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偏离学生认知水平,偏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三个层面分析思品课堂提问遭遇"冷场"的原因,然后从以学定教、精心设计;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转变观念,互动交流三个方面阐明解决课堂提问遭遇"冷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滕元法 《考试周刊》2013,(29):74-75
<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通过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以类比探索、步步逼近、同类异化、合作交流、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共同互动得以很好地开展,从而培  相似文献   

3.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下,在大力倡导"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杂而小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情况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大问题"为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交流提供了可能。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大问题’导学层层推进课堂,同时将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团辅游戏"是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常用形式,注重活动性和体验性。因其活动性容易出现游戏比重过大,分享交流太少,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为增强"团辅游戏"的实效性,需要老师研究学情,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情境,进行问题预设,有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尝试改变不良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借助"问题卡"可以捕捉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或单元生成的问题,解决课堂的互动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促进学生的问题化学习。课前"提问卡"是抓课堂起点问题,可以概括预估问题;课中"任务卡"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解决互动问题;课后"答疑卡"是知识的巩固深化,可以解释再生问题;单元"问题本"是知识的积累反思,可以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实现互动交流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在合适的背景知识铺垫之上,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提出在"最近发展区"的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地学、思考着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用频繁的问答代替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来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而且有时一个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8.
创设有效教学问题,开展课堂问答讨论,既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又是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它既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局面的作用,又有串联课堂教学目标、落实课堂教学任务的作用。那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理性反思的归宿是课堂。课堂、教师、学生,既有验证课改理念的阵地,又有理念的验证主客体,我们需要再次回望并前瞻课改理念的时候,关注语文课堂互动成效。巧"追"互动源,达成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明智的选择。一、"互动源"之理念"互动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环节阶段,教师如何寻找有效的教学设计切入点(问题或话题),亦即作者的着力处,能引起师生的共鸣,让学生聚焦该处,快速进入交流,撷取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切人点,以"问题"为主线的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长期的传统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是方法论色彩极强的领域,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本文在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础上,旨在探讨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人际交互环境设计策略。人际交互环境是促进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数学交流,以提高学习者的社会化程度,实现通过交流学习数学、学会数学地交流教育目的的重要外部支持环境。人际交互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学习者之间对同一内容所具有的多元智力资源,通过人际互动,促进数学理解。设计的具体策略是:激发学生自我交流,实现理解个性化;激发学生互动交流,实现理解多样化;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实现理解完整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问题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何提好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构建知识、形成技能是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新课改中一些教师认为要创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而在"还"的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以问题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新课标的全面实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经过探究、尝试,本人认为"交流互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一、"交流互动"的基本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教师启动是"交流互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本设计中,努力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流实践机会,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教材分析:通过《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元素,打开记忆闸门,重现生  相似文献   

15.
陆海生 《教师》2014,(33):103-103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本文以八年级学生为例,简要分析了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学政治问题教学与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芳红 《科学教育》2005,11(5):22-24
政治问题教学与问题设计主要是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设置教学玄机,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交流,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政治教师的教学功力、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创造能力的基本方法。决定一堂课好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过程"是"思维"的载体,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土壤.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正因为有问题的出现,才有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有了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帮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过程设计,促使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把认识问题的过程推向深处.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学习过程、精巧的教师设问、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9.
江伟伟 《学子》2014,(12):72-7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关键。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创设问题隋境,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但是,设计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交流互动才能解决,以免达不到课堂应有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展示图片庸境,再设计问题,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