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生成性目标"以及由来已久的"生成性教学思想"在网络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这也深刻影响着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在学习者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目标,是过程取向的目标。生成性目标导向下,学习的"定向点"即为问题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主线,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均服务于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解决活动设计可以分为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框架设计、问题表征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四个基本环节。与此对应,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资源包括问题情境材料、问题、知识库、背景材料、策略库、问题解决样例、案例库;非结构化资源包括博文、帖子、评论信息、状态记录等。  相似文献   

3.
强调目标导向是协作学习的本质特点之一。文章论述了形成学习目标导向才真正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最终达到提高在线协作学习效果的目的。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导向的形成和维持,文章认为在线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因素:小组构成、任务设计、权利分派和学习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远程教育生源复杂,若不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势必会降低远程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差异化教学,是当前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与学习活动及学习支持的设计息息相关,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是远程教育差异化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微观视角下,远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应以学习过程三阶段(即信息接收、信息组织与分化、问题解决)假设为基点,使用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来解释行为目标,用问题解决来解释生成性目标。由于行为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其各自的差异化设计要素,以及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偏好,因此将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要素与学习者的学习偏好相匹配,即可形成微观视角下远程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流程。这一设计流程为如何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以及开发测量学习者特征差异的实践工具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积极主动的“构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而完整的阅读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的主体体验和活动参与。“以阅读目标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发展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目标导向下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课程中的表现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追求的是不同学习者在表现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导向下网络课程的设计是以表现性活动为中心展开的,表现性活动是学习者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表现性任务设计是表现性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刍我导向的学习:概念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导向的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己评价学习需要、确立学习目标、寻求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和评鉴学习结果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其学习策略包括:明确的目标、必要的认知策略以及相应的动机策略等。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风格、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无意识认知、情绪等都是对自我导向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在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互动的伙伴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8.
詹廷辉  张子锋 《考试周刊》2011,(10):200-201
本文从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出发,将其与学习者学习相结合,提出对学习目标管理的理解,并从学习目标管理的角度,结合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特点分析学习目标管理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阐述在个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目标管理过程及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有利于交互的语言环境是开展国际汉语教学的前提,而交互性学习环境的设计离不开学习活动的设计。现阶段,虽然汉语教学者们已经意识到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文化领悟力,但在具体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如学习者视角缺失、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不完整、未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等问题。数字布鲁姆为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学习目标分类框架和技术工具运用指南,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从数字布鲁姆的视角出发,首先从已有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研究中梳理出国际汉语远程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然后在对国际汉语学习内容和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过程框架;最后在对该框架下设计的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考察,以期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国际汉语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指南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生源复杂,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分类培养是远程教育的现实需求。然而,当前远程教育教学大都对所有学习者提供完全相同的目标和条件支持,忽略了学习者特征和需求的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及提升远程教育效果。如何为充满差异的远程学习者提供符合学习者特征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化教学是当前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其分析与设计是教学工作的起点,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计是远程开放教育实施差异化教学的首要工作。教学目标的差异化维度包括目标起点、目标终点、目标容量以及目标程度四个维度;远程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学习投入、学习能力是影响教学目标差异化的关键特征。在进行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化分析,然后基于学习者关键特征收集学习者信息,最后在完成二者的基础上,通过设定最低目标以及建立学习者特征与差异化教学目标对应关系的方法来生成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混合学习强调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显得异常重要。文章旨在揭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哪些潜在类别,不同类别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过程模型,以及这对于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的设计有何启示。研究首先对239名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然后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学习者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剖面类别。然后分别对三种类别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过程挖掘,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阶段的行为上;(2)中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体现出更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与更强的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需要引入自适应支持机制,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过程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2.
Interactive Multimod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What are interactive multimod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how should they be designed to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 this paper, we offer a cognitive–affective theory of learning with media from which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are derived. Then, we review a set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which we fou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five design principles: guided activity, reflection, feedback, control, and pretraining. Finally, we offer directions for future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认知学徒制理论提出以来,在学习环境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技术的发展使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便捷、有效和强大。本文对技术支撑下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尤其是其方法维度的设计,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从而表明,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认知学徒制理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妍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40-42,72
探究式学习往往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本文围绕着问题解决学习所需的支撑性要素,从活动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分别对问题、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学习共同体和资源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由此提出了一个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5.
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科学在学习的社会维度上的强调,要求学习环境的设计超越传统技术中心的设计视界,更加关注学习的社会结构设计。文章概要描述了一个由“文化信念”、“实践”、“社会-技术-空间关系”、“与外部世界的交互”四维度组成的社会结构设计框架,并借此分析了一个智能互动白板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社会结构的设计研究案例。研究表明,学习的社会结构是影响整个学习环境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广大教育技术研究者们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必然有其时代特征,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而在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的今天,关联主义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学习观,解读关联主义主要观点,提出其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意义的建构。Internet以诸多优势为开展协作学习在提供了有效的环境。该文分析了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进程和环境系统目标,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系统的设计模型,并给出其实现方法。作为应用,作者简要描述了《摄影构图》在该系统上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习设计:信息时代提高学习绩效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信息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存理念;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通讯交流手段。教学设计只能为人们整个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服务;而学习设计是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和学习绩效的保证,因此学习设计概念的提出势在必行。本文从学习设计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基本假设入手,阐述学习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术语,文章着重论述学习设计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学习理论是一个贯通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工作记忆模型以及生成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者通过加工语词与画面所呈现的材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属于解释性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出一系列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处方性意义的行动指南,属于处方性理论。解释性的学习理论为处方性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是实现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认知负荷理论则是理论跃迁成功的关键变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梅耶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模型,包括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围绕这三类认知加工,梅耶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12项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保持高度逻辑一贯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教学设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原则的问题情境、适用范围等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20.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m/u-learning) are finding an increasing adoption in education. They are often distinguished by hybri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encompass element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in activities that happen in distributed settings (indoors and outdoors), across physical and virtual spaces. Despite their purported benefits, these environments imply addi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desig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learning design (LD) and learning analytics (LA) has started to deal with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LD and LA, in m/u-learning. Apart from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this review elicits elements of common ground between both communities, as shown by the similar learning contexts and complementary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gaps, proposes to: address m/u-learning beyond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reinfor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and virtual learning spaces, and more systematically align LD and LA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