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收藏》2023,(4):22-23
<正>收藏的最高境界,便是研究。透过一件件历史藏品,透过一桩桩历史往事,我们能从中感悟历史的厚度与深度。如今,让我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研究的领域,他们有收藏者,有专家学者,也有文物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2.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集成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体育人社会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对其发展现状做了评价,提出了该学科的任务,并对不同体育领域中体育人社会学科的研究前沿做了评述,对发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做了总结性评述。  相似文献   

3.
试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所用的。同时,人也能改造、调整、控制文化。本文通过对武术文化的空间层次和时间层次的分析,了解其结构和状态,分析研究其空间各层文化之间的关系,抓住其起支配地位的核心层面,剖析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层面,剔除糟粕,注入新的文化因素,使其更具活力,结构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伟大学说,它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人的社会性本质,论证了社会历史是一个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所呈现的由纸级向高级阶段不断进化的过程,因而人的发展过程便是一个不断从自然及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压迫中获得解放的过程,这也就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历程,共产主义则是历史之谜及人的存在之谜的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5.
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炳春 《体育学刊》2004,11(4):65-66
结合武术发展历史、现状,从人文精神、武德方面研究武术的概念,认为对武术概念的认识是发展的,武术概念就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兼备,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幼儿基本体操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广泛地调查研究,指出西安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且巳取得一定的成就其发展具有波动性、不平衡性和相对集中的特点.人、财、物、时问和信息是影响西安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分析了今后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9,(10):6-10
10月,普天同庆,又一波收藏热潮展开了季节性的涌动。也是在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开始发现,对于历史来说,最好的承载物,恰恰就是藏品,尤其是与我们相关,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董如军  周永祥 《武当》2001,(11):38-39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也是不断认识自身、完善美化自身的历史。不管是宏观的宇宙探索、微观的中子研究,还是一切超前的或纯朴的艺术追求,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活着的、具有最精密的信息调控系统的身体和心灵的美好与安泰。如何开发传统养生智慧,健体强魄,使其为现代社会服务,为新世纪人类的健康和美好生活服务,就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视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历史,分析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奥运会规模的有效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妇女获得真正的平等,多化和跨化交融的奥林匹克化,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奥运的充分展现,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激烈斗争,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中创造展现各类身体技巧形式的身体文化,其中汉画因以图像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形象而准确记录了汉代人不同类型的形体技巧,成为学界研究汉代体育历史中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参考。以汉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为代表的汉画中,所呈现的形体技巧主要分为倒立形体技巧、柔术形体技巧和连倒形体技巧三大类型,而每一类型都有着体现各自特点的不同技艺形式。通过不同类型形体技巧汉画图像的解读与分析,使我们对汉代人的身体文化意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汉画所反映的汉代人对身体文化观念的独有表达,实际就是汉代运动技能的精湛呈现、形体美学的东方规训以及娱乐观念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是汉代人通过形体技巧形式展示出对身体文化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4,(12):11-11
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有很多让当事人无法释怀并最终留下后患的选拔事件,但是这一次不在其中。这一次虽然残酷,虽然对球队不无影响,但是绝对公正。马林/陈玘是在打赢了一场近乎肉搏的生死战后才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的,没有几个人看到了那场比赛,但是据看到了的人说,一是精彩,乒乓球历史上少见的精彩;二是残酷,中国乒乓球人才选拔历史上少见的残酷,比赛之后,很多人都哭了。遗憾的是,那场比赛没有进行录像,因为不忍心。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讲体育是文化的时候,它并不自动显示其文化意义,只有以哲学的思辨高度认识它,把握它,只在这个时候才能说体育是文化。体育从历史长流中走过,体育史是史学分支,精于历史研究的学者,认为历史可概括为二个部分,人类经历创造的一切过去为之历史,是其一;其二,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的思考与解释。前者为本体,后者是对本体的认识。由此,引导出本体理论以及解释历史的理论。后人探讨历史即是从人是如何创造历史的,人又是怎样叙述、书写、解释历史的为落脚点。不言而喻,这一概观也统领体育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行侠仗义、笑傲江湖……武侠影视称霸荧幕。其实,历史上历来重文轻武,武术不入正史经传;远的不说,就是百年内的四川武林史实,现在也成一团乱麻,绝少人提及……作为体育国粹的武术与全民呐喊“雄起”的足球相比,实在可怜!本文作者致力巴蜀文化史研究多年,花不少心血遍访四川各地博采史料。下面介绍的四川武林人物事迹,正史不载、少为人知……读者可从中看到近代武林人物为济世、度人、报国的中华民族传统尚武精神,看到他们沦落江湖的酸辛无奈……这对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武侠”而不是荧屏上胡编的神话、以及丰富地方史,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作为艺术的武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的优势并不是表现在艺术、健身、娱乐等某一个别方面,而是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艺术、健身、娱乐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性。研究关注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历史成因,认为是人的心理需要成就了武术的艺术属性,是人的审美态度强化了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当代体现——暴力美,认为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对暴力的消解,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人的心理压抑的文明渲泄;探讨艺术武术的发展原则与发展向度等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趁意 《收藏》2007,(12):116-116
友人携一大镜来访,打开一看,竟是一面金代的三国人物故事镜。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罗贯中所撰,金代铜镜上竟有《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使人在诧异之中,倍感惊喜。  相似文献   

16.
罗宏才 《收藏》2010,(11):150-153
依靠人与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和谐交融而得以诞生不朽的陶瓷品物,在中国人心目中永远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创造与维系这个地位,中国先辈曾经付出了长达几千年的艰辛历史。  相似文献   

17.
解说八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相似文献   

18.
武术家是武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武术历史记忆的承载人。对当前武术家进行口述史研究,可形成民国至新中国以来以人(武术家)为本的历史记录,补充以往武术史写法以事件为主的不足;可建立武术家习武、从武的个人历史资料库,弥补以往武术史文献中关于武术家生活史、思想史等记录的不足;可记录武术家群体关于北京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重要事件的历史记忆。范式研究由国际化正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学科化,并已进入口述史研究领域。基于范式理论、口述史方法、武术史现状,建构以武术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中国武术的口述史研究,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易鸣 《精武》2006,(4):52-53
本着武术工作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董公海川是河北省人,河北省武协、廊坊地区体委组织的联合调查研究组,在文安县体委的配合下,曾对武林这一历史疑案做了初步调查研究。得出的初步认识是:“八卦掌(拳)”并非是董海川所创,董海川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和首传人。  相似文献   

20.
鲁岩 《收藏》2001,(2):66-67
我国在辛亥革命前后出现的一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商标,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对那些表现平常事物的早期火柴商标,却似乎被人冷落了。其实,它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每种商标都蕴涵着一个美好的憧憬,是火柴厂史、火花史以及民间美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