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般和个别是一对贯穿于西方哲学史始终的哲学范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胡塞尔的第二逻辑研究定名为"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分析观念对象和观念直观.他通过对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抽象理论的否定性批判,展开他对观念对象的现象学描述,并第一次详细论述了观念直观(观念化的抽象)的方法,提出"一般对象或观念对象就是种类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是他对学的观念、理解、态度、看法的抽象反映,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自成体系的表现,特别是其中贯穿的一种基干式的构架——对话的艺术思维不仅撑起了他的学理论的大厦,而且表现出了一种对世界的独特体认与把握,一种历史视野与历史意识,给后来的学研究以不断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3.
沈从化批评的目的是试图在“古典”和“现代”之外寻求一个第三点来构筑他的化理想。这样的化理想不是任何凝固、僵滞的模式,而是要体现出生命的鲜活和流动。但是他的努力失败了,这个第三点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40年代,他转向了“抽象的抒情”。这一转向表明他所用来表达其化观念的自我、静观、自然、人性、神性等等范畴的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4.
在马尔库塞看来,萨特把自由视为本体,难免失之抽象。正是由于这一理论局限,萨特的自由本体难以在社会存在中发挥作用。萨特也认识到了自己理论的不足,力图使自由本体与社会存在相统一,但在具体的运作中,萨特的自由本体处于重重难以克服的困难中,于是他又退回到抽象的自由本体去了。马尔库塞认为,只是在后期萨特才实现了他的理论的彻底转向  相似文献   

5.
物理上常用图把抽象的概念或物理过程简单明了他表现出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力比较抽象,人们无法直接“看到”.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像、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把这个抽象的物理量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应正确地反映力的三要素.下面我们以某人用竖直向上的120牛的力提面粉袋为例,谈谈力的图示的作法.豆.画出受力物体一般把受力物体用D表示即可,也可用物体的大致形状表示.2.画出力的作用点力总是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除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  相似文献   

6.
“新基础教育”在制度建设上的特征是将教育理念制度化,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改革。在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校在制度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我们力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他的一生,是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一生。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已经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元。他的中国文化观,由具体、零散的观点、见解和抽象的理论表述两部分合成。本文重点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总看法或总观念。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然素质教育的呼声再高,没有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做指导,那样的素质教育也不过是一句空话,或者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而已。教学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成败。某些错误的观念制约了教学过程的改革,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更新,只有更新,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虽然我们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但就目前的教学活动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了。下面是我们对几种教学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用新的质量观引导和深化高教改革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态势一方面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则引起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担忧和各种争论,甚至出现了对高校扩大招生的责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用新的教育质量观来引导和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一、走出关于高教质量观念的认识误区教育改革,观念先行。虽然目前各个高等学校都在观念上毫无争议地呼唤改革并实际推行各种改革,但也必须看到,高校改革的现状和效果同新世纪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其中根本症结主要出在教育观念上。我们发现,在关于教育质量的争论中,有两个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0.
弗·洛斯基的一生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证明东正教真理。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都是神秘的,而否定神学是通向与上的神秘结合的道路。在他看来,否定神学不是抽象的神学,而是直觉的神学。“直觉神学”自身饱含着矛盾,改变我们的理性,以使我们能够达到对神启的现实地直觉,从而上升到上那里,是我们理解教会教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邵培仁教授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奠定了其传播学研究的基点,《当代传播学丛书》开拓了其研究领域,《传播学导论》则是其传播理论精华的集成。近年他又努力开辟媒介管理学研究的疆域,获得了学界认可,《媒介管理学》、《媒介战略管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14部著作和近百篇论文为我国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传播学研究体系,摒弃了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典范。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其在我国当代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自身的形态,而且还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本身。与此相应的电子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样式,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并以此而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作为加拿大已故著名思想家麦克卢汉和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学术传人,戴瑞克·德科柯夫充分利用自己驾轻就熟的多学科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和科学的实地调查实验,对以电视、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虚拟现实和赛伯空间等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化做了富有启迪性和创新性的考察,从而使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但是现代西方哲学家们没有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交往理论划时代的深刻意义。在这方面哈贝马斯却独辟蹊径,将马克思的历史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在众多理论问题上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但是哈贝马斯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他的交往理论完全是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自圆其说,他所谓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也只能是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今人以当代视角重构和转化经典传统文论的大环境下,许多"非经典"文论的理论价值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宋人李仲蒙对"赋""比""兴"的阐释即是其中一例。李说在当代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是其在文学创作的审美功能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的认知和发掘,与今人的研说方向相适应,而表述的理论化倾向,也贴近今人的表述习惯。本文希望通过对李说的分析,为讨论非经典性古典文论在当代语境下的"重生"现象,提供一份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essay, Mason Marshall argues that Plato's views on Form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response to what certain commentators have recently written, Marshall contends that this interpretation not only is accurate but also is advantageous because of how it can help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He also addresses the view, proposed by one philosopher of education, that Plato believes that the most valuable sort of knowledge cannot be fully expressed in words and that the objects of this knowledge are something other than transcendent Forms. Preferable to that view, Marshall argues, is the idea that Plato wants knowledge of Forms which is nonrepresentationa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绵阳市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探讨西部农村大众传媒的现状以及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众传媒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下,大众传媒的主流受众是城市人群,农民作为最大的社会群体,却被大众媒体排除在"目标受众"之外。这种受众定位,决定了大众传媒在农村的传播,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先城市后农村。同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等其他信息传播的手段对高校校报的主导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读者群被其他传媒分流的局面。本文尝试将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有效沟通”法运用到校报的采编、出版、发行工作中,通过对有效沟通的作用、有效沟通的载体、有效沟通的技巧、有效沟通的组织的解析,达到校报能更高效、畅通地传递信息的目的,使校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工具,从而充分体现出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介帝国主义逐渐成为全球化传播中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分析入手,对媒介帝国主义进行探讨,指出:媒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煤介帝国主义是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以看似消解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谈论方式,维护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还试图从民族主义再次勃然兴起的背景入手,提出重新向民族传统与文化回归是对抗媒介帝国主义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媒介在法制传播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中国古代,媒介法制传播主要通过简、帛、石刻、报纸、图书等媒介进行。在近代,特别是在清末最后的十年间,由于大规模法律修订活动的展开以及先进印刷技术的输入,媒介法制传播曾一度出现繁荣的局面。总体看来,媒介法制传播呈现由小众向大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充满变革与创新。近2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从诞生到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经跨越了媒介形态的界限,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新时代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如何有效的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不仅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着重深思的问题。文章将以新疆三所著名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的方式,了解并分析了互联网给当代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及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