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出现使更多的特殊孩子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和同伴交往的乐趣.但是特殊学生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很好地融入普通孩子的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感觉到困难.目前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难以照顾到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陪读人员的辅助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中,也为学校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接纳特殊学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何谓薄弱学校?即学校的周边环境和师资配备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能力差;学校的升学率和社会声誉差。当今新的教育理念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尤其是自主学习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类薄弱学校从偏远地区进城务工的子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就很大。首先,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们的居住环境相当差。一家几口共挤一间租来的平房,大孩子还得看着小孩子,独生子女很少见。我所带  相似文献   

4.
当学生不再以作业为负担,当教育者不断改善教育考试环境时,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作业,把它看成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做作业,幸福、健康地成长。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在教育评价方面又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对待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作业的内容是否适当,形式是否新颖,能否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育人,要学会做孩子们的"家长",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并正确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家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发挥家长作为"示范者、引领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衣、食、住、行.为了学生受到更全面的教育,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转变,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陈希 《辅导员》2012,(12):78
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学习的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一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送到学校里面去让老师来教育才行。这样的思想常常会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在缺乏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下列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他人意识"。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的家庭由于孩子的父母正处于人生的事业奋斗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本 办好让学生满意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以来,教育部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在校的大学生们更关心这件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学生们对此都有深刻地认识。他们把在大学的学习看作是学有所长的最重要阶段。学生们在学习上都很刻苦,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进行的教学和管理的改革应该重视听取高校学生的建议。做到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改革,以学生为本,办好学生满意的教育。在教育工作者们不断…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教育中,因过度地追求分数,一些学校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一部分教师也没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渐渐失去他们应该有的童真和活泼,原本快乐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们的严重负担。有的学生不愿进学校,有的学生惧怕见老师;少数教师漠视学生的健康,眼中只有分数而没有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轻视孩子的道德品质,他们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也常会把孩子送进学校或者把孩子交到老师那里训话作为一种惩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和谐的氛围是"和谐教育"理念贯彻的重要体现。让学生有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有愉快的工作环境,家长能够放心将孩子送到学校来,是学生发展、教师进步、家长配合的前提。要具有这个前提,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家校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偏颇比比皆是,过分强调孩子的名次、阻止孩子玩耍、指责孩子的失败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想健康.因此,疏导交流通道,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家庭、学校的信息沟通和行为互助,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做好家庭、学校联动互助,能够营造出更为健康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为了畅通家校沟通互助渠道,我校建立了"家校恳谈会"制度,"家校恳谈会"不同于家长会,其核心是沟通,最终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与家长们协力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教育."家校恳谈会"一般来说都选择素质高的家长参加,但也有必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学历高、素质高的家长,反而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化,缺乏整体的关照.只要是关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都可以作为代表出席恳谈会."家校恳谈会"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助沟通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周小莉 《林区教学》2010,(3):108-109
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使孩子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寅 《上海教育》2005,(6B):46-47
当学生不再以作业为负担,当教育不断改善教育考试环境时,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作业,把它看成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做作业,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贫困山区城镇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但主要在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找准了孩子不良学习习惯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内外兼治。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为孩子创设积极的轻松的教育环境,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培养,为他们成才助力。  相似文献   

14.
刘学敏 《神州学人》2003,(10):50-51
到澳洲后,我有机会走访了西澳和南澳的部分中文学校,结识了这里的汉语教师,接触了学习汉语的学生,对目前澳洲华人子女进行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种种思考: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孩子们学好汉语的大前提我在西澳与学生家长们的座谈中,深深地感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学好汉语,恨不得让孩子四五岁就来中文学校学习,并且对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然而一门新知识的掌握,毕竟要通过孩子本身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家长是不能包办代替的。因此,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如何调动孩子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15.
王久萍 《河北教育》2004,(11):41-41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如果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会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双向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当主动、积极、热情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合力,在与家长交流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希望他能够尽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作为父母,我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宇明妈妈孩子即将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主要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从开始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接受学校教育。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1.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首先,学校醒目处要镶嵌简明而富有现实意义的校训,便于学生铭记;其次,要在走廊、梯道张贴或镶嵌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使学生移步举目都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和哲理的陶冶;再次,学校图书室要不断增设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图书,包括科普读物、历史书籍、文学作品等。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览,让他们从心灵深处生发智慧的火花;第四,办好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12):16-17
所谓留守学生,其实就是一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忙于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看管自己的孩子,就把孩子留给亲戚或者是爷爷奶奶们帮忙照顾,虽然这样确实能为留守学生的父母减轻压力,但是把孩子留给亲人朋友带,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父母的陪伴与教育,才是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点。同时,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在不断的增加,久而久之,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发泄,找不到人倾诉,那么,堆积得久了,就会造成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里,大力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也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的道德品质和潜力发展,并从全新的视角来对学生心理进行探究。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对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面对如今这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的事情。基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从留守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去分析和研究,而学校的老师要不断地去加强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品质,大力开发学生心理的潜能,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要多给留守学生足够的关心,还要给学生制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不断地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们将发现我们的学校正在努力地适应着他们,而不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去适应学校。学生在校园里将变得轻松和愉快。原因是我们的课程变了,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送到最好的大学,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都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他们每个人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而且要关注个体;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正在为学生营造着新的生活。下面是一堂课的案例:语文课,我提前几分…  相似文献   

20.
毛小平  张正中 《教师》2014,(1):108-109
正学校是孩子们成长发展的场所,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使学生身体的发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作技能,并养成适应集体的个性品质。新课改理念提出了,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孩子,小学体育课堂面向的是学龄初期(6~12岁)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课堂学习逐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学校教育则要求他们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而这一时期的孩子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