳剑平 《资源科学》2014,36(12):2549-2559
本文设计了两种节能政策(固定额度的节能政策和比例额度的节能政策),并利用中国各省199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根据加入能源消费的扩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运用时间可替代DEA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节能目标(54.4%,68%,90.5%,20%节能额度)约束下,中国这两种节能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最优路径,并讨论了全要素生产率对潜在经济增长损失率及最优节能路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比例额度的节能政策实施效果更好,节能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各省的实际情况,生产率较高的省份在较高节能目标的约束下产出损失更大,而生产率较低的省份实施节能政策反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本文的结论只能部分支持节能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环境波特假说,对于有的省份而言节能和经济增长之间还是面临着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筑节能的现状和潜力出发,运用控制论的思维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成效,指出建筑节能政策实施乏力的根源在于未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制度体系和传导机制不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包括建筑节能控制任务、控制方式和控制机制在内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满芝  刘贤贤 《资源科学》2016,38(12):2295-2306
探究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可为引导城镇居民生活能源合理消费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八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挖掘2000-2013年节能政策、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节能政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最大,且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实际消费支出对生活能耗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小于实际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节能政策的滞后期为2年,即政策颁布2年后对生活能耗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该作用较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气候引起的居民取暖制冷需求的不同,节能政策、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对于生活能耗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由此建议:应通过调整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结构、适当提高能源价格、加强节能政策的宣传与执行等方式降低生活能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宅节能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节能住宅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我国节能住宅供给和需求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住房金融、税收和保险政策是影响我国节能住宅供求决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构建了我国节能住宅产业政策的框架,对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长期宏观节能潜力分析:国际比较与国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我国能源需求规模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把握节能潜力是设定节能目标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的前提条件。力求从更大范围的国际比较和更长历史时期的国际经验来讨论我国的节能潜力。依据人均GDP、经济结构、人均钢材和水泥保有量、人均用电量、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等指标,结合资源禀赋结构、气候条件、设备用能效率差异、后发优势等因素综合考量,从能源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致处在美国1960年左右的水平,处在英、法、德、意、日五大工业国1970-1980年间的水平。参考发达国家近50年来的能源发展经验和我国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2010-2030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潜力超过8.5%,能源弹性系数潜力为0.6;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潜力超过3.4%,累计下降潜力大约为50%。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政策的文化价值观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哲学里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为人类生态文明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文化价值观上的理论支撑。节能减排政策所构建的自然生态文明能够服务于人类,其核心文化价值观应该与儒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邱立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5-28,32
节能减排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一般性政策工具和控制措施等特殊性政策工具以及间接引导性工具。通过建立节能减排政策传导的系统模型,阐述了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中政策变量和目标变量的逻辑关系,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十一五"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工具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某些方面由于政策的调节力度不够或执行不到位,"十一五"时期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与目标值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以政府、建筑企业群体和建筑使用者支付函数为研究对象,建立政府?建筑企业群体非对称博弈和建筑企业?建筑用户博弈两类模型;分析各参与主体的利益选择。结论表明,要促进建筑节能尽快市场化,实现政府节能减排目标,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关键。最后探讨了国内外在建筑节能政策保障机制上的安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发展与能源供应保障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最具公用性特征的资源,能源的供应保障状态始终是现代国家和地区人口发展的必要资源基础和充分物质条件.未来20-30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人口的增长将逼近峰值水平,全国人均财富的占有水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必须面对来自国家自身资源环境基础脆弱的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源供应保障的安全.通过对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本文提出中国必须继续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国际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