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明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哲学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要正确理解“规律”,需把握好以下六对关系。一、规律与现象的关系区别: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比现象深刻,而现象比规律丰富;现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而规律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与规律统一于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维,完成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规律。二、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章幅虽然短小,但却有包容万象的气魄、令人应接不暇的景观。构成这种含蓄隽秀、韵味无穷的艺术审美效果的奥秘,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性。模糊性(fuzziness),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认知概念;它决不等同于一般的“糊涂”、“茫然”。它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人类认识不断推向深入的进程中,人类把握自身感知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判断,都是人们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重要径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几乎每天都在通过模糊思维来理解和把握世界,通过模糊的语言或手段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开始思维,就同时开始了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的思维活动。概念是思维反映客观现实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最重要的工具。列宁曾经指出:人们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客观地存在着三项:(一)自然界,即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二)人的认识=人的头脑,即是作为自然界的最高产物的认识活动;(三)自然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反映形式,这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这里列宁主要是指的揭露客观世界本质的科学概念。但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 584页)。恩格斯指出:“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去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可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客观规律对于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走出种种思想误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误区一:宿命论——认为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6.
周禹 《云南教育》2001,(6):33-3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散思维 (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不能发散的思维是不可能创新的,因此,发散思维不仅是学生时代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还是一个人事业成就和发明创造的“加速器”。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方法或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出发,产生另一种或多种想法 (或联想 )的思维方式。它既表现出人的思维“能动性”的本质,也表现了人的思维的发展性、变革性和创新性。它促使人们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引导人们进行各种探索和创新。   发散思维的…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本质的反映,包括时间、法律、学说等种类,是由历史表象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历史概念的产生,是人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质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引导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带动认识的深化。可见,历史概念是学生历史思维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判定教学规律首先,应弄清规律这个概念的涵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具体说,规律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二是重复性,它是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以一种必然的趋势出现;三是普遍性,它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性,是能被人们认识的。照此定义来看,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不断重复出现并能影响其发展方向的本质联系。那么,教学规律在哪里呢?对此问题必须从教学过程所反映的外在现象,及构成教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是以最一般的概念反映世界的普遍本质,揭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努力学习,使之成为我们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下面,我们按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的章节  相似文献   

10.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5页)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就必须了解它的关系。列宁所讲的“关系”,不是指客观事物的任何关系,而是指“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同上)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关系,就是规律。因此,探寻教学规律,就是要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关系;遵循教学规律,就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的上述关系。教学规律和其他规律一样,都是抽象的,离开教学过程的种种关系,就不可能认识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本质深藏于各种复杂的教育现象之中,它是教育学中的哲学问题。哲学观不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思想。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就会制定和执行不同的教育方针、政策。一、教育本质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 (一) 争论各方对“本质”的概念不明确。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事物在同别  相似文献   

12.
宋子恒 《西藏教育》2008,(10):32-3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数学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它既包括一般思维所具有的本质,又表现出它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及数学用以认识现实世界现象的方法所决定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导致了数学思维的间接性更强,有人称之为间接中的间接。比如:数学中把集合描述为“一组对象的全体”,这里就集合概念进行了高度地概括和抽象。数学语言是数学所特有的形式,它使数学变得简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的反映或概括,或者说是对历史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慨括,“是历史表象到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掌握了符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掌握了规律”。因此,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既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下面就以美国“新经济”教学为例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思维方法。19世纪俄国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种最本质的意识活动,没有这种活动,意识本身、因而也就是人的一切有意识生活也会是不可能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认识相关的历史概念的共性和个性,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通过比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20.
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再实践、再认识以上提到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六个基本特征,是很不成熟、不全面的。但是否带有客观规律性?是否反映了我们工作的本质方面?应当继续研究,我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提出来的,并非定论。但我认为这些是带有规律性的,应该认识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什么是规律?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界中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列宁也说过:“规律是现象中的同一的东西”。他解释说:“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保存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