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常听家长这样议论,他们的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不体谅家长;也有很多教师感慨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事实上,能否取得学生认同,取决于家长、教师的才学、品德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生活,你应该看一看《辅导员》下半月刊。在这本杂志看来,教师和家长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不科学的辅导。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这本杂志看来,教师和家长同样有全方位的需求。教师不只是一个教书的技工,家长不只是一个满足  相似文献   

3.
每每进行完了家庭教育讲座,都会围上不少家长,向你诉说:"我倒是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了,也注意呵护孩子的自尊了,可老师不这样啊!孩子在学校一天到晚挨批评,老师老看着我的孩子不顺眼,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您说,我们孩子还能有自尊,还能有自信吗?""老师三天两头请家长,数落我们就跟数落孩子似的。您说,我们回到家能不着急?孩子能不挨打吗?"......看来,教师和家长有时还真的成了一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师和家长这…  相似文献   

4.
家长和教师互相埋怨是司空见惯的——家长责备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教师们则怪罪家长家教不严。其实,要使孩子学习好,得通过学生本人、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而且特别要求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下面是美国的一些优秀教师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作出的合理化建议。与教师配合默契及时走访教师。你的孩子成小学生了,学期一开始你就得抽空去拜访教师,最好花上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本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我在班里给每个孩子配备了一本家庭联系薄。小小的联系薄,使我们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了。平时,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来去匆忙,无暇与教师详谈孩子的情况,教师呢,一人带四十名左右的孩子,也不可能经常对每个幼儿的家庭进行家访。有了联系薄,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教师能及时知道孩子在家情况,就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教育。家长都想教好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可就不知道怎样去教。在家庭联系薄上,他们向教师请教教  相似文献   

6.
李家成 《班主任》2014,(7):52-55
正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是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种情况往往不多见。中国教师该庆幸了:毕竟家长对孩子还是有期望、有投入的,而不是不在乎、不参与的。但也同样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当前具体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会遭遇到另一个难题: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也有诸多无奈。在教育政策、教育治理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家长的无奈又多么需要教育工  相似文献   

7.
借助校讯通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很多时候,个别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教师和学校的事,跟自己没关系了"。由此,家长缺少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不负责任的语言以及行为又造成了孩子和教师之间的不协调行为,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不和谐状况和脱节现象。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主动权本来就是孩子的!但入学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长的讲故事,惯就了孩子的惰性,拒绝自己阅读。而教师课上阅读方法的刻意指导、课文篇目的细碎分析,又使得孩子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不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兴趣被消磨殆尽。虽然,我相信没有一位家长、教师会故意剥夺孩子的阅读主动权,恰恰相反,家长和教师都是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尽早踏上独立阅读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天,晚上离园接孩子不带安全接送卡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幼儿离园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成了困扰我们教师的主要问题。怎样变家长被动带卡为主动带卡呢?教师虽然每天也提醒那些没带安全卡的家长,但是家长们还是照常按时接走了孩子,第二天仍然不带。可是如果硬性不让带卡的家长接孩子,又怕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0.
这天,幼儿园的园长室来了一对家长,他们前来投诉儿子班级的教师,说教师没爱心,对自己的孩子的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过擦伤事故;平时与自己的交流时间不够等. 而另一边教师却委屈地诉说着被该家长训斥的事实.孩子各方面能力太差,而家长却自我感觉良好,对教师一点不信任.  相似文献   

11.
假期即将来临,不少家长又要担心;孩子在家庭过一个假期后,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有的又不愿去幼儿圆了。为了在新学期开学时,避免出现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现象,家长在假期里可以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放假前,家长可在幼儿园摄下几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如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欢乐场面,教师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欢乐场面,教师和孩子一起上课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家长:究竟是合作还是抗  衡?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教师同家长之间应 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他们的目标都 一样:都希望情况向符合孩子最高利益 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教师和家长之间 处于一种互不信任、甚至是敌对的状态: 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 配合:教师认为家长应该对学生的学业 和品行负责,而家长则认为孩子上学了, 教育的责任当然就是教师。教师除了要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外,还要了解他 们背后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家长……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向家长诉说孩子最近表现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作业……家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连忙把孩子叫过来,对孩子又是训斥又是狠打,老师阻止,家长却越打越上瘾,最后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红”着脸,向老师保证再也不这样……可打过以后,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4.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家长也是普通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可能不够关心孩子,有的可能会刻意与托幼机构保持距离,有的甚至可能有自觉不自觉伤害孩子的举动.托幼机构要提高保教质量,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就要研究、了解和理解家长,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园合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教育导刊》2007,(7):55-56
家园合作应该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幼儿教育的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具体开展家长工作时,教师和家长在合作上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家园合作存在的误区(一)家长、教师各行其道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怕孩子纠缠吵闹,图自己省事省心,因而他们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而有些父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师和家庭教育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因为孩子教育问题感到头疼的家长,有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好打架,经常不完成作业;有的孩子在学校不和任何人说话,不愿上厕所,不想上学,甚至割腕自杀等.接触过这些孩子和家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成绩真的不是孩子的全部,对孩子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家长肯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并且都会尽力而为。许多家长愿意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支持教师的工作,尽管他们很少主动要求帮助教师,然而,这并不说明家长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请求帮助,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与教师合作。然而,家长需要教师请他们,也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帮助。Carnegie学业成绩委员会报告指出,那些工作很有成效的教师都让家长介入了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 这篇文章指出了家长应该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在家里参与孩子的读书、听力训练、看电视  相似文献   

19.
谈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学习准备不足、缺乏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不当、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礼貌等.教师和家长该如何做呢?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讲明白,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的积极作用;其次家长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再次教师和家长要以身示范;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做有心人,利用身旁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和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0.
我班有个小朋友叫顾玮,是个比较顽皮的孩子。我想请家长配合教育,便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交换意见。我如实地反映了顾玮在幼儿园打人、骂人的情况,并流露出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情绪。谁知,顾玮妈妈带顾玮一出教室,便对孩子一巴掌打过去,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拉着哭闹的孩子气呼呼地走了。这使我意识到,教师如果不讲究与家长谈话的方式方法,或谈话中流露出抱怨、责备的情绪,反而会导致家长去惩罚孩子,不仅于教育孩子不利,而且有损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还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