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搞好引智工作必须完善工作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引智干部队伍,并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建设,才能把引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招商引智工作不仅关系当前发展,更影响长远发展。本文以郾城区为例,针对郾城区驻外招商引智服务站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促进郾城招商引智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加强海外引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也给高校海外引智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将对高校国际化进程、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引进人才工作的开展以及引进人才数量的持续增加,高校引智工作中的矛盾突显。本文从引智对象的选择、人才引进信息渠道、引智工作后续使用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对高校引智工作作出几点分析与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资讯     
教育部等出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教育部:高校资助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5.
考试资讯     
我国今年引智目标:高端和急需人才我国今年引智工作的目标已确定,即有重点地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中高科技、国际经营管理、节能减排方面的人才是重中之重。这是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外专局局长会议传来的消息。据悉,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我国将以"高端"、"急  相似文献   

6.
高校要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就必须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基于对当前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师资队伍现状的全面把握,学校必须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切实通过创新机制、大力引智、造就人才、加强培养、灵活用人等手段,系统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最近召开的全军院校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院校全面建设的首位。新时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担负起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的神圣使命,培养政治合格、全面过硬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就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锐意创新。一、着眼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军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指在思想政治、军事专业、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08,(5):43-45
两会过后,各地人事部门纷纷发布有关2008年的人才工作计划,其中海外引智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也是全国自上而下对吸引留学人员工作更加重视的最好佐证。本期我们为海外留学人员求职分析形势,并点击2008年各地人才引进计划。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我们将新型人才概括为“高素质、可持续发展型”人才。“高素质”是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高;“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有发展后劲。四年的大学教育不可能学到一生所用的一切知识,关键是工作中对于遇到的问题有创新精神,能拿出创新的办法。高素质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见下图。    从上图可看出,要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型人才,既要充分营造育人环境,开展全面训练,又要做到因材培养,充分挖掘人才个性特点,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营造环境  1.育人环境从教…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高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思路和有效方法。要实现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就应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大师级拔尖人才,构建和扶持一批创新团队;搭建起加速人才成长的平台;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