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研究的热点,在三个平面语法研究、汉语语法本位研究、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汉语时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2.
范晓教授新著《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此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下引该书只注页码)是第一部以“三个平面”为题并系统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该书能把建构和完善严谨系统的语法学体系,阐释和运用科学合理的语法研究方法、探讨和解释新老语法问题、挖掘和分析语法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是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学中较为公认的理论热点。该理论由胡裕树、张斌两位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而在建构、发展和完善中,范晓教授作出相当的贡献。收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的《试论语法…  相似文献   

3.
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看外国留学生的误句赵清永一、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纠正误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丑.近些年来,在汉语语法学界新兴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推动汉语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谓的"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即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离合词是汉语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出发,总结了汉语离合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首先厘清了汉语离合词的分类和归属问题,认为离合词是短语,并且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动宾式、动补式和主谓式三种类型。然后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这三类离合词进行细致分析,试图进一步总结离合词在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范晓先生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运用"三个平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重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和联系,重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也是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自形成以来,指导语法研究者和语言教学人员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由于受母语干扰和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病句。纠正这些病句,指导学生克服这些病句的再次出现成为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病句。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全面检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且深刻分析了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从而为处于迷惘中的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朱林清先生称其为“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语法理论著作”①。它出版至今虽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全书,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既不拘泥于传统又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分析观作者在探讨语法研究的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三个平面的研究作一综述,然后据此对李临定《以语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简要评析;对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纠缠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并说明三个平面的理论建立汉语句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在20世纪木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Adele E.Goldberg将构式定义为独立且唯一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它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家对以往配价理论的反思,国内学者开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构式语法应用于零散汉语语法现象分析的初级阶段,接着是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的理论构建及可行性探讨阶段,最后是理性衡量构式语法的价值与局限及将其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深化阶段。尽管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分析理论,真正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双宾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句式,长久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语法学家的重视。对双宾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而且有助于人们解释更多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双宾句分类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近代汉语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3.
张玲  高娜 《培训与研究》2009,26(11):22-23,28
以双宾句的研究为视角,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评述了各种语言学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在"指导"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得失。最后指出,要研究汉语的组构规律,仅靠引进国外理论不行。只有对汉民族的语言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进行研究,才是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词类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述评,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实体词七位、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总结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有套用、有继承,也有创新,为汉语语法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英语有其独特的简洁、流畅、具体、灵活的特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并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商务英语的翻译之中,是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的前提。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从选词、增词与略词、词类转换等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词语的汉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的音乐文化建设与研究迅速发展。然而,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还有很多问题与缺失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深思。这主要表现在:音乐理论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系统性;研究层面和角度还有较大偏差;音乐教育中的文化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机制与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复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经典之作。同时,这位文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四声实验录》用实验仪器研究汉语声调;《中国文法通论》独创文法新格局;《宋元以来俗字谱》推动汉字简化,刘复这三部著作在中国语言文字历史上有着开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介词研究成果丰硕,视角多样。国内汉语介词经历了训诂学、传统语法理论和现代语法理论三种视野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大量成果;国外汉语介词研究多为语法化的个案或类型学研究。目前,汉语介词研究的系统性成果不多,介词系统及其演变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邵东方言属于老湘语,其体貌表达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按照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差别,把邵东方言的体分为八种,把邵东方言的貌分为四种,并详细描写了各种体貌的标记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已有理论上抽象地推导出中西方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相互对比相互借鉴的关系。把两种思维方式、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以及两种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澄清,有助于掌握英语严式语法的要领,系统全面地学习语言,领悟西方文化中智者精神的魅力;要有意避免汉语的宽式语法向无限宽泛发展,并注重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表达,使中国的悟性精神落到更为具体的有范畴约束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