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1966年创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的水牛出版社,是陪伴许多人一起长大的老字号出版社.如今随着出版业进入百家争鸣的时期,水牛出版社或许已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但水牛出版社仍一直秉持当初创业时任劳任怨的水牛精神,坚守出版岗位,不断为台湾的出版业和读者贡献心力.  相似文献   

2.
开展营销分析好处多钱振基以往每家出版社营销的习惯做法是力求所备图书品种又多又全,以此作为衡量出版社两个效益的标准。然而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出书品种越来越多,读者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做法已远不适应图书市场的变化和读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任何一家出...  相似文献   

3.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3X):28-28
从1966年创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的水牛出版社,是陪伴许多人一起长大的老字号出版社,如今随着出版业进人百家争鸣的时期,水牛出版社或许已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但水牛出版社仍一直秉持当初创业时任劳任怨的水牛精神,坚守出版岗位,不断为台湾的出版业和读者贡献心力。  相似文献   

4.
书业人语     
美国每年会出现十几本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但国内每年可能只有一两种,这个差距太大了,原因可能首先是因为我国出版业人力和财力的缺乏。其次,我们缺乏足够优秀的出版人对当下的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出版社到底要在当代社会扮演什么角色?出版社的责任和使命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好象始终没有真正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的回答。第三,出版业缺少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公众任务来唤起公众的注意,促进出版业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今天的阅读人群已经因为多媒体的冲击而产生萎缩,所以就需要一些有魄力的构想和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来掀起阅读的狂欢。出…  相似文献   

5.
图书营销创新的过程,就是争夺、开发读者注意力,把读者注意力资源转化为出版社的市场资源,千方百计地使有关图书出版的信息进入读者的感官世界,进而激发、激活读者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6.
大凡有名气的出版社,都是十分注重图书规模效应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出版英语教材及英语辞书而闻名于世;商务印书馆以出版语言工具书及学术著作而饮誉海内外。由此可见,图书规模效应,是出版社从编辑到社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O在营造图书规模效应方面,不少出版社的经验值得借鉴。一、区别不同读者群,研究需来倾向性读者需求的不断拓宽与提高,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逐步发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读者的需求,是使图书形成规模效应的前提。为了清楚地了解千千万万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不妨把读者分为若干读者层或读者群,对不同读者层…  相似文献   

7.
最近,香港《新晚报》发表署名文章,浅谈香港万里出版社的经验,认为香港出版业正走向“各具特色”的阶段。文章说,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要对一个书店或一间出版社有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特点是:厂商即出版社多,零售商即书店多,批发商即经销商极少。目前日本在市场上销售的几十万种书籍,有70%左右是通过出版商—经销商—书店—读者的渠道流通的。 1.物流和信息的共有化趋势 出版业市场的长期衰退使下游销售末端退货量大增。面对市场持续衰退的状况,如何减少退货是日本出版业的三个环节——出版社、经销公司和书店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日本出版业高层人士都认为:减少退货、提高整个出版流通效率的关键在于物流和信息的  相似文献   

9.
论新形势下出版业的政府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潜 《出版科学》2005,(4):40-4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政府对出版业加强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注重读者的培养、中小出版社的保护以及为出版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0.
面对版权贸易中的巨大逆差,特别是版权输出的增长缓慢,出版界有识之士认为,长期忽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与研究,缺乏世界一体化的发展眼光,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大局限。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市场观念也已深入人心,但至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国际图书市场需求,除极少数投资巨大,针对海外人士出版的大型书画、考古类画册外,多数出版社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童书出版强势发展、大国崛起,成为整个出版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最具稳定性的出版板块。党和政府对童书出版和儿童阅读的关爱和政策扶持,巨大的3.67亿未成年人读者市场的需求,全国520多家出版社亦即90%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适应市场,产品是基础。但是认真考察当前的国内出版业现状,许多出版社的经营理念和内部运作机制还相当滞后,适应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没有形成策划选题、开发新产品的良好氛围,个别出版社甚至失去了“造血”功能,这必将成为出版社今后生存与发展的一大隐患。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市场导向,尽快培育和形成适应读者需求的图书选题策划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是摆在多数出版社面前的紧迫任务。20世纪90年代出版界引入了“选题策划”的概念,一些出版社有效地探索并实践了“策划编辑”制,…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读者需求日益细分化、个性化、多样化,社群营销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关注,这种图书营销新模式正悄然地在出版业走红.业界将当下的社群营销模式划分为三种,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对读者进行二次分类,构建属于自己的读者生态圈,争取营销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版业有无影响?大多数出版人认为有,但不大。为什么影响不大?因为不少出版社还没有转为企业,大多数图书可算是生活必需品,读者钱再紧张,该买的书还是要买。影响体现在那些方面?回答是:图书总体销量会下降,回款账期会延长,外向型销售会减少,出版发行企业上市步伐会延缓。  相似文献   

15.
周百义 《中国编辑》2005,(6):26-28,31
畅销书在中国大陆图书市场的现状 中国出版业畅销书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时,中国出版业已经从10年前简单的增加图书品种、市场扩容发展到全面的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单本图书销量锐减,库存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图书市场的相对饱和、读者阅读倾向个性化的趋势。于是.面对现实,出版社由过去的重编辑向重发行过渡,市场营销开始进入中国的出版业。随着目标市场的不断细分,出版社有目的地、深度开发适合一定读者群的畅销书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出版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与其他行业是不同的。其不同,主要由于如下几点: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行业的大多数经济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市场引导;尽管有的时候,一些大中型企业也能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但从整个物质商品生产领域来看,总是以市场引导为主。出版业则不然:其一,出版社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既要十分注意市场(归根结底是读者)的需求情况,又要切切实实地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法令的指导和规范下实施。其二,出版社生产什么,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业要求得大的发展,不能没有大的出版集团.但诚如出版界的老领导宋木文、刘杲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讲的,组建出版集团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小出版社的发展,中小出版社仍将继续长期存在,并将在我国出版业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提醒我们,中小出版社的生存、发展问题应当引起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我们认为以下两方面对小型出版社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无题     
图书市场日益麻木,中国读者日益弱智,张悟本又一次为此作证。但我们认为,并非市场日益麻木和读者日益弱智,而是出版日益铜臭,体制日益糊涂。出版体制在诸多层面显示不宜于出版品质的提高和文化精神的培育,明确鼓励,甚至逼迫出版社追逐经济利益和产值指标,和影视等大众传媒一样,出版业经意或不经意间便成为奸商和黑手的炒作平台。是出版越来越弱智,编辑越来越麻木。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2016,(8):12-18
本刊记者: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了新机遇,之前对于读者购买行为和阅读行为的洞察,是出版业缺乏的,但大数据使得这一影响出版业发展的外部难题解决得以可能.另外,就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而言,大数据也可帮助编辑更好地配置出版流程上的各种资源.诸位专家,请各位就大数据给出版业带来变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此分析大数据到底给出版业带来哪些机遇?或大数据出版到底具有哪些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出版社传统的营运观念中,出版选题多多益善,图书品种越多越全越好,品种多,出版社体量大,规模大,效益高.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谈不上图书市场细分.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书品种越来越多,读者需求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图书市场的巨大变化和读者对图书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对图书市场进行深耕细作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已经成为当下出版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