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在自然语言中占相当的比重。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探讨了关联论和顺应论对模糊语言的解释力,同时指出认知语境影响着人们在使用模糊语言时的种种不同心态,而心态不同又影响着模糊语言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认知紧密相关,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决定了言语一进入认知系统便受制于模糊机制。模糊机制因而成为言语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模糊现象是言语生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文章基于语言发展史、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时言语认知中的模糊机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语言活动中,语言模糊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语言模糊现象的形成原因: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类主体认知的模糊性;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语言符号本身的表意障碍。指出语言模糊现象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尤其体现在词的语义上。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学角度分析模糊语言在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人们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日常交际范围,而对其在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却较少关注。本文以认知和模糊语言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为出发点,从认知学角度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并提出模糊语言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认知环节,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在英语课堂上被广泛使用。人们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日常交际范围,而对其在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却较少关注。本文以认知和模糊语言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为出发点,从认知学角度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课堂上的交际功能,并提出模糊语言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认知环节,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理论对语言中许多模糊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描述、研究语言的新途径,其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使用的认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模糊语言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是笔者认为值得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模糊-认知释义法--英语单词释义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批判了对英语单词的精确释义的方法,并根据模糊语义学的原理,指出了英语单词词义的模糊性和多样性。又根据认知语义学的原理,提出了模糊-认知释义的新方法,以及模糊-认知释义的实践意义。作最后强调,对英语单词释义时要克服精确释义的缺点。发扬模糊-认知释义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原因,阐述了模糊语翻译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认知范畴理论对模糊语翻译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从本质上看,又是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介绍了语用模糊现象的产生及分类,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用模糊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主体认知机制的局限性决定了模糊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受所指概念模糊性的影响,原语模糊词与其译语对应体(精确词或模糊词)无法实现完全对应的转换关系。双语所指概念应用区域不能完全重舍是造成模糊词语际转换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集模糊和明晰于一体的矛盾统一体,世界的这些属性投射到人类的语言中,就形成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明晰性,世界的模糊性对我们建立在明晰思维基础上的传统逻辑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我们以多种思维方式认识与把握世界。从自然语言模糊性理论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找到了前辈们对模糊语言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理论思考,对这些认识成果的梳理过程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的功能,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零宏惠 《高教论坛》2004,(5):137-141,164
外交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通常被称为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外交辞令常常被运用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活动中。模糊辞令简洁性、灵活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外交辞令的要求。从语用原则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模糊辞令在外交语境下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胡宜平  胡丹颖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61-163,191
二语认知过程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理论使用不同层次的记忆来加工语言信息;记忆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通过对二语的物理特征和语义特征加工而实现的,其加工痕迹的深浅反应不同的记忆水平;二语习得理论,Gass用五个阶段解释二语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这些理论为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二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属性。而商务英语谈判又不同于通常的语言交际,谈判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不愿与对方坦诚地分享信息,所以谈判语言总是不免含蓄隐讳,但为了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模糊语言就成了谈判场上较常用的交流工具。本文重点介绍了语言的模糊性、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特点以及模糊语言在商务谈判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