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贬官黄州时的一天,他所敬重的司农朱载上前来拜访,在客厅里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苏东坡出来。苏东坡再三向朱载上道歉,说是正在做功课,不能马上出来,很对不起,朱载上问他做什么功课,苏东坡说“抄《汉书》。”朱载上惊奇地说:“象先生这样的才华,开卷一览,终身难忘,何必手抄呢?”苏东坡说:“那可不行!我读《汉书》,这已经手抄第三遍了。第一遍,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  相似文献   

3.
东坡日课     
司农公去拜访苏东坡,过了许久.苏东坡才出迎。不是的。我读《汉书》,已抄了三遍。开始时,每段文章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时用两个字,现在只用一个字做题目,便可背出这段文章。吻东坡日课@孙垚  相似文献   

4.
名人书趣     
苏轼“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苏轼,他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苏轼回答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凭着这股“抄”劲儿,使得他成为一代名士,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5.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6.
学会抄读     
北宋文人朱载去拜访大文豪苏东坡,很久未见主人出来。原来苏东坡正在抄《汉书》。朱载不解:“以先生之学识,还用得着抄《汉书》吗?”苏东坡答道:“我的学识还很肤浅,不读书不行呀!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像苏东坡这样的抄录读书法就是抄读,即以写代读,以写促读,二者有机结合。抄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与默读、朗读、诵读等读书方法相比,抄读并未引起同学  相似文献   

7.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巧用《诗经》解难题苏轼是宋代有名的大文豪,他才思敏捷,却也有答不上来的时候,不信你看。苏轼有个朋友出题考他,对他说:"我有个十分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  相似文献   

8.
男生阿K     
罚抄课文阿K没有认真学课文,老师对他说“:嗯,不弄懂课文不行,那好吧,我们把这篇课文抄10遍。”第二天,阿K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一看:“怎么,你只抄了5遍?”“咦,老师,你自己说的,‘我们把课文抄10遍’,那么就该我抄5遍你抄5遍了。”从现在就开始练阿K放学回家激动地跟爸爸宣布:“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爸爸:好极了!”“我要立刻开始训练自己。”“怎么个训练法?”“每天给我两元钱买冰激凌,这样将来我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9.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宾客"应理解为"遍赞(侯生)(于)宾客",即"向周围客人一一介绍侯生"或"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周围的客人",如韦家定《"遍赞宾客"辩证》(《语文知识》1998  相似文献   

10.
《汉书》学专家陈直先生在其《汉书新证》中说:“世人但知《汉书》之注,始于服虔、应劭,现在当提前开始于桓帝时之延笃。”认为延笃著有《汉书音义》一书,只不过较早亡佚。延笃果注《汉书音义》否?这很值得怀疑。陈直举出三条证据以证其说,其中两条出于《汉书》颜师古  相似文献   

11.
星期六晚上,我的一个朋友拿着他儿子的一篇作文给我看,说老师太苛求了,不但给打了个40分,而且还写了一句只有三个字的总批“流水账!”我的朋友感到很不服气,他说:“我儿子在三年级时,作文语句不通,层次不清;现在上四年级了,他能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叙得清楚而有条理,作为一个差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有一位年轻的读书人名叫王庠 ,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把班固写的《汉书》着实研读了一番 ,自认为对西汉历史已精通。有一天 ,他去拜访大文豪苏轼 ,谈起了《汉书》。王庠先叙述全书十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各篇的写作风格 ,又评说刘邦、项羽、萧何等的功过是非。“看来 ,你在《汉书》上花的时间一定不少吧 ?”苏轼听罢淡淡地问。这时 ,王庠才发觉自己谈得太多 ,连忙打住话题 ,恭敬地问 :“早就听说先生对《汉书》研究颇深 ,但不知用了多少时间。”“读了五遍。”苏轼说完问王庠 ,“你能说说司马谈的为人之道吗 ?”“这……《汉书》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古至今,读书之“三”的范例,不胜枚举。现摘编10例,以飨读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带学生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时,我发现一位小学高年级女生利用比赛的间歇时间抄写英文句子。我觉得这个学生很努力,便走过去观察。她在抄一个简单的句子,抄了一遍、两遍、三遍,以致七遍、八遍还没有停止,她抄写时神情木然,已经近乎机械重复,手脑的联系全然失去了。我忍不住上前问她:“你写的句子已经掌握了吗?”她看看我,默默地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还抄呢?”她开始回答:“老师让我们抄五十遍。”我心里顿生烦躁,但嘴上还比较缓和:“抄个三五遍就差不多可以记住了,一边抄一边念效果更好。”我还想说些什么,但考虑到教学管理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人近中年,常常懊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滥用了许多珍贵的时光。想想我的中学时代,我可算是个名副其实的"玩将"呢!下棋、画画、打球、说相声、钓鱼、掏鸟窝等等,玩的花样可多哩!我还喜欢文学。我那时记忆力极好,虽不能"过目成诵",但一首律诗念两遍就能吭吭巴巴背下来。也许如此,就不肯一句一字细嚼慢咽,所记住的诗歌常常不准确。我还写诗,自己插图,  相似文献   

16.
故事2006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张贺卡,里面写着:“敬爱的杨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您说的话我永远记住了。我现在在奉城高中读书,您不觉得我的字很大方秀气吗?其实,当时我抄的是梁静茹的新歌《可惜不是你》的歌词。  相似文献   

17.
宓子论过     
宓子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一天,宓子的一位客人介绍另一个人去见宓子。等那人走后,宓子对这位客人说:"你的朋友有三个过失:望见我而笑,是轻浮,不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7,(11)
这天,槐树街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小丑鱼和海葵。它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可现在却吵得昏天黑地。小丑鱼:喂,可别叫我小丑鱼,我很帅的。请称呼我"三带双锯)(鱼"。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家长反映小学生的负担过重。我有一点切身体验。我有个小外甥女,去年进了小学,经常做作业到夜里九、十点,星期天还有作业。最近有这么件事。一天晚上做完作业,眼看快十点了,妈妈催她睡觉。她叫嚷说:“不行,包含除法有道题还得抄一百遍呢!因为这道题我没说清楚,老师说回家抄一百遍就记住了。”孩子抄着抄着趴在那儿睡着了。妈妈劝她明天再接着抄,她说:“明天不交,就要抄二百遍!”据说凡是回答不确切的、结结巴巴不熟练的都要抄一百遍,考试不及  相似文献   

20.
现在,学生们总把“做作业”说成“写作业”,不少教师亦然,每每听来,总觉别扭。“做作业”与“写作业”虽只一字之异,其实反映了教学方法的不同。现在小学生每天的抄写作业很多:抄写生字词,有的抄写十遍,还有抄写几百字课文的,低年级抄,高年级也抄。大量的抄写效果如何呢?请看一例:邻居一女孩,上小学四年级,一次抄写一篇近二百字的课文,已抄了三遍。这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