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五自”活动评析五色星火"明白纸"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小纸片象神奇的百灵鸟,飞进招城镇村民的家中,传递着科技致富的信息。这些小纸片,人们把它叫作“明白纸”。那是春节后的一天,烟台市石家完小五(2)中队的队员们在“长一岁增一智”的讨论会上产生了一个共识:自...  相似文献   

2.
案例:《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片段 师:说起“重阳节”,你知道哪些相关知识?(生自主交流。然后师出示)①我国古代把六叫作“阴”数,把九叫作“阳”数。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位大师 ,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的本领 ,然而他的“移山之术”却颇令我们费解———这位大师的移山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了解了大师的“移山秘诀”后 ,我们知道其实大师并无真的移山之术 ,而令我们真正佩服的是大师思考问题的独特方法———思维逆转。多少年来 ,我们教师一直是以真理传播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想尽种种办法 ,使出浑身招数 ,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真理的殿堂。课堂上 ,只有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只有教师讲道理说服学生放弃错误观点 ,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 ,……久而…  相似文献   

4.
问:关联词组“宁可……也不……”和“与其……不如……”,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叫作“选择关系”,原来的《教学参考书》叫作“取舍关系”。请问:“选择关系”和“取舍关系”有什么区别?菏泽市大黄集镇前张集小学张海东答:分句间具有选择关系的复句,称之为选择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辩"的教育,"克智"在彝族文化结构中对人性发展起重要平衡作用。从本质上看,"克智"活动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育。我们在喜德民族小学对"克智"文化进校园进行了田野实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实践逻辑为:在课堂学习中融入"克智"对话精神,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仪式中用"克智",以培育"对立"之人文精神;学校各种知识竞赛中用"克智"方法,以便传授知识;学校课外生活中组建"克智"论辩队,以便学习历史。这种把"克智"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传承和建设的思路,给我们民族文化进校园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容理诚 《师道》2012,(2):26-28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课:《卖油翁》——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为什么还要上一次呢?因为我们的重点在于“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我们先做一个小测验,叫作“听其读、知其学”。  相似文献   

7.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可后来人们把受骗叫作“上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特区教育》2010,(12):42-43
话题扫描:前段时间一个叫作“小月月”的人迅速蹿红网络。短短几日,“小月月”原贴点击率已上几千万次,网友回复数十万条。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水也叫再生水,指的是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作“上水”,把污水叫作“下水”,而中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  相似文献   

10.
杨启亮 《江苏教育》2006,(2B):10-10
“有育人智慧.含爱生情怀”.说的是教育的情智: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说的是情智的教育。两种情与智交融起来。就生成了北京东路小学实践素质教育的主题:“让情智的阳光充盈师生的心灵。”这个诗意的主题。主张以情感引领智慧,还主张以“师”的情智引领“生”的情智,追求完整性的情智“共生”。这里的“共生”,就体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直高喊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对“智”的理解却很片面,特别是对语文之“智”更是茫然。什么是智?狗见肉包子,绝不绕弯,直线奔过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智,在大众口语中叫“乖”。什么是“乖”?“智”教你这么做,“德”也允许这么做,便是真正的“乖”!有人多智少德,是“精”;  相似文献   

12.
李华同学问:“《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壮举令人敬佩,可私下里有人说,愚公其实很愚,他干吗移山而不搬家?这不更省力吗?对此,老师您是怎样看的呢?”关于这一问题,即愚公不应移山而应搬家,看起来似乎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而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似乎是“实事求是”,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寓言往往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中来教育人们应该怎么做。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和其移山壮举的成功,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要有远大的抱负,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坚强毅力,相信人能战胜一切困难。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愚公精神”。愚公的远大抱负体现在“年且九十”却仍要去“叩石垦壤”以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美好未来,很显然移山不  相似文献   

13.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寻求解脱之法。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石砾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智说的去做了,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另一头,智问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看来,就素质而言,人应是情、知融合得十分完备的和谐结构,我们的教育方针正体现了这种结构:德、智、体、美、劳。如果把“体”作为中心存在,那么,德、美属于“情感领域”;而智、劳则为“认知范畴”。这两方面的对称均衡发展,是一个公民所必备的素质,是人格完...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在原来语教改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时尚的观点和认识,在教学中创立了“演练-自学-讨论-致用”四步教学法,也叫作“一加三”教学法。我把每节课分成两个板块,前15分钟是一个板块,后30分钟是一个板块。前15分钟是语小活动时间,也叫演练时间;后一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2 6页有一段文字是 :“奴隶主死了 ,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 ,叫作‘人殉’。”这句话主语是“奴隶主” ,“奴隶主死了”又怎会“杀死”或“活埋”奴隶呢 ?应为 :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为死去的奴隶主陪葬 ,叫作“人殉”。“人殉”推敲$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把端午节叫作“粽子节”。把中秋节叫作“月饼节”,那么照这个套路,又该把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叫什么呢?要不就叫“礼物节”吧!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怎么关心这个节日原本的宗教意义,只是在这样一个日历即将被翻尽的时候,借着闪闪烁烁的彩灯和《铃儿响叮当》的旋律,为亲朋好友送上一份礼物,带去一句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共名”是曾任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在研究典型人物塑造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典型人物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某一类典型人物身上,可以集中地体现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特征,譬如,我们常常把那些身体孱弱多病性情敏感丰富容易哭哭啼啼的女孩子叫作林黛玉,把那些品貌端正温柔而又多才多情,喜欢女孩子也被女孩子所喜欢的男孩子叫作贾宝玉,称那些极为聪明足智多谋的人为诸葛亮式的人物,称那些奸诈多疑的人为曹操式的人物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契诃夫所塑造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变色龙”形象,也是一个具有“共名”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知”在《论语》中相当于“智”的用法有多处。智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孔子所谓的智,有以下特点:所涉及的全是社会人事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智属于是非性的判断,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理智作用。因此,智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品格修养中应该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智与其思想体系中的其他概念范畴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起着彼此互相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