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收藏人们并不陌生,认为收藏是人类的本性;收藏是金石学、方志学和鉴定学;收藏是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起源等等。收藏的兴起和发展是同人类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不仅都有收藏,而且收藏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征。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蒸蒸日上的今天,收藏逐渐形成了一项专门事业和一种专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信息参考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金华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一张报纸。其“收藏专刊”专版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报刊中较早开辟有关收藏投资的专版。“收藏专刊”重视图片应用,精心制作标题,使这个专版很快在众多的收藏类报刊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由于“收藏专刊”创刊较早,而且特色鲜明,故有许多藏友以收藏本刊为荣。笔者多年来一直是“收藏专刊”的编辑,现就收藏类专刊的编辑工作谈几点见解。一、注重特色,突出主题随着群众性收藏热潮的兴起,近十年来,收藏类的书籍、报刊层出不穷。各类有关收藏类的报刊,或注重鉴赏,或注重投资,各有千秋,各具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底,全国专业性收藏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学位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源,但我国没有对本科生学位论文做出统一的收藏规范。作者根据工作经验,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收藏目的、收藏范围、收藏原则和收藏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鹃 《图书馆界》2003,(4):15-17,22
地方文献的收藏要取得成绩应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改变地方文献的收藏思想和机制;二、建立地方文献的收藏网络。  相似文献   

5.
因编辑《奉贤收藏》一书,笔者结识了区内一大批业余收藏爱好者,他们节衣缩食,将收藏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当数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区收藏协会理事邵根才先生。因为他的收藏极具史料性,他的整理和保管也令我这个从事档案工作近20年的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地方博物馆藏品收藏状况的抽样调查,指出现今博物馆在收藏观念、收藏体制、藏品来源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藏品收藏体系,转变收藏模式、拓宽征集范围,强化对多元文化的收藏,使藏品体系科学、完备,确保地方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保存历史记忆、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文献收藏活动源远流长,这种文化收藏是文化长期积累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代表。本文从介绍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代的文献收藏进而从官府和私家文献收藏两方面来探析我国古代文献收藏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黄洁 《新闻通讯》2014,(5):68-69
盛世兴收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收藏爱好者约7000万人。苏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书香世家众多,收藏人数很是可观,这其中,有收藏行家,也有“菜鸟草脚”,对于这些收藏界的“新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增长鉴别知识,了解收藏动态。本人就职的苏州日报也开设了“收藏”版,由笔者负责相关编辑工作,就“收藏”专版的编辑工作,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私人收藏又称之为民间收藏,是一种历史的世界性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社会文化多元选择的进行,神州大地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收藏热潮。从参与人数之多、收藏物品种类之众来说,都已达到空前程度。如何看待私人收藏活动,私人收藏具有哪些特点,与公共博物馆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博物馆学术界还未引起重视。笔者不揣冒昧,做这一篇尝试性文字。错谬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0.
因编辑《奉贤收藏》一书,笔者结识了区内一大批业余收藏爱好者,他们节衣缩食,将收藏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当数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区收藏协会理事邵根才先生。因为他的收藏极具史料性,他的整理和保管也令我这个从事档案工作近20年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因为收藏而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邵根才先生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处,处在何种岗位,对收藏始终痴心不改。目前他已经收藏了10大主要类别的藏品3万余件,涉及古书、钱币、字帖…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文化价值观透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价值观是深嵌于社会机制内部影响社会行为的一种动力,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同样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文献收藏活动纵横时空的比对,分析了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观对文献收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洁 《传媒观察》2014,(5):68-69
正盛世兴收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收藏爱好者约7000万人。苏州是一座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书香世家众多,收藏人数很是可观,这其中,有收藏行家,也有"菜鸟草脚",对于这些收藏界的"新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增长鉴别知识,了解收藏动态。本人就职的苏州日报也开设了"收藏"版,由笔者负责相关编辑工作,就"收藏"专版的编辑工作,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一所主要收藏医学图书资料,特别是收藏中医药文献资料,兼顾收藏社会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图书资料的专业性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15.
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陈晓维编,中华书局,2014年10月盛世收藏热是任何一个经济繁荣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曾有人把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划分为六个时间段。一是中古时期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观赏石收藏热,二是两宋以皇族为先锋的书画收藏热,三是明代末期收藏主体逐渐向民间转移的文玩杂项收藏热,四是清代中期皇族和民间共同介入的收藏热,五是清末民国古玩市场形成时期以投资买卖为核心的收藏热。而今是属第六个时期,藏品门类更丰富,收藏主体更多元,交易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文献收藏活动源远流长,这种文化收藏是文化长期积累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代表.本文从介绍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代的文献收藏进而从官府和私家文献收藏两方面来探析我国古代文献收藏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于是,各电视台的收藏栏目纷纷上马。2003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的一年,也是中国电视收藏类节目的一个高峰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推出《艺术品投资》节目的周末版《鉴宝》,收藏类节目的巨大受众价值和市场空间初露端倪,到2006年呈现出“井喷“现象。据统计,全国目前的收藏类电视节目有十余家,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的《艺术品投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天津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吉林卫视的《找你》、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成都电视台《成都商行——西部珍藏》等等。伴随收藏类节目的繁荣,非议随之而来,引发非议的主要原因是其或多或少的娱乐色彩,专业知识含量顿高的收藏类节目是否应该选择一种娱乐化的生存策略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介绍了藏书票这一艺术品的定义、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指出了收藏藏书票和藏书一样.是一种高品位收藏。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6,(4)
《收藏》您已藏在我的心里!■文/若文欣读《收藏》杂志今年一至四期,耳目一新。《收藏》杂志,以其流畅的笔调与比较艺术的版式设计,奉献给读者一个五彩缤纷的收藏世界。这是《收藏》杂志之所以走红的奥妙之一。在这个世界里,有享着盛誉的收藏家徐展查、陆海天等先生...  相似文献   

20.
侯艳如 《今传媒》2016,(9):160-161
私人书画收藏在盛唐时期就已蔚然成风,而到了明代,对书画作品的鉴赏与收藏更为普遍流行。也涌现出了许多书画收藏名家,李日华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依据其主要著录及其他相关文献,对李日华在书画收藏方面的相关内容、材料作一简单梳理,并对其生平、交游以及收藏来源、心态等方面予以初步探索。以期使我们更加了解李日华鲜活的同时,更为我们研究明代书画收藏活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